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新闻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3-05-06

新闻研究所
 2013-1-10 16:08:50  点击数:244次  作者:yjs 


      强荧,研究员,现任新闻研究所所长。新闻从业30年,先后在青年报、劳动报、新民晚报、文汇报任记者,发表新闻作品980万余字,其中新闻类著书12本。历任报社新闻部主任、特稿部主任、经济部主任。曾任全国青联委员、市青联常委和副秘书长,上海青年记者协会副理事长,上海新沪商联谊会副会长。上海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上海市领军人才。

      1995年获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中国报刊月报评选的"中国报刊之星"称号,2001年获上海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数十次获中国新闻奖和上海新闻奖。

      1986年实地采访长江漂流,著书《最后的征服》;1990年,骑摩托车沿丝绸之路探险,撰写《摩托西行5000里》;1993年,写下"遗书",在60天中徒步1500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发表79篇"死亡之海探险手记";1994年,去广西九万大山原始森林寻找野人,发表《九万大山找野人》系列报道;1999年,冒着暴风雪攀登博格达雪山,连续发表了《博格达夜话》、《跨越博格达》、《博格达风格》等。 2001年,参加北京--莫斯科中国志愿者申奥远征车队,在34天的时间内,驾车跨越欧亚大陆和西伯利亚,行程1.2万公里,著书《远征俄罗斯》。2003年,参加中国南极科考队,历经4个多月,行程4万多公里,著书《茫茫 南极路》。2004年7月,随中国考察队去北极,参与建立北极黄河站,发表《北极特快》系列报道。2005年6月驾车穿越丝绸之路、罗布泊、帕米尔高原,发表《新丝绸之路》系列报道。2005年4月到 8月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策划并参与了“重走抗战路”,合著《文汇号重走抗战路》。

     埋头于采访第一线,亲身体验出租车司机、巡警、殡葬工、卖报人、保险推销员等普通劳动者生活,近年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体验式报道。

     1994年,市记协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强荧"死亡之海"纪实摄影展》,8天中有10万人次参观。此后,上海拍卖行为他的作品举行专场义拍,他将义拍所得人民币10万元,捐赠给上海市记协,创立"强荧风险新闻奖",定期表彰一批敢冒风险的新闻记者。至今,上海已有12位记者获"强荧风险新闻奖"。

2003年,参加中国第19次南极科考队,在南纬72度56分30秒、东经75度16分39秒亲自发现火星陨石,成为中国发现南极陨石第15人,国家极地办和中国极地研究所命名这块陨石为“强荧GRV021604”。

    武志勇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现代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史、传媒管理和新媒体

      主要科研成果:在《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社会科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中国传统官报的发行管理与发行状况》《中国报刊发行体制变迁的历史轨迹与基本规律》《论“邮发合一”体制安排下的报业生态》《传统民间报刊在清代的发行》《论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的发行工作》《论韬奋的新闻舆论监督思想》《密苏里大学的新闻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文化安全视阈中的传媒管理策略》《我国报业发展的产业角度考察》《报刊发行业三大热点问题解析》《长三角报业市场竞争样态考察》《长三角报业市场的发展前景与区域整合途径》《上海报刊零售市场调查与解析》《上海报刊读者购阅行为调查与解析》《博客:法制工作的新媒体平台》《倡导和鼓励官员博客》等数十篇。
       出版专著《韬奋经营管理方略》,系统全面地梳理、总结现代新闻出版业巨子邹韬奋的经营管理思想和实践。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近代以来我国报刊发行体制变迁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课题重大课题子课题“上海与江南新闻界互动研究”,上海社科院课题 “十九世纪至建国前上海报刊发行史料汇编” “长三角报业市场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我国网络新闻管理机制研究”“中美网络新闻采编机制比较研究”等多项。
      目前主持上海市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古代报刊发行研究”。
      2011年4月,获得第41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名称《中国新媒体政策演进研究》。


      
      吕鹏,博士,副研究员、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化与传媒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及兴趣】
       电视/传媒文化、电视与男性气质/媒介与性属(gender)、新闻传播理论思想、媒介产业、广播电视新闻等。

       【主要主持课题】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高校基地项目,“电视新闻专业主义与消费主义比较研究”,2011。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四种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2010。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项目,“新媒体对电视剧收视影响研究”,2009。

       【主要著作】
      《性属、媒介与权力再生产:消费社会背景下电视对男性气质的表征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主要获得奖励】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理念发展的四个时期(1978-2008)》,获“第十一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节目研究类二等奖,2010。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理论与方法》,获“第六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一等奖,2009。
      《绿色收视率与电视品牌》,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二等奖,2008。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