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肿瘤细胞适应其生物大分子合成和快速增殖的需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转移是肿瘤的另一重要特征,也是肿瘤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目前,肿瘤转移特异性、特别是驱动肿瘤转移的代谢变化还知之甚少,这也是肿瘤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乙酰辅酶A(Acetyl-CoA)是细胞内的关键代谢中间物,它不仅是多种分解代谢反应的产物,也是用于支持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脂质分子生物合成的前体;另一方面,作为蛋白乙酰化反应的底物,细胞内乙酰辅酶A的水平与组蛋白乙酰化的动态关联,在表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细胞内乙酰辅酶A水平与许多重要生物学过程如细胞生长、细胞程序性死亡和自噬等密切相关。

研究团队发现,ACOT12是调控肝癌细胞乙酰辅酶A代谢的关键酶,ACOT12的下调可引起肝癌细胞乙酰辅酶A水平和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提高,进而通过表观激活肿瘤上皮间质转化中的重要转录因子TWIST2基因的表达,促进肝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和肝癌的转移。研究团队还在人肝癌组织及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中验证了乙酰辅酶A累积与肝癌转移的相关性以及ACOT12的表达与乙酰辅酶A水平、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和TWIST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ACOT12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肝癌转移的预测指标,并为将乙酰辅酶A代谢关键酶ACOT12作为肝癌转移的干预靶标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研究结果也提示,代谢物乙酰辅酶A水平的累积很可能是肝癌转移的驱动性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陆续有多篇研究工作在乳腺癌、脑胶质瘤和前列腺癌等不同类型的肿瘤中报道了乙酰辅酶A可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表型。这些研究工作为从代谢角度认识肿瘤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肿瘤转移的预测和干预提示新的代谢指标和靶点。
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博士鲁明为本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钦伦秀是本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熊跃、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叶丹、副研究员余红秀和申华丽、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大明的指导和帮助。
钦伦秀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兼任复旦大学肿瘤转移研究所所长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PI,是国家****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带头人、973首席科学家,曾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肝癌课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曾发表 SCI 论文 130余篇、主编和主译专著2 本、副主编2 本、参与 7 本专著的编写,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精英、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上海工匠等荣誉,并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被引****榜单。他的主要学术任职包括国际肝癌协会(ILCA)创始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委员会主委/前任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委员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委员会主委/前任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消化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华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兼胆道肿瘤专家组副组长,并担任Neoplasia、Clin Exp Metastasis等杂志的编委。钦伦秀带领的团队专注于肝胆肿瘤外科与转移复发研究20余年,坚持外科临床与学术研究同步发展,长期致力于研究肿瘤转移复发机理、探索预测诊断与防治的新措施。
鲁明于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同一单位完成博士后训练,2014年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复旦大学肿瘤转移研究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多个重大课题项目。他的研究方向为肿瘤转移中的代谢调控,曾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Cancer cell、J Mol Cell Bi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
(封面制图:王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