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痴呆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该病的特征之一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积累引起的严重记忆丧失,当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赵冰樵课题组研究发现敲除一种被称为“ADAMTS13”的基因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表现出血脑屏障的早期破坏,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血脑屏障的破坏进一步加重,从而引起脑毛细血管的减少和脑血流的降低,最终造成脑内Aβ的血管清除障碍和记忆减退。相反,增加小鼠脑内的“ADAMTS13”含量,可以通过保护出血脑屏障,增加脑内毛细血管的数量和脑血流,促进脑内Aβ的清除,并使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一结果揭示了“ADAMTS13”通过增加Aβ的血脑屏障清除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该项研究也清楚地证明血管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这是赵冰樵课题组前期在Blood、 Annals of Neurology和Stroke等杂志报道了ADAMTS13保护脑卒中血脑屏障损伤后的又一重要研究发现。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大慢病”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图:活体小鼠双光子显微镜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引起大脑毛细血管β淀粉样蛋白的大量沉积(CAA),表明血管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进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