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伊始,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衷心感谢来自全国专业音乐学院的各位领导,在上海音乐学院建校90周年之际,共同回顾学校90年来的辉煌历程,见证上音当下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的新气象、新征程。他向各位院长简要介绍了当日首发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国际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表明建立该套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是制定上海音乐学院建设一流学科的实施标准、建设方向和改革路径,加快推进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步伐,同时,也真诚期待各位院长对该套指标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和建设建议,帮助上海音乐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更好成效。
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瑞向大会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开展“音乐与舞蹈学”国际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和成果。他指出,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冲击下,世界音乐教育已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并面临机遇与挑战。同时,在我国高等教育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高等专业音乐学科的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制定相应的学科标准,无疑是当前中国高等音乐教育面临的重大且紧迫的命题。在高等教育体制下,拟定能够反映普遍规律、尊重特殊性差异性、追求科学性与公信力的音乐艺术学科标准似乎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国际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立足国际音乐学科前瞻理念、前沿态势和共同学术判断,聚焦学科建设核心要素,尊重学科建设规律,尊重传统学科特色及其差异性,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凭借同行专家对于学科建设的深刻理解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及权威认知,对“音乐与舞蹈学”的学科机制、发展水平、成果绩效等方面实施全面客观的评估评价,构建起学科质量监控与动态管理的自洽系统,并发挥学科建设在办学过程和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
在院校长交流过程中,《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国际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引起了国内各大音乐学院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纷纷表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对学科标准的深入思考,对于引领学科建设方向、促进我国音乐学科发展迈向世界更高水平,提供了可参照、可借鉴、可对标的导向和建设具体内容,避免了办学过程中的盲目性。
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认为,上海音乐学院9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缩影,从“牧童短笛”“游击队歌”“梁祝”“长征”到今天的“丝路追梦”,为中国专业音乐发展树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标杆。同时,他称赞上音建立的《“音乐与舞蹈学”国际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直指当前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的核心要义,树立了专业音乐学科的标准和建设的标杆,为专业音乐学科及音乐教育分类指导标准提供了示范,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王真认为,上海音乐学院90年来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底蕴,当前学校对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自信,上音建立的《“音乐与舞蹈学”国际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是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专业音乐教育最核心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对于分层次、分类别的专业音乐教育提供了指导。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认为,上海音乐学院从建校之初,就是高起点、高水平和国际化的办学定位,90年来总体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上海音乐学院建立的《“音乐与舞蹈学”国际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代表了上音的办学实力和学科引领的权威性,并为我国专业音乐发展寻求突破点,具有重要的学科贡献和价值。
此外,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北京大学歌剧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均对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国际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表示祝贺与赞赏,并从立德树人、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音乐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中国音乐文化的国际自信、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也分享了各自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学科规划思路和具体路径实施,畅谈未来中国音乐学科发展的愿景。
与会代表们呼吁,国内专业音乐学院应携起手共同努力,为中国音乐学科的发展寻求新契机、新突破、新境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在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快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迈向世界一流水平,提升文化自信,向世界发出来自中国的音乐声音。
撰稿:汤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