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3-05-01

 

2013年究生报考须知
 
我校自2010起,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录取的研究生均按照改革后研究生奖助体系享受基本奖助金。基本奖助金的标准将明显高于改革前助学金标准,基本奖助金标准分为三档:一等1400元/月,二等1200元/月,三等1000元/月,每学年评定一次。
注:第一学年,录取博士生统一享受1200元/月的奖助金。从第二学年起进行基本奖助金的评定,享有相应等级的基本奖助金。
一、招生人数:
2013年我校拟招收博士生70人,由于2013年招生计划尚未下达,目前公布的是2012年招生人数仅供参考。秋季入学。具体招生规模数,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届时我们会根据实际下达计划数、生源情况和学校发展需要,对各专业招生人数进行适当调整。
二、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2012年12月12日至2013年2月28日。 进入博士报名查询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网址:http://yz.shou.edu.cn/xscx/#
材料提交截止时间:2013年3月1日。
材料EMS或顺丰寄送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研究生部行政楼629室 李春新老师 邮编:201306 联系电话:021-61900057 )
初试时间:2013年4月中下旬或5月中旬(2013年3月网上通知)。
复试时间:2013年5月中下旬(初试时告知)。
三、报考条件 :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在职定向考生录取后,均为委托培养生。
4.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博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可适当放宽。
5.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6.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 , 须符合我校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
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报名方式及注意事项
采取网上报名,自行打印报考登记表、下载专家推荐信、政审表等材料;将填写好的报名材料(报名费)及要求提交的材料等邮寄或现场提交至上海海洋大学研招办。
请在规定时间内按网上报名流程进行操作并完成网上报名,报名时,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考生务必填写本人能够及时接收发送信息的电子邮箱地址,初试成绩我们或将通过网上查询或电子邮件发送至考生电子邮箱。
网报路径为:http://www.shou.edu.cn ――研究生教育——招生--网上报名,进行网上报名注册。
报名费:250元。考生初试报到时交付报名费。
考生可在3月底自行登陆我校博士报名系统,核对准考证考试科目信息
五、报名材料
请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下列材料
1.所有考生均须提交:①打印网上带照片的报考登记表 、本人签名、并有单位同意报考公章②专家推荐信二份③政审表④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
2.应届硕士考生还须另外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学生证复印件。
3.非应届硕士考生还须另外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全文、评议书和答辩评语。
4.同等学力考生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报名条件,并另外提交 至少一篇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已公开发表的相当于硕士论文水平的学术论文或科研成果的证明材料; 进修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4门以上);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证书的复印件等;如果有副高以上职称证明者,英语合格证免。
六、考试课程:
1.政治理论课笔试。凡应届毕业硕士生和获得硕士学位的非应届生,在校期间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予免试,同等学力者必考。
2.外国语为英语,包括“基础部分(含听力测试)”和“专业部分”。
3.业务课二门。
4.每门课程考试时间为3小时,英语的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各3小时。
5.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还必须加试(笔试)二门业务课程。
七、学制及培养方式 :学制三至四年。全脱产学习。
八、联合培养情况:我校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光明乳业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方式为:学生基础课程在上海海洋大学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在各联合单位进行,由上海海洋大学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学校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 邮编:201306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21-61900053
学校代码:10264
欢迎报考我校,请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教育中招生网上的通知。(http://yjs.shou.edu.cn/zhaosh/index.asp)

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是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成为国内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学校原为农业部部属高校,2000年起由农业部划转地方,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201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共建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农业部联合发文共建上海海洋大学。学校校训:勤朴忠实。

学校目前有浦东新区沪城环路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杨浦区民星路校区3个校区,根据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学校于2008年整体搬迁至上海临港新城办学,主校区沪城环路校区占地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58.6万平方米。此外,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和浙江省象山县建有2个科研教学基地。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设施齐备。拥有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教育部水产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淡水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水产品贮藏保鲜风险评估等2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淡水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冷库及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远洋渔业培训中心等7个农业部重点基地平台;有4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高校水产养殖E-研究院等;建有海洋捕捞协同创新中心及一批特色专业实验室,如中美(SHOU-NOAA)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淡水鱼加工利用研究室等。

学校建有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下设数字海洋研究所、海洋药物系统及神经科学研究所、海洋药物与健康食品研究所、海洋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海洋渔业遥感GIS技术实验室、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实验室、中美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学校还建有农业研究院、公共管理研究所、中国鱼文化研究所、外国语言研究所及博物馆,拥有国内外闻名的鱼类研究室、标本室,同时学校在全国各地有5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图书馆藏有以海洋、水产、食品为特色的图书、电子书籍260多万册。拥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并建有服务我国水产行业的中国水产网。由学校承办的《水产学报》、主办的《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水产学报》获第一、二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学校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和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挂靠单位。

学校教育体系完备,优势学科明显。拥有研究生教育、普通本专科教育、成人教育及留学生教育。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研究生专业学位授权点涉及8个领域;4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10个高职专业。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省、部重点学科,5个国家特色专业,3门国家精品课程,14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个国家教学团队,2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上海市教育高地和1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

学校目前拥有普通本专科生13000余人,研究生近2000人。现有教职工1100余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近800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00余名。学校拥有双聘院士2名、国家“****”1名、国家“杰青”1名,拥有以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领军人才、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教学名师以及中青年教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十一五”以来,学校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有50余项,达到国内首创和先进水平的有90余项,获国家级科研项目或成果奖40多项,获省部级奖50多项。学校在水产养殖、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渔业经济管理、渔业法与海洋法、环境保护、物种保护、遗传育种、食品科学与安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经济与管理等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学校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大学以及多个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并与境外多所大学互派留学生,长期参与中美海洋生物资源合作计划,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水产学会、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聘请了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闵惠芬,指挥家曹丁,作曲家陈钢等一批艺术家为我校艺术兼职教授;拥有大学生艺术团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90余个;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连续多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新时期的学校办学目标: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海洋、水产、食品等学科优势明显,理、工、农、经、文、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科研并重,国际化、开放型的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
 

相关话题/博士 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