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曾经成功捕获人类有史以来首张黑洞照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又为揭示M87超大质量黑洞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它在偏振光下的影像。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在如此接近黑洞边缘处测得表征磁场特征的偏振信息。这一结果对解释距离我们地球5500万光年的M87星系如何从其核心向外传播能量巨大的喷流至为关键。
图1:偏振光下M87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在梅西耶87(M87)星系中心捕获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张黑洞图像。今天,该望远镜为揭示这个超大质量黑洞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它在偏振光下的影像。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在如此接近黑洞边缘处测得表征磁场特征的偏振信息。这张图片显示的是M87黑洞的偏振图像。其中的线条标记偏振的方向,它与黑洞阴影周围的磁场有关。图片版权:EHT合作组织。
EHT偏振测量工作组协调员、荷兰拉德布德大学助理教授Monika Moscibrodzka说:“我们现在看到了下一个关键证据,用以解释黑洞周围磁场的行为以及在这个非常致密空间中的物理过程是如何驱动尺度远超星系本身的强大喷流。”
2019年4月10日,科学家们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张黑洞图像,揭示了一个明亮的环状结构及其黑暗的中央区域——黑洞的阴影。此后,EHT合作组织深入研究了2017年收集到的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数据。他们发现,M87黑洞周围的相当一部分光是偏振的。
同为EHT偏振测量工作组协调员、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GenT杰出研究员Iván Martí-Vidal解释说:“这项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偏振光所携带的信息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2019年4月发布的黑洞图像背后的物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他补充说,“由于获取和分析这些数据涉及到十分复杂的技术,科学家们为绘制这一偏振图像用了更多的时间。”
当光线通过某些滤光片(如偏光太阳眼镜的镜片),或从被磁化的高温区域发出来时,光就会发生偏振。就像偏光太阳眼镜能减少来自明亮表面的反射和眩光从而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一样,天文学家可以通过观察来自黑洞边缘的光的偏振特性来锐化他们的视野。具体而言,偏振测量可以让天文学家绘制存在于黑洞边缘的磁力线。
EHT合作成员、美国普林斯顿理论科学中心和普林斯顿引力计划的NASA哈勃研究员Andrew Chael说:“这次最新公布的偏振图像是理解磁场如何让黑洞“吞噬”物质并发出能量巨大的喷流的关键。”
从M87的核心喷射出来的明亮的能量和物质喷流,向外延伸了至少5000光年,是该星系最神秘、最壮观的特征之一。大部分靠近黑洞边缘的物质都会落入其中。然而,周围也有一些粒子会在被捕获前的瞬间逃逸并以喷流的形式向外传播。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天文学家构建了不同的关于黑洞边缘物质行为的模型。但他们仍然不清楚比星系尺度还要大的喷流究竟是如何从星系中心(这一通常只有太阳系般大小)区域发射出来的,也不知道物质究竟是如何落入黑洞的。这个新的黑洞及其阴影的EHT偏振图像,使天文学家首次成功探究黑洞外缘区域,在那里物质可能被吸入或被喷射出来。
观测结果提供了新的有关黑洞外缘磁场结构的信息。研究团队发现,只有以强磁化气体为特征的理论模型才能解释在事件视界看到的情况。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助理教授、EHT理论工作组协调员Jason Dexter解释说:“观测结果表明,黑洞边缘的磁场非常强,其作用力足以使得高温气体能够抵御引力的拉扯。只有溜过磁场的气体才能以旋进的方式进入到事件视界。”
为了观测M87星系的中心,这项合作将世界各地的八台望远镜连接起来,创建了一个虚拟的类似地球大小的望远镜——EHT。EHT的分辨本领相当于在地球上看清月面一张信用卡所需的分辨率。这使研究团队能够直接观察到黑洞的阴影以及环绕的光环,新的偏振图像清楚地显示出该光环是磁化的。今天,EHT合作的两篇论文正式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
EHT合作成员、上海天文台路如森研究员说:“黑洞的偏振成像结果十分令人兴奋,因为这对理解黑洞周围的磁场及物理过程至为关键。”EHT合作成员、上海天文台江悟副研究员补充道:“常规VLBI偏振测量就很困难,EHT得到这个偏振图像更是充满挑战。”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首张黑洞图像出炉后,偏振图像的面世又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
来自全球多个组织和大学的3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牵头组织协调包括8位台内研究人员在内的国内****参与了此次的EHT合作。
EHT合作成员、台北中研院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东亚核心天文台联盟研究员Jongho Park总结道:“通过对阵列进行技术升级和增加新的观测台站,EHT还在迅速发展中。我们期待未来的EHT观测能更准确地揭示黑洞周围的磁场结构,并告诉我们更多关于这一区域热气体的物理性质。”
更多相关信息
天文学家捕获首张黑洞照片:
http://www.shao.cas.cn/2020Ver/xwdt/ttxw/201904/t20190410_5587513.html
更多详情参见EHT官方网站:
https://eventhorizontelescope.org
科学联系人:
路如森,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rslu@shao.ac.cn
沈志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zshen@shao.ac.cn
附件下载: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天文学家对M87黑洞边缘的磁场成像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2-14
相关话题/图像 物质 信息 观测 质量
“眨眼”的星系帮我们揭开银河系“丢失”的重子物质之谜
夜空中有无数明亮的星星,帮助人们认识宇宙,也为天文学家测量银河系内的物质创造了条件。天文学家将宇宙中所有能测量到的普通物质(例如星系、恒星,气体)加起来后,发现其总质量只是理论模型预测的一半。这些普通物质都属于重子物质(例如质子、中子等),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所有物质都属于重子物质。另一半“丢失” ...上海天文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获取高质量科学数据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揭幕仪式并讲话。 刘鹤指出,首批火星科学影像图令人震撼。天问一号任务从启动论证到今天取得圆满成功,历经近八年时间,数万科研人员参与。全系统勇于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成功获取首批图像 上海技物所两台载荷对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作出新贡献
10月20日,上海技物所研制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两台红外相机依次开机,成功获得首批图像,图像纹理清晰,层次分明。红外相机是卫星主载荷,具有多谱段、高分辨、大幅宽和能够快速重复观测成像等特点。研制团队系统解决了高稳定大角度长线列多元并扫成像,可见和红外多谱段滤光片微型集成,宽谱段高集成深低温红外焦平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技物所研制海洋一号D星主载荷成功获取首批图像
6月13日至14日,上海技物所研制海洋一号D星两大载荷紫外成像仪与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先后在轨顺利开机,并回传图像数据。经初步判读,遥测数据显示两台载荷在轨工作功能正常,图像数据显示两台载荷各通道图像纹理清晰,层次分明。 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一号D星。D星将与在轨C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嫦娥四号探测成果出炉: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幔源物质初步证据
北京时间2019年5月16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布我国月球探测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为嫦娥四号任务玉兔二号巡视器研制了红外成像光谱仪(VisibleandNear-infraredImagingSpectrometer,VNIS)。利用VNI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光源成功制备出超精密纳米光栅并获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文批准了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团队)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超精密纳米光栅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具体名称为:一维硅纳米光栅标准物质,光栅间距106.4nm±0.7nm(k=2),编号GBW13983。上述标准物质填补了我国300nm尺度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反物质超核质量和结合能的精确测量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重离子物理团队在反物质系列研究上再次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了超氚核与反超氚核质量和结合能的精确测量。实验结果首次给出了超氚核与反超氚核以10-4质量差精度验证了CPT(电荷共轭变换-宇称反射-时间反演)对称性在奇异物质原子核上的成立,这也是迄今为止CPT对称性验证的最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应物所在《物理报告(Physics Reports)》上发表关于反物质原子核的综述文章
近日,上海应物所核物理研究室马余刚院士、陈金辉研究员与其合作者DeclanKeane教授、唐爱洪研究员、许长补研究员应PhysicsReports的邀请,撰写了《重离子碰撞中的反物质原子核》综述文章,已在线出版(https://doi.org/10.1016/j.physrep.2018.07.00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生物质液流催化燃料电池运行环境优化机制分析
摘要/Abstract液流催化燃料电池(LCFC)是一种可以在温和条件下转化生物质为电能的新型装置,但其运行优化条件与相应机制尚不清晰.本工作分析了阳极电解液的pH和温度对LCFC性能的影响规律.其中,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以评估电池的产电性能;阳极液的Mo5+浓度与总有机碳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表界面化学调控二维材料电催化生物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摘要/Abstract电催化生物质转化是以间歇式能源产生的电能驱动生物质电转化为高附加值有机化学品的过程,将其与水分解耦合能够产生高纯度氢气,具有有效降低化石燃料消耗、优化能源结构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潜力.然而,由于生物质具有多个官能团及其转化反应涉及多个电子参与,电催化生物质转化面临着转化效率低、选择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