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1
复旦中文系于1925年秋在国文部的基础上扩充建立,归属文学院。30年代初,中文系已发展完备,颇具规模,课程亦逐渐丰富完善,并趋向系统化,授课名师如云,其中有刘大白、陈望道、谢六逸、夏丏尊、应照伦、傅乐华、郑振铎、田汉、赵景深、曹聚仁、洪深、梁实秋、冯沅君和叶绍均等。1937年10月,复旦内迁至重庆,部分留沪教师在租界办复旦大学补习部,也设中文科。1946年10月学校复员回沪,补习部中文科回归中文系。1949年 8月,同济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暨南大学文法商学院奉命停办并入复旦,并划归中文系,中文系由此分设文学组和典籍组。至1951年,又改为文学史和语文两个教学小组。到1952年09月全国院系调整,中文系从文学院中独立出来,同时因沪江、圣约翰、东吴、大同、震旦诸大学及上海学院等校的中文系师生和设备调整来系,据此,中文系组成新的教学组织格局,1954年,中文系建立起资室。1958年,又设立文学研究室,并将由陈望道校长于1956年创设的语法修辞逻辑研究室改名为语言研究室,同时挂靠在中文系。文革初期,中文系曾一度停止招生,至1971年始恢复。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文系开始拨乱反正,恢复正常教学秩序。1977年,全国统一高考恢复,中文系的教学秩序随之进一步得到恢复、调整和稳定。1981年又增设了外国留学生教学研究室。同年六月,文学、语言两研究室合并扩充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成为与中文系平等的机构,行政上由中文系办公室统一管理。目前中文系的教学组织调整为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文艺理论、写作、汉语和比较文学等六个教研室,另设语音实验室、近代文学研究室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室。1989年新成立的台港文学研究所也挂靠在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则设有中国文学批评史、现当代文学、语法修辞学、吴方言、理论语言学和美学六个研究室。
中文系的学制,解放初为4年制本科,设中国语言文学专业。1955年起,本科改为5年制。1958年起分设语言和文学两个专业。文革期间;学制3年,设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两个专业。 1988年,学校将新闻系书刊编辑专业转入中文系,并增设秘书学和文化事业管理两个专修科。1990年本科设中国文学和汉语言学两个专业,同时招收秘书学专业和文化事业管理专业的专科生。中文系在文革前已开始招收研究生,文革后国家实行研究生学位制以来,中文系又正式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目前本系共有硕士点 9个(文艺学、 中国古代文学、 电影学、 民俗学、 汉语文字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比较文学),博士点 7个( 文艺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中文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也于1995年正式建立。复旦大学中文系自成立以来,经历了曲折前进、不断发展的不寻常历程,目前已形成专业门类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系科,因此被确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本科学科点。
目前中文系(含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在编的教职工共80人,其中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 18人),副教授36人。长期以来,中文系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了重大成绩,仅以改革开放以来的近十几年为例,本系教师共获得国家和海市教学和教材奖16项,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 3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千篇,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90多项。
该系对本科生的培养注重"通才"教育,要求学生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对本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实际应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近年来,该系毕业生除了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以外,主要到各大报刊杂志社、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各大出版社、旅游部门、各级党政机关、大型企业、公司的管理机关和宣传部门工作,由于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和素质良好,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该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该专业培养在中国文学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
主要专业课程: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美学、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等。
汉语言专业
该专业培养在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
主要专业课程:文学概论、写作、中国语言文学史、汉语史、文字史、训诂学、音韵学、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等。
中国语言文学系语音实验室简介
语音实验室建立于1997年3月,属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为学校的重点实验室之一。备有各种语音实验和教学的仪器设备,包括KAY公司的CSL4300B、电腭仪、喉头仪、MS3700及多台多媒体电脑,可进行各项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如:声学语音学、生理语音学、计算语言学、言语矫治、声仪鉴定、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语料库的建设等。具体研究项目有:吴语声调变调实验录、《现代汉语》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方言词汇接近率的计量研究,听力障碍儿童语音矫治研究、失读症患者语音康复研究、声纹鉴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