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徐志啸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徐志啸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简历
徐志啸,男,汉族,浙江镇海人。1948年7月1日出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生(77级),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198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1988年)。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客座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研究范围
主要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外比较文学,其中重点专攻先秦文学(以楚辞为中心)和中外文学关系。已有楚辞综论先秦诗中外文学比较中国比较文学简史近代中外文学关系古典与比较日本楚辞研究论纲等著作10多部,东皇太一春神考九歌:求生长繁殖之歌王国维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外来影响百年中国比较文学等论文一百三十多篇。楚辞研究在海内外楚学界有一定影响,被当代楚辞研究论纲辞赋大辞典中国二十世纪古典文学研究史楚辞通论等著作和辞典专门介绍或评述,被列为国内中青年专家代表之一。多次因论文中选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论坛上宣读论文。九十年代以来,先后应邀赴日本、香港、韩国、荷兰、比利时、澳门、 新加坡、俄罗斯、 南非、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先后讲授过的课程有:中国文学史、楚辞研究、中外传统文学比较研究、屈原与世界文化、比较文学导论、近代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研究、欧美文学专题等。
科研成果
著作
1、楚辞综论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
2、先秦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玄妙奇丽的楚文化 新华出版社
4、历代赋论辑要 复旦大学出版社
5、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 学林出版社
6、中国比较文学简史 湖北教育出版社
7、中外文学比较 台湾文津出版社
8、近代中外文学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跨时空文学漫步(两人合著,执笔) 香港岭南大学出版社
10、学问魅力 中国发展出版社
11、王思任散文选集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2、三元记评注 (“六十种曲”之一) 吉林人民出版社
13、诗经楚辞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14、古典与比较(自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5、日本楚辞研究论纲 北京学苑出版社

论文
1、九歌:求生长繁殖之歌 文学评论1990年第3期
列封面要目、人民日报海外版1990年11月20日"文萃"版介绍
新华文摘1990年第11期"论点摘编"介绍
文汇报1990年11月25日"星期文摘"介绍
收入中国屈原学会论文集楚辞研究(文津出版社)
2、东皇太一春神考 文献1989年第4期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年12月14日摘要介绍
3、论天问桔颂之题旨与来源 学术季刊1987年第4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4期全文复印
收入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集(山东教育出版社)
获北京大学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
4、论屈原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云梦学刊1991年第2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9期全文复印
收入湖南国际屈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屈原与中国和世界文化
5、屈原与但丁 中国比较文学总第4期(1986年)
收入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同载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年第4期
6、文学与宗教 中州学刊1988年第2期
收入超学科比较文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同载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7年第4期
7、中西神游诗论 求索1991年第4期, 本文英文版入选国际比较文学协会1991年东京年会
8、历代赋论述要 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0年第11期全文复印
9、九歌二论 新加波国立大学 中文系学刊〈学丛〉第3期(1991年)
10、离骚与楚人的宇宙意识 学术月刊1991年第11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全文复印
11、近代楚辞研究述评 思想战线1992年第5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3期全文复印
12、论王思任的散文 文学遗产1993年第4期
13、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期 喀什师范学院学刊1992年第3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全文复印
14、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文学理论1993年第8期全文复印
15、台湾香港比较文学研究述评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2期全文复印
16、汉对楚文化的继承关系 求索1985年第3期,先秦史1985年第7期全文复印
17、楚国历史对楚辞产生的影响 荆州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8期全文复印
18、王禹偁反对过西昆派吗 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
19、范晔卒年及后汉书始撰年辩 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3期
20、王禹偁文学思想简论 中州学刊1985年第1期
21、汉代拟骚诗产生与兴盛原因 贵州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
22、楚辞研究二题 贵州文史丛刊1985年第2期
23、楚辞与巫风 学术论坛1985年第2期
24、读楚辞札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25、诸子散文与屈骚 中州学刊1986年第5期
26、屈原与普希金 国外文学1987年第3期
27、魏晋迄唐楚辞研究述略 文学评论丛刊第30期(1988年)
28、论楚骚美 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3期
29、论屈原的"好修" 求索1989年第1期
30、刘勰论楚辞 喀什师院学报1989年第1期
31、九歌二论 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
32、九歌应是九篇 苏州铁道师院学报1990年第2期
33、论楚文化的分期特点及地位 中州学刊1990年第2期
34、自然诗人:陶渊明与华滋华斯 南京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
35、两个天才而又短命的浪漫诗人 中州学刊1990年第2期
36、目光正转注中国一当代西方比较文学研究一瞥 求索1993年第1期
西方学术思潮论丛第3辑(1993年)
37、中国比较文学的初兴期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文学理论1994年第6期全文复印
38、中国比较文学的滞缓期 武陵学刊1992年第3期
39、陶渊明"回归自然"的思考 云梦学刊1994年第2期
40、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3期
41、范晔的文学主张 上海师大学报1991年第3期
42、赋说 喀什师院学报1990年第4期
43、符号学的继承与发展 西方学术思潮第1辑(1989年)
44、略评三部诗经注本 文汇报1984年5月22日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4年第11期全文复印
45、中国屈原学会第二次年会综述 语文导报1986年第10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6年第11期全文复印
46、陈子展与"诗""骚"研究 文汇报1988年8月16日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0期全文复印
47、古典诗歌艺术研究的可喜成果 烟台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48、屈原与贝多芬的思考 云梦学刊1992年第1期
49、论香港学院派作家的杂文创作 香港文学1933年第7期
50、论陈耀南的杂文创作 香港文学1993年第8期
51、论潘铭燊与黄维梁的杂文创作 香港文学1993年第9期
52、论梁锡华的杂文创作 香港文学1994年第4期
53、桃花源=乌托邦? 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1期
54、陈子展先生的诗经研究 文学遗产1995年第2期
55、中国比较文学的发轫期 山西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
56、比较文学复兴期影响研究述略 喀什师院学报1995年第1,2期
57、曹植评传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2期
58、刘以鬯论 香港笔荟第6期(1995年)
59、丛更生 小说简论 香港笔荟第6期文学的交融
60、二十世纪初叶中外文化思潮与文学的交融 中西学术第1期(1995年)
61、论陆游的散文 青岛大学师院学报1996年第1期
韩国延世大学 人文科学77,78合辑
62、娇红记三题 中华戏曲经19辑(1996年)
63、敦煌文学之"变文"辨 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4期
收入韩国"丝绸之路与韩国文化"论文集,1997年
64、独抒胸臆──宋子学研究 当代韩国1997年第3期,韩国宋子学研究第4辑(1999年)
65、韩国诗话破闲集之中国影响论 当代韩国1998年第3期
诗话学(韩国版)创刊号(1998年)
66、近代中外文学关系引论 宁波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67、诗骚承传衍变论 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
68、王国维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外来影响 学术月刊1999年第2期
69、外来文化思潮与世纪初文坛 学术季刊1999年第2期
70、沈寿卿及其三元记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2期
71、"近代意识"与中外文学关系 文汇报"学林"1999年5月15日
72、鲁迅早期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3期
73、近代中日文学的影响与交流 中州学刊1999年第4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11期全文复印
74、由退溪诗看李退溪与陶渊明 韩国研究论丛第6辑(1999年)
75、林庚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 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
76、论苏雪林教授的中外文化比较 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
77、海峡两岸苏雪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版)
78、二十一世纪诗经研究展望 诗经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
河北师大学报 2000年第3期
79、基督教在中韩传播的比较与思考 韩国研究论丛第7辑(2000年)
80、评后现代主义之后 文艺报1999年1月12日,东方丛刊1999年第4期
81、东方诗话比较研究的开拓之作 大公报"艺林"2000年1月27日
82、评曹旭诗品研究 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83、近代翻译文学简论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7辑(2000年)
84、展望21世纪的比较文学 文汇报“学林”版,2001年1月29日
85、陈子展先生与近代文学研究 北方论丛2001年1月29日
86、近代中外文学比较 暨南大学思想第6辑,2001年
87、日本当代楚辞研究 汉学研究第6辑,2002年,中国楚辞学第4辑,2003年
88、从楚国出土文物看离骚 大公报“艺林”2002年2月1日,8日
89、百年中国比较文学 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
90、论林纾的中西文学比较学术月刊2002年第8期,论艺术创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版
91、论诗经的社会功用及其多重价值 诗经研究丛刊第6辑,2004年
92、诗学与诗话学大公报“艺林”2003年1月17,24日,韩国诗话学第5辑,2005年
93、林庚先生的唐诗研究 淮阴师范学服2003年第4期
94、二十世纪楚辞研究代表著作述评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2辑,2003年
95、评中国诗学史(书评) 大公报2003年3月17日
96、游国恩先生的楚辞研究福建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先秦两汉文学论集学苑出版社2004年
97、屈原与楚辞三题 学术交流2004年第2期
98、论楚骚诗学 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99、考古资料与传统文献的结合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3辑,2004年
100、中日文化与交流背景与日本早期楚辞研究 北方论丛2004年第3期
101、赤塚忠的楚辞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02、星川清孝的楚辞研究 汉学研究第8辑,2004年
103、藤野岩友“巫系文学”论, 汉学研究第8辑,2004年
104、竹治贞夫对楚辞学的贡献 中华文史论丛第80辑,2004年
105、长江流域的古代文化 复旦大学研究生学刊2004年
106、日本学者的楚辞持疑论 苏州科技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07、中日现代楚辞研究之比较 人民政协报“学术”版,2004年10月18日
108、论赵朴初旧体诗词曲创作 漳州师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09、立足创新的可喜成果(书评)内蒙古职大学报2004年第3期
110、比较与思考:庄子 陶渊明 卢梭 上海作家2004年第4期
111、读楚辞要论(书评) 人民政协报“学术”版,2004年12月
112、先秦诗歌研究的可喜成果(序) 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2月
仪式文化与先秦诗歌,中华书局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