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8年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7-12-01

上海音乐学院2018年博士学位研究生

 

一、学

19271127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共同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她就是后来发展为国内外著名音乐学府的上海音乐学院。

九十年来,学院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创立了中国专业音乐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通过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特色鲜明的办学传统,对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的发展和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学院逐步建构起以音乐创作和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研究为核心,以音乐表演艺术学科为特色的音乐艺术学科体系,培养了一大批蜚声国际、国内乐坛的杰出的音乐艺术人才,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继续坚持精品教育战略,走内涵发展道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音乐创作、艺术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先后两次被欧美和日本的有关国际教育情报机构评价为综合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排位国际著名音乐院校前十名。在1997年学院建校七十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为学院题词:“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这是对学院办学水平的肯定,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办学目标。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师生先后有920人次在国际、国内各类重大音乐赛事和展演中获奖。其中,有230人次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化部“文华奖”等国家级大奖以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奖、BBC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水晶杯(唯一大奖)、贝藏松国际交响乐作曲比赛第一大奖、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大奖、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桑坦德“帕洛玛·奥谢”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汉斯·加伯尔国际声乐大赛金奖、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大奖、塔拉戈纳国际交响乐作曲比赛第一名、托蒂斯国际中提琴比赛第一名、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大奖等世界最重要音乐赛事桂冠在内的各类奖项245个,办学成绩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当前,全院师生正以崭新的面貌,按照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努力建设国际一流音乐院校,争取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走内涵发展道路、加强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增强办学活力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使上海音乐学院再铸新的辉煌。

 

二、研究生教育概况

上海音乐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64年,招收声乐、小提琴专业方向研究生。从1978年起,学院设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艺术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后统一合并为音乐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增设音乐教育专业方向。1983年,学院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批设立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始招收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20014月,为了加强我院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上海音乐学院正式成立研究生处。20056月,为了满足学院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发展需要,进行机构调整重新组建了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专门负责研究生培养的各项工作。在院党委领导下,在全院各部门积极配合下,我院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朝着高效、专业、系统、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管理体制建设以及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浓郁学术氛围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在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下的27个硕士学位研究方向、11个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以及包括全国统招博士、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国内访问学者以及研修人员等多种形式研究生教育在内的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目前本院有博士生导师40名,硕士生导师140余名,各层次及类别研究生近六百名。2005年,我院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博士学位授权点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我院成功申报到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教育紧紧把握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推行“构建新型音乐教育教学关系”的体制改革,搭建国内、海外两个基地平台建设,贯彻“招生、课程、学期学制”三重机制改革,构建“学术学位、专业学位、高级演奏家”三种音乐人才培养体系。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教育将本着“开放多元、前沿前瞻、融合创新、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培养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音乐领军人才,示范引领国际音乐学科研究生教育。

2003年,上海音乐学院成为第一批被国家批准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2012年调整为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已有17人顺利出站,在站人员共8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是有关一切艺术门类一般性规律的理论学科。音乐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情感抽象的子学科之一,艺术学的原理经过音乐理论的验证,其学科特性便可得到更为深刻地彰显;将音乐学理论的研究提升至艺术普遍性的高度,是艺术学理论架构最终得以完成的必要保证。基于自身理论传统与学术背景,上音的艺术学理论博士点的学科构想是:以音乐艺术及其理论为出发点,整合其他艺术子学科的方法与视角, 深入整体艺术的学理研究,在深化音乐学理论建设的同时,丰富与提高中国的艺术学理论体系架构。

上海音乐学院自创立伊始就拥有悠久的理论研究传统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在沈知白、钱仁康等老一辈学术大师和杨燕迪、林华、赵维平、韩锺恩、洛秦、萧梅等当今著名学者的努力下,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与哲理深度的成果(如杨燕迪《音乐的人文诠释》、林华《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赵维平《中国与东亚音乐的历史研究》、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洛秦《音乐的构成:音乐在科学、历史和文化中的解读》),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本学科致力于在国际化语境中对中华文明中的艺术(音乐)现象以哲学的理论架构进行再诠释,在艺术哲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艺术美学与批评、艺术教育哲学与方法论等学科方向,运用人文学科的方法和视角来关注当代音乐现象和艺术生态,最终通过直接参与中国的音乐与艺术实践活动,对我国的艺术学学术品位的提升与理论体系的建构产生积极作用。

目前,本一级学科在艺术哲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等领域招收相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音乐与舞蹈学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科在八十余年的辉煌历史中,培养了无数著名音乐家,为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多年来,学科形成了以音乐创作及理论研究为核心、音乐表演为基础、音乐应用与科技为特色的体系。在中国近当代音乐创作与研究、作曲技术理论、传统音乐的当代转型、中国古代音乐及西方音乐研究等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前沿。

本学科含作曲、作曲理论、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科技与应用五个方向。近年来通过创新理念、深化内涵、调整布局、增加投入、凝聚人才等措施,学科获得了突出成效,成绩显著。1996年和2001年连续成为上海市教委第三、四期重点学科;2005年为上海市的第二期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本学科成功申报和建立了上海市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上海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周小燕艺术大师工作室、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平台“钢琴艺术”等重点学科项目。与之配套,我院的研究生教育作为学科建设的又一个支撑平台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音乐学院之一,本学科建设一直坚持精品人才培养方针,建立了完整的本硕博及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优秀的教师队伍,科研总量及品质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的精品人才战略得到充分体现,高端人才培养取得巨大成就。

目前,本一级学科在作曲、作曲理论、音乐学、音乐表演艺术研究等领域招收相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作曲、作曲理论

本博士点建立于1991年,2005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由丁善德教授、桑桐教授、陈铭志教授等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创建,他们对作曲创作技法、作曲理论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他们亲自培养起来的一大批作曲家和理论研究人才,为该学科点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科点有教授17位。学科带头人有许舒亚教授、何训田教授、徐孟东教授、贾达群教授、张巍教授、叶国辉教授、尹明五教授等。

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音乐观念、音乐理论、作曲技法的发展态势及其研究,并涉及到研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流派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在创作思维、结构观念及具体的技法运用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其中也包括了和声、复调、管弦乐法及音乐分析等作曲技术理论的历史沿革以及它们在二十世纪音乐中的演进,同时也涵盖对这些技术理论在创作中的实践等课题的研究。

 

音乐学

本博士点是我国音乐学领域最早建立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建立于1983年。1996年成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05年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特色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的创始人为我国著名音乐学家钱仁康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为音乐作品分析以及外国作家与作品研究。学科点现有教授22位。

该学科点所在系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科带头人有钱亦平教授、杨燕迪教授、韩锺恩教授、洛秦教授、赵维平教授、肖梅教授、陶辛教授等。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乐律学、东方音乐研究、西方音乐史、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钢琴艺术理论、流行音乐研究、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当代音乐研究等。

 

戏剧与影视学

音乐戏剧是指以音乐作为主要媒介和语言核心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最能体现国家民族艺术发展的水准并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创作和表演实践既有自身的语言及形式特征,也须契合戏剧、音乐形式的一般规律。本学科的宗旨就是对这些特征及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本学科在音乐戏剧理论研究与创作表演实践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便致力于西方歌剧的传播普及和歌剧形式的洋为中用;50年代起,开始筹划歌剧理论、表演和创作实践的研究教学体系;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全国唯一的歌剧中心——周小燕歌剧中心,涌现出了著名作曲家金复载、赵光,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方琼、顾平、宋波,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曹通一等杰出的音乐戏剧创作表演人才。

以于会泳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在中国戏曲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现今拥有以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林华教授,音乐学家杨燕迪教授、音乐戏剧研究家陶辛教授为首的强大研究团队。重要研究成果(如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林华《歌剧概论》、沈旋《论巴洛克歌剧的戏剧性》、陶辛《定义音乐剧》、杨燕迪译著《作为戏剧的歌剧》及大量优秀博士论文)在国内学术界占据领先地位。

目前,本一级学科仅招收戏剧理论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综上,我院的整体学科实力目前在全国的音乐学院中无可置疑处于“塔尖”地位,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专业音乐学院之一。由于我院拥有艺术学门类的三个一级学科点,客观上已形成以“音乐舞蹈学”为全院重心与核心,以“艺术学理论”和“戏剧影视学”为补充和拓展的学科态势与布局。根据上海最新一轮的学科优化布局调整方案,我院的“音乐舞蹈学”进入“高峰一类学科”的候选,而我院的“艺术学理论”和“戏剧影视学”则进入“高原一类学科”的候选。这样的层次区别和定位非常符合我院当前的学科实际,学校力争在“高峰高原”的学科建设中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明确发展路径,为实现“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进。

 

 

三、报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中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高水平音乐研究和创作的能力,能在音乐研究和创作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导师、专业方向、学制与名额

导师:见附录一

专业方向:2018年拟在13个研究方向(见附录一)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

培养年限:36

名额:本院拟招收26名。各学科名额拟分配如下:艺术学理论5名;音乐与舞蹈学20名;戏剧与影视学1名。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最后决定各学科专业的录取名额。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本院规定的体检要求;

4、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正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5、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根据本院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提交相应的材料。音乐表演艺术研究各方向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6、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7、已在内地(祖国大陆)学习的港、澳、台应届毕业生或在内地供职的港、澳、台人士报考我院博士生,请参照以上报考条件,考试科目不设政治。

8、境外学生报考我院博士生,请参考以上报考条件,考试科目不设政治和外语。

9、我院硕博连读报考条件:除满足上述第13条规定之外,还必须是品学兼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出类拔萃的我院在读优秀硕士生。具体申请程序及要求请见《研究生手册(2008年)》之《上海音乐学院推行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暂行办法》(P.97。(硕博连读申请提前开题)

(四)收费标准

学费10000/年。

 

(五)报名日期

2017124—15日(节假日、双休日除外)。如需函报,请提前从网上下载填写报名表,于1215日前将所有报名材料寄至本院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请使用邮政快递EMS函报便于我院接收)。具体报名手续请见第项。

 

(六)报名地点

本院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南楼104

 

(七)报名手续

考生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本院研究生部送交下列材料:

1a、网上报名。请至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系统将在121516:00关闭,逾期不办理补报),请如实填写报名信息、上传电子照片、缴纳报考费用、下载填写报名需要的其他表格材料。

b、网上报名成功后,请下载并打印网报系统生成的报名表格,须本人签字,并请单位人事部门签名及加盖公章(无工作单位的考生,请至档案所在部门签名及加盖公章)。

c、港澳台考生网上报名程序另见我院港澳台研究生网上报名通知,现场报名时间同上述(五),另需提交《上海音乐学院香港、澳门、台湾人士报考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请至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网站下载),以及下列要求的报考材料、一张一寸正面半身免冠近期相片(背面写明姓名,不含报名登记表上张贴照片),并现场提交报考费用250元。

d、境外考生无需进行网上报名,现场报名时间同上述(五),另需提交《上海音乐学院境外人士报考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请至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网站下载),以及下列要求的报考材料、一张一寸正面半身免冠近期相片(背面写明姓名,不含报名登记表上张贴照片),并现场提交报考费用600

2、专家推荐信(两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正教授推荐,可从本院研究生部网站下载填写);

3、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硕士学位论文全文,答辩委员会评议书(复印件);

4、硕士学历、学位证书(验原件,交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在读单位的证明书,并在入学前验原件,交复印件;

5、身份证复印件;

6、政治审查表(可从本院研究生部网站下载填写);

7、除上述报名材料外,考生还需提交如下专业方面的报考材料:

报考专业方向

提交报考材料

艺术学理论各方向

作曲理论各方向

音乐学各方向

戏剧理论研究方向

1.本人论文2—3篇,其中一篇应为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所报研究方向的学术论文(附刊载刊物目录复印件);

2.同等学力者在提交上述要求的学术论文后,还须有一篇与所报研究方向一致的,相当于硕士学位论文(学术水准由相应学科研究培养指导委员会认定)且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字数应在2万字左右;

3.本人在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研究计划(2000字)。

作曲方向

本人作品2—3首的乐谱和音响资料(其中一首要求为具有大型曲式结构的管弦乐乐队作品)。

电子音乐作曲方向

1.个人作品2-3首的乐谱和音响(可含多媒体资料,DVD);

2.《设备需求说明》(可从本院研究生部网站下载填写)。

声乐表演艺术研究(美声)

1.本人论文1篇,内容应为所报研究方向的个人高水平学术论文;

2.本人在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研究计划(2000字);

3.能够代表个人最高水平的独唱音像资料1份(包括德奥艺术歌曲、不少于三种外语语种、不少于30分钟);

4.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弦乐表演艺术研究(小提琴)

1.本人在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习设想(2000字);

2.能够代表个人最高水平的独奏(或协奏)音像资料1份(不少于30分钟);

3.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8、跨专业报考者需提交能够证明达到所要报考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及学位作品的学术性成果,并

通过本院相应学科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分会的认定。如发表在核心刊物上、与所报方向一致

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重要音乐节上演出或正式出版的音乐作品(大中型器乐作品)等。

9同等学力者不交34项材料,但应当开列已学习过的硕士课程及成绩单,并提交学士学位证

书(验原件,交复印件)。

10港澳台考生还需提交护照、台胞证复印件。

11、境外考生还需提交护照、HSK证书复印件。

研招办将把报考人送交的材料提交给相应学科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各学科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根据《上海音乐学院关于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格审查的规定》对报考人所提交的论文和作品进行专业方面的资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考生发给准考证(请于考前自取)。

 

(八)报考费用

网上缴纳报考费250元(港澳台考生现场提交);

境外考生现场提交报考费600元。

已支付的报考费不予退还。

 

(九)考试日期

       同等学力加试:2018314日(周三)、15日(周四)【注:同等学力加试合格者,准予参加当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初试:2018317日(周六)~319日(周一)

公布复试考生名单:2018323日(周五)下午

复试及体检:2018325日(周日)~26日(周一)

 

(十)考试地点

上海音乐学院本部,届时将在本院研究生部网站公告具体考场安排。

 

(十一)考试科目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的笔试科目:

              1、英、德、法、日语任选一门(境外学生不考外语)

              2、专业主课(见附录一)

              3、专业基础课两门(见附录一)

复试为口试。主要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学习阶段的研究计划,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进行外国语口语测试。

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约为30分钟左右。

同等学力考生在初试前须加试政治理论和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加试的具体科目详见附录一。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

 

(十二)录取原则

参照预分名额方案,并根据笔试及面试成绩, 结合资格审查结果,综合评估考生各方面的情况,择优录取。

 

(十三)学习期间待遇

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附录一

学科、专业名称

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预分

名额

考试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1301

艺术哲学与批评

音乐美学

韩锺恩教授

杨燕迪教授

2

艺术学理论专业主课(4小时)

音乐美学专业主课

当代音乐研究专业主课

音乐人类学专业主课

东方音乐研究专业主课

流行音乐研究专业主课

音乐学综合理论

音乐分析基础A或音乐分析基础B

英、德、法、日语(任选)

政治

音乐学导论

二十世纪音乐

当代音乐研究

韩锺恩教授

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

音乐人类学

洛秦教授

萧梅教授

2

政治

音乐学导论

音乐人类学基础

东方音乐研究

赵维平教授

政治

音乐学导论

亚洲音乐史

流行音乐研究

陶辛教授

政治

音乐学导论

二十世纪音乐

艺术教育理论

音乐教育学

余丹红教授

1

音乐教育专业主课6小时)

音乐教育学综合理论4小时)

音乐理论基础

英、德、法、日语(任选)

政治

器乐或声乐

和声或曲式

1302

作曲理论

(含和声、复调、

配器、音乐分析)

徐孟东教授

赵晓生教授

贾达群教授

张巍教授

彭志敏教授(外聘)

钱仁平教授

尹明五教授

6

作曲理论专业主课(6小时)

和声专业主课

复调专业主课

配器专业主课

音乐分析专业主课

作曲综合基础(4小时)

中外音乐史

英、德、法、日语任选

政治

音乐分析B

(限和声、复调、配器)或和声分析(限音乐分析)

室内乐写作(和声)或复调理论(复调)或管弦乐法理论(配器) 或室内乐写作或者分析理论(音乐分析)

学科、专业名称

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预分

名额

考试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1302

作曲

(含作曲、电子音乐作曲)

许舒亚教授

徐孟东教授

赵晓生教授

何训田教授

贾达群教授

朱世瑞教授

陈强斌教授

叶国辉教授

周湘林教授

王建民教授

陆培教授

赵光教授

徐坚强教授

尹明五教授

温德青教授

6

作曲(6小时)

作曲理论基础与音乐分析(4小时)

中外音乐史

英、德、法、日语(任选)

政治

音乐分析B

室内乐写作

(限作曲)

或电子音乐或音乐视觉上机设计(电子音乐作曲)

中国音乐研究

(含中国传统音

乐理论、中国古

代音乐史、中国

近现代音乐史)

江明惇教授

黄白教授

萧梅教授

洛秦教授

赵维平教授

郭树荟教授

刘红教授

冯长春教授

3

中国音乐研究专业主课(4小时)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专业主课

中国古代音乐史专业主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业主课

音乐学综合理论

音乐分析基础A或音乐分析基础B

英、德、法、日语(任选)

政治

音乐学导论

中国音乐美学

理论(限中国传

统音乐理论、中

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

)中国古

代音乐史(限乐

律学)

西方音乐研究

(含西方音乐史2、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1

杨燕迪教授

孙国忠教授

陶辛教授

钱亦平教授

陈鸿铎教授

王丹丹教授

3

(2+1)

西方音乐研究专业主课(4小时)

西方音乐史专业主课

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专业主课

音乐学综合理论

音乐分析基础A或音乐分析基础B

英、德、法、日语(任选)

政治

音乐学导论

二十世纪音乐

音乐

表演

艺术

研究

声乐表演艺术研究(美声)

廖昌永教授

1

声乐演唱(美声)

音乐作品分析

中外音乐史

英、德、法、日语(任选)

 

弦乐表演艺术研究(小提琴)

俞丽拿教授

1

弦乐演奏(小提琴)

音乐作品分析

中外音乐史

英、德、法、日语(任选)

1303戏剧与影视学

戏剧

理论

戏剧理论研究

杨燕迪教授

陶辛教授

1

戏剧理论研究(6小时)

戏剧史论基础(4小时)

音乐分析基础A或音乐分析基础B

英、德、法、日语(任选)

政治

戏剧理论

中外音乐史

作曲理论(含和声、复调、配器、音乐分析):

 

1.作曲理论专业主课(6小时):

          a.主修方向的理论问题(2小时);

          b.专业写作或分析报告(4小时)

 

2.作曲综合基础(4小时):

须答4项(不得选择自己的主修科目),每项1小时。

          a.和声,b.对位,c.配器,d.分析,e.作曲

 

3.中外音乐史(3小时):中国音乐史50%,西方音乐史50%

 

 

作曲(含作曲、电子音乐作曲):

 

1.主课:作曲(6小时):

主修作曲者须答ab-1;主修电子音乐作曲者须答ab-2

a.就所给音乐的呈示部分,写作不少于16小节的调性音乐展开片段(弦乐四重奏);

2小时】

b-1.就所给音乐材料,写作不少于25小节的任何风格的音乐片段(乐队缩谱);

4小时】

b-2.上机创、制作电子音乐片段,不少于3分钟。【4小时】

 

2.作曲理论基础与音乐分析(4小时):共2项,每项2小时。

a.作曲理论基础,b.音乐分析

 

3.中外音乐史(3小时):中国音乐史50%,西方音乐史50%

 

 

艺术学理论各专业(音乐教育学除外):

 

1.主课(4小时):

专业命题写作

 

2.音乐学综合理论(3小时):

选答1项(不得选择自己的主修科目)

          a.中国音乐史,b.西方音乐史,c.中国传统音乐理论,d.音乐美学,e.世界音乐。

(注:东方音乐研究方向的考生不得选择“世界音乐”)          

 

3.音乐分析基础A3小时)为西方音乐作品分析;

音乐分析基础B3小时)为中国音乐形态分析。

 

 

音乐学:同“艺术学理论”。

 

戏剧理论:

 

1.主课(6小时)

a.戏剧理论常识(2小时);

          b.根据指定故事编写音乐戏剧(歌剧、音乐剧或戏曲)的台本大纲并作创编意图阐述

(4小时)

 

2.戏剧史论基础(4小时)

  内容:中国戏剧史论、外国戏剧史论、歌剧与音乐剧史论

 

3.音乐分析基础A3小时)为西方音乐作品分析;

音乐分析基础B3小时)为中国音乐形态分析。

 

 

音乐教育学:

1.音乐教育专业主课(6小时)

a.音乐教育学理论基础(2小时);

          b.专业命题写作(4小时)。

 

2.音乐教育学综合理论(4小时)

a.音乐教育心理学;b.音乐教育史;c.音乐教学法。

 

3.音乐理论基础(3小时):音乐史论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分析。

 

 

音乐表演艺术研究:

 

声乐表演艺术研究(美声):

1.声乐演唱(美声):

须演唱4首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语言的声乐作品,体裁分别为艺术歌曲(外)、歌剧选段(外)、艺术歌曲(中)、歌剧选段(中)。总时间不少于1小时。考试时,由考官抽取任意部分演唱。【请于考试现场提交曲目表(可从研究生部网站下载填写)】

2.音乐作品分析(3小时):和声分析50%,音乐分析50%

3.中外音乐史(3小时):中国音乐史50%,西方音乐史50%

 

弦乐表演艺术研究(小提琴):

1.弦乐演奏(小提琴):【请于考试现场提交曲目表(可从研究生部网站下载填写)】

自选大型协奏曲一首(如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贝多芬、德沃夏克、西贝柳斯、门德尔松等);

自选巴赫《独奏奏鸣曲》中第一、二段(AdagioGrave,及Fuga)Chaconne中的1 首;

任选帕格尼尼随想曲1首;

任选中型炫技性音乐会乐曲1首;

任选莫扎特奏鸣曲第一乐章;

任选中国作品1首;

考试时,由考官抽取任意部分演奏。

2.音乐作品分析(3小时):和声分析50%,音乐分析50%

3.中外音乐史(3小时):中国音乐史50%,西方音乐史50%

附录二:导师招生领域

 

 

导师

招生领域

许舒亚 教授

作曲、电子音乐作曲

徐孟东 教授

作曲、复调

何训田 教授

作曲

贾达群 教授

作曲、音乐分析

陈强斌 教授

电子音乐作曲

朱世瑞 教授

作曲

叶国辉 教授

作曲

  巍 教授

和声

彭志敏 教授(外聘)

音乐分析

钱仁平 教授

音乐分析

尹明五 教授

配器、作曲

赵晓生 教授

作曲、音乐分析

周湘林 教授

作曲

王建民 教授

作曲

  培 教授

作曲

  光 教授

作曲

徐坚强 教授

作曲

温德青 教授

作曲

韩锺恩 教授

音乐美学、当代音乐研究

杨燕迪 教授

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史、戏剧理论研究

  教授

音乐人类学、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教授

音乐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赵维平 教授

东方音乐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

  教授

流行音乐研究、西方音乐史、戏剧理论研究

江明惇 教授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教授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郭树荟 教授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教授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冯长春 教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孙国忠 教授

西方音乐史

钱亦平 教授

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

陈鸿铎 教授

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

王丹丹 教授

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

余丹红 教授

音乐教育学

廖昌永 教授

声乐表演艺术研究(美声)

俞丽拿 教授

弦乐表演艺术研究(小提琴)

 


附录三:参考书目

 

01音乐美学

1)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3)韩锺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问题研究》(上下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4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5[]恩里科·福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修子建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6[]卡尔·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杨燕迪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7[]莉迪娅·戈尔:《音乐作品的想像博物馆——音乐哲学论稿》,罗东晖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8[]罗曼·茵加尔登:《音乐作品及其本体问题》,杨洸译稿,中央音乐学院油印稿2003年整理版。

9[]阿伦·瑞德莱:《音乐哲学》,王德峰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彼得·基维:《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刘洪译,杨燕迪审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02当代音乐研究

1)李焕之:《当代中国音乐》,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2)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版;

3)王安国:《世纪的回眸——王安国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4)杨立青:《乐思·乐风——杨立青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5)姚亚平:《西方音乐的观念——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的二元冲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7)李诗原:《中国现代音乐:本土与西方的对话——西方现代音乐对中国大陆音乐创作的影响》,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8[]汉斯·海因茨·施图肯什密特:《二十世纪音乐》,汤亚汀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9[]伊凡·休伊特:《修补裂痕:音乐的现代性危机及后现代状况》,孙红杰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摩根:《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陈鸿铎等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03音乐人类学

英文文献:

1Burno Nettl,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thirty-one Issues and Concepts, Urbana 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5.

2Joseph Kerman,Contemplating Music:Challenges To Musicolog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5.

3C.Barz&T.J.Cooley,ed.,Shadows in the Fiel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4)《新格罗夫音乐辞典》(2001版)中有关“Musicology”“Ethnomusicology”条目。

中文文献:

5)曹本冶:《仪式音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

6)洛秦:《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

7)洛秦主编:《启示、觉悟与反思: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与经验三十年》(五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

8)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修订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

9)萧梅:《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

10)汤亚汀:《音乐人类学历史思潮与方法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

04东方音乐研究

1)林谦三:《东亚乐器考》,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

2)俞人豪、陈自明:《东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3)张前:《中日音乐交流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

4)赵维平:《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5)赵维平:《中国与东亚音乐的历史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

 

05流行音乐研究

1Roy Shuker: Understanding Popular Music (2nd ed), Routledge, 2001.

2Richard Middleton, Peter Manuel: “Popular Music”, Grove Music Online ed. L. Macy, <http://www.grovemusic.com>

3Mark C. GridleyJazz StylesHistory and AnalysisPrentice Hall2006

4Joe Stuessy,Scott Lipscomb:Rock and Roll:Its History and Stylistic Development,Prentice Hall,2008.

5Mark Levine:The Jazz Theroy Book Sher Music1995.

 

06音乐教育学

1[] 艾伯利斯 等著,《音乐教育学原理  刘沛任恺 译,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05-01

2[]威廉·M.安德森 等编, 《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曹水清 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1

3林华著,《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01-01

4[]戴维·艾略奥特著,《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齐雪、赖达富译,谢嘉幸校,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1

5[]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著,《音乐教育学导论》,余丹红、张礼引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8-01

6曹理著,《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2-01

7余丹红主编,《音乐教育手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

8余丹红主编,《中国音乐教育年鉴》,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2012年版;

9[]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熊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08-01

10刘沛著,《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0901

11廖乃雄著,《论音乐教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09-01

12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01-01

13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2-01

14格劳特 等著,《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01-01

15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杨燕迪 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01-01

16[] 彼得··汉森,《20世纪音乐概论》,孟宪福 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10

17江明惇编著,《中国民族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08-01

18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01-01

1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06-01

20《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2001版)中有关“Music Education”条目;

21Gary McPherson, Graham Welch,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usic Edu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07作曲理论

和声

1)勋伯格[]著:《和声的结构功能》,茅于润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9月第一版;

2)于苏贤:《申克音乐分析理论概要》,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1月第一版;

3)汪成用:《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概论》,音乐艺术增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编辑部198211月第一版;

4)秦西炫:《兴德米特和声理论的实际运用》,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6月第一版;

5)桑桐:《半音化的历史演进》,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月第一版;

6)姚恒璐:《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月第一版;

7Paul GriffithsModern Music——The avant garde since 1945. 1981 by JMDent&Sons Ltd.

 

复调

1)陈铭志:《对复调思维的思维》,载《中国音乐学》,1989年第2期;

2)陈铭志:《赋格曲写作》,上海文艺;

3)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

4)戴定澄:《欧洲早期和声的观念与形态》,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5)林华:《复调音乐的复兴》,载《音乐艺术》,1985年第1期;

6)于苏贤:《20世纪复调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

7)徐孟东:《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8)林华:《色彩复调》,载《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4期;

9)朱世瑞:《中国音乐中的复调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10)勋伯格:《作曲基本技法》,上海文艺;

11)兴德米特:《作曲技法》(共三卷),人民音乐;

12)申克:《自由作曲》,人民音乐;

13Knod JeppesenCounterpoint The Polyphonie Vocal Style of SixteenthCentury, New York,1939

14Horsley Imogene, Fugue History and Practice ,1966

15Alfred Mann, The Study of Fugue , Prentice-Hall Inc , 1987

16Jeremy Yudkin, Music in Medieval Europe , Prentice-Hall Inc , 1989

17Howard Mayer Brown, Music in The Renaissance , Prentice-Hall Inc , 1989

18Claude V.Pauly, Baroque Music , Prentice-Hall Inc , 1989

 

配器

     1)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

2)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

3杨立青:《管弦乐法配器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2012年。

 

音乐分析

1)柯赫乌铁克:《20世纪的作曲技术》,(张洪模译),外音参考资料连载;

2)贾达群:《结构诗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

3姚恒璐:《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4 ) 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

5)申克:《自由作曲》,陈世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6George Perle, Twelve-Tone Tonality,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7Allen Forte, The Structure of Atonal Music , New Haven: Yale Up , 1973

8J·Dunsby & A·Whittall, Music Analysi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 London:Faber,1988

9Six Authers’, Aspects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 Indiana Univ. , 1975

10Wallace Berry, Structural Functions in Music, Prentice-Hall Inc ,1976 ,School of Music,

Univ.of Michigan

 

09中国音乐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2)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

3)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

4)黄允箴、王璨、郭树荟:《中国传统音乐导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5乔建中:《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8年。

6王耀华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古代音乐史

1)赵维平:《中国古代音乐史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年;

2)陈应时:《中国乐律学探微》,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3)陈应时:《敦煌乐谱解译辨证》,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4)洛地:《词乐曲唱》,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5)赵维平:《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6洛秦:《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上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12期;

7)《中国音乐史图鉴》、《中国乐器图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乐律学

1)王光祈:《王光祈音乐论著选集》,冯文慈 俞玉滋选注,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2)杨荫浏:《杨荫浏音乐论文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3)缪天瑞:《律学》(第三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4)陈应时:《敦煌乐谱解译辨证》,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5)黄翔鹏:《乐问》,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0年;

6)陈应时:《中国乐律学探微》,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

2)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

4)刘靖之:《中国新音乐史论》(增订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

5)张静蔚:《搜索历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论选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6)洛秦主编:“上海城市音乐文化丛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7)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

 

10西方音乐研究

西方音乐史

1)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3[]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顾连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4[]彼得··汉森:《二十世纪音乐概论》(上下),孟宪福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1986年;

5[]施图肯什密特:《二十世纪音乐》,汤亚汀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6[]卡尔·达尔豪斯:《音乐史学原理》,杨燕迪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7[]约瑟夫·科尔曼:《作为戏剧的歌剧》,杨燕迪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

8SSadie ed.,The New Grovef(London,2001)西方音乐史的六个断代术语条目;

9)沈旋、梁晴、王丹丹:《西方音乐史导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10)王丹丹:《西方音乐史习题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

11)菲利普·唐斯著,孙国忠、沈旋、伍维曦、孙红杰译,杨燕迪、孙国忠、孙红杰校:《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之一),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

12)罗伯特·摩根著,陈鸿铎、甘芳萌、金毅妮、梁晴译,杨燕迪、陈鸿铎、刘丹霓校:《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之一),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年;

13)列昂·普兰廷加著,刘丹霓译,《浪漫音乐:十九世纪欧洲音乐风格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年。

 

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

1)《钱仁康音乐文选》(修订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

2)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3)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4)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

5)姚恒璐:《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

6)彭志敏:《20世纪音乐分析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

7)姚恒璐:《乐海探象——姚恒璐音乐学术论文选》,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

 

13戏剧理论研究

1[]约瑟夫·科尔曼:《作为戏剧的歌剧》,杨燕迪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

2[]保罗·罗宾逊:《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周彬彬译,杨燕迪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林华、钱苑:《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4Operain The New Grove IILondon2001

5[]科恩:《戏剧》,费春放 等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6)孙惠柱:《第四堵墙——戏剧的结构与解构》,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

7[]乔治·贝克:《戏剧技巧》,余上沅 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8)余秋雨:《中国戏剧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9)廖可兑:《西方戏剧史》(上、下册),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

 

艺术哲学与批评、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音乐学、戏剧理论其它参考书目:

1)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2)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3)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4)胡登跳:《民族管弦乐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11月。

5)于会泳:《腔词关系》,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

 

 

 

联系地址及邮政编码:200031 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联系电话及传真:021-64330407(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

研究生部网页:http://yjsb.shcmusic.edu.cn/default.aspx

                                                                                         

 

 

 

设备需求说明

(报考电子音乐作曲方向的考生需填写)

 

1、使用:□PC   □苹果机

 

2、编辑软件:□Protools(版本: 8.0   7.4   Nuendo

 

□其他(请注明:                                                  

 

3、是否需要现场采样: □是  □否

 

如果是,请注明所需采样乐器:                                                

 

4、是否自己提供声音素材:  □是 【□CD  U盘(u盘格式的素材须与苹果机兼容)】

□否

 

5、是否使用MIDI  □是   □否

 

6、是否使用音源:  □是  □否

 

   如果是,请注明所需软件名称:□Konkakt

 

                               □其他(请注明:                                

 

相关话题/上海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