2012-10-07
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教研部(简称社科部)作为学校直属单位,主要担任全校本科生、研究生、高专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品德课程(简称“两课”)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部门。
社科部的前身是马列主义教研室,是全校建立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月——1949年11月,当时的华东革命大学四部改名上海俄文专科学校。次年1月第一期学生入学,《社会发展史》等政治学习是俄语以外的唯一公共课程。具体由学校宣教科负责。1952年学校根据教育部指示,成立隶属于教务处的政治辅导室,全面负责全校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任务教育。政治辅导室设正副主任,专职兼职教师10余人。这是我校第一个专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单位。1953年9月,政治辅导室正式改名为马列主义教研室,并根据教育部指示,在大学生中开设《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正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马列主义基础》四门课程,占总课时的16%。
1956年,我校改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下设俄、英、德、法4个专业。根据高等教育部规定,本科各专业开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三门课程,在俄语研究生班开设《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课程。由于当时政治运动不断,正常教学秩序不时被打断,直到1962年5月,才根据高教部意见正式定为《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三门课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陷于停顿,马列主义教研室也因教师分别到机关、系组、中学、工厂工作、劳动,实际被解散。1972年,学校招收工农兵大学生,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恢复,教学单位为“政治教研室”,下设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三个教学组。由于当时上海外贸学院并入上海外语学院,“政治教研室”教师增加,人数达到30人。
1977年秋,全国恢复高考。1977级大学生于1978年初入学,政治教研室重新恢复“马列主义教研室”名称。从1978年到1980年,马列教研室先后有16位教师晋升讲师。1982年以后,一些文革以后上大学的新教师先后从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毕业充实到理论教师队伍。1984年,马列教研室与德育教研室合并,改称马列主义德育教研室。1986-1990年先后有6位教师分别晋升副教授、正教授。
1990年4月,马列主义德育教研室改称马列主义教研部。1992年6月,马列主义教研部和我校对外汉语系下属的国际关系教研室、学生工作部下属的法律教研室(1994年后划归法学院)合并为社会科学教研部。
1998年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文件精神,社科部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高等职业生、成人教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的教学工作。其中本科生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品德修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7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约占本科全部学分的12%;研究生课程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硕士生)、《当代世界思潮》(博士)等三门必修课程。
自2001年以来,在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下,社科部的工作方针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工作目标是积极推进“两课”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努力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重点完成的任务有:
1.制度创新:围绕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服务于重点转移松江校区的战略部署,着重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社科部主要组织是部教职工代表大会及其选举产生的部工会委员会、中共党支部大会及其选举产生的支部委员会。主任1人由部教职工大会选举产生,主任任命副主任2人(分管教学科研和行政),教学秘书1人共同组成行政班子(均为教师兼职),并与党支部委员会共同组成部务委员会。另外主任还任命副教授以上教师为学术委员,组成部学术委员会。社科部完善了教学科研、分配奖励、物资财务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教学科研管理、行政财物管理以及分配激励机制走上民主化、公开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以利于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员的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目前,已陆续订立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包括程序)30多项。这些规章制度都是由教职员提议,经过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正式颁布实施,一年后可根据试行结果和形势变化进行修订并再次交教职工大会审议颁布。
2.技术创新:围绕贯彻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精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改革“两课”教学方法,特别是从松江校区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着重通过申请学校“主干课程建设”项目经费,开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探索,同时通过公开示范课、教学经验交流会等,鼓励教师总结经验,尝试各种行之有效的、有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目前,已经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世界政治与经济》、《政治经济学》等四门必修课程和《中国文化概论》等选修课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课堂运用,获得学生好评。社科部在校园网上建立的主页,也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即时平台。网上提供了教师联系方法、题库资料、疑难解答、网上讨论等栏目,仅思想品德课每学期就有上千人次上网与教师交流。此外,为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在2003年上半年基本完成总题量2000多道的“两课”题库建设任务。
3.理论创新:围绕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改革“两课”教学内容,特别是贯彻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在普通高校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我们着重组织教师按专题进行研究,撰写论文并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2002年还在松江校区与上海外贸学院、立信会计专科的同行举行了〈学习十六大精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型科研报告会。其中〈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师,运用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诠释课程内容,初步形成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教案,将在2003年下半年正式推出,接受学生的检验。
为了完成上述中心工作,社科部还积极进行思想政治、人事(职称评定、师资培训、引进人才)、图书资料、物资财务、奖励分配和福利等各项工作,还配合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作好各项有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