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哲学系孙承叔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姓名: 孙承叔
性别: 男
职称: 教授
机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
个人简历: 1948年3月生,浙江奉化人。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总支书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1968年高中毕业后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81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84年于复旦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

学术成果:
一、著作:
(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哲学问题探索--改革之路的哲学沉思(30万字) 王东、张翼星、孙承叔著 黄楠森教授作序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
--该著作1988年5月获北京大学第二届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一等奖; 1991年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五期唐合俭教授书评探索“改革哲理的尝试,并转载于新华文摘1988年第二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年第一期丰子义副教授书评


(2)对<资本论>历史观的沉思(30万字)孙承叔、王东著 ,刘炯忠教授作序,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4月。
--该著作获上海市1985-1988年优秀著作出版二等奖;获1986-1993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唐一得教授书评深入全面的发掘,思精虑远的构想

(3)主体论--新时代新体制呼唤的新人学(27万字)丰子义、孙承叔、王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

(4)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上海市再就业工程研究报告(50万字) 孙承叔、陈学明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该著作获1999年上海市决策咨询一等奖

(5)打开东方社会秘密的钥匙---亚细亚生产方式与现时代(25万字)孙承叔著,2000年4月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该著作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

(6)面向未来的抉择??上海市中小企业体制改革研究报告(50万字)孙承叔、孙强、汪堂家等,复旦出版社2002年6月。
   --该著作获2004年上海市决策咨询二等奖
   --这次调查,受到了中央和上海市领导(黄菊、李岚清等)的重视。


二、论文:
(1)试论“人性”在马克思历史观中的地位
江淮论坛1981年第二期
--选入大学生论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
(2)试论马克思历史观的逻辑起点复旦学报1983年第二期
--选入马克思主义研究文集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教学处编
(3)对<资本论>中生产力理论的再思考
求索1985年第一期
(4)马克思的需要范畴和当前经济改革
江汉论坛1985年第二期
(5)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初探
复旦大学研究生论文集第二集
(6)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当前经济改革
江汉论坛1985年第8期
(7)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与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当代哲学发展趋向复旦哲学系现代哲学研究所
--1985年被评为全国中青年优秀哲学论文
(8)关于唯物史观出发点的再思考
社会科学1985年第8期
(9)<资本论>中的生产力理论与当前的经济改革
人文杂志1986年第二期
(10)论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
江海学刊1986年第四期
(11)再论改革与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
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四期
(12)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的理论地位
学术月刊1986年第8期
--获上海市社联1986-1987年度优秀学术成果奖
(13)唯物史观教科书必须知识更新
国内哲学动态1986年第10期并转载于1986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14)精神生产和日常意识生产
江汉论坛1987年第三期
(15)亚细亚生产方式和马克思的历史过程理论
复旦学报1987年第四期
(16)作为历史过程主体的人
江汉学刊1987年第四期
(17)社会经济形态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系统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六期,转载于新华文摘1988年第二期
(18)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
哲学研究1987年12月
(19)价值和魅力的深刻源泉--论精神生产的独创性
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一期
(20)论马克思的人类自身再生产理论
唯实1988年第二期
(21)论主客体生产力--兼论把发展主体生产力放在首位
人文杂志1988年第四期
(22)社会经济类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哲学与社会主义再认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88年5月
(23)马克思历史观中的三者统一原则
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五期
(24)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规律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第一期
(25)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论纲)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第三期
(26)马克思论作为历史过程客体的自然
复旦学报1990年第四期
(27)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科学1990年第8期
(29)列宁最后之作的当代沉思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三辑中央编译局1991年6月
(30)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探索与争呜1991年第5期
--评为上海社联1988-1991年度学术成果奖
(31)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一点思考
学术月刊1991年第10期
--被评为上海市哲学学会1988-1992年优秀论文
(32)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当代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
(33)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历史命运的反思
复旦学报1994年第四期,并转载于1994年第七期人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报刊剪辑
(34)邓小平价值标准研究
蜀门论坛1994年第七期
(35)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第四次飞跃--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复旦学报1995年第4期
   --获1995-1997年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36)邓小平的三大价值标准研究
邓小平理论研究1995年8月
(37)世界历史眼光
复旦学报1996年第2期
(38)对上海市再就业工程的一点建议
决策与参考1997年第1期
(39)集中力量解决三分之一最困难的下岗职工
--关于上海再就业工程的几点建议
解放日报97.1.12内参
    --获1998年全国新闻内参二等奖
(40)关于再就业工程的哲学思考
文汇报97.4.28
(41)上海市再就业工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央求是内部文稿97.7
(42)论作为哲学范畴的市场经济
学术界1998年第3期
-- 获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43)论作为哲学范畴的市场经济
新华文摘1998年第4期
(44)坚持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复旦学报1998年第4期
(45)关于历史单位的哲学思考----兼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学说
东南学术1999年第5期
(46)关于重建个体所有制的哲学思考
经济与文化1999年第5期
(47)关于重建个体所有制的哲学思考
东南学术2000年第6期
    --2001年上海市第四届邓小平理论研究论文三等奖
(48)上海市中小企业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社会科学报2001年8月
(49)复旦大学哲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9期
(50)试论社会科学的广义生产力功能
文汇报2001年10月5日
(51)马克思经济全球化理论的当代意义
新视野2002年第2期
(52)哲学主题历史转换的内在本质   
 东南学术2002年第4期
(53)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上) 
 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3期
(54)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下) 
 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4期
(55)直面时代 与时俱进       
 文汇报2002年9月27日
(56)中国共产党21世纪创新宣言    
 社会科学报2002年11月14日
(57)哲学主题历史转换的内在本质   
 新华文摘2002年12期
(58)马克思基础理论研究的当代反思    
文汇报2003年10月5日 
(59)马克思基础理论研究的当代反思  
 文摘报2003年10月12日
(60)是一种生产,还是四种生产    
 东南学术2003年第5期
(61)要营造真正的企业家文化     
 东方早报2003年11月12日
(62)关于马克思交换理论的哲学思考  
 复旦学报2004年第一期
(63)从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到以人为本 
复旦学报2004年6月增刊
(64)在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实践改革开放  
社会科学报2004年9月9日
(65)关于货币理论的哲学思考      
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 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第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其他获奖:

2000年6月16日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12月 获上海市三学状元
1998年 获复旦大学中美烟草奖教金一等奖
2000年 获2000年度林素琴奖教金一等奖
2001年  获2001年度林素琴奖教金一等奖
2002年  获2002年度林素琴奖教金二等奖
 



项目:
96年国家社科基金:马克思四大手稿综合研究2.5万
99年上海科委技术人员再就业培训与行业的产品技术升级4万
2000年复旦大学交叉学科重点项目:哲学交叉学科系列丛书20万
2001年国家社科项目: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5.2万
2002年上海市研究生教材项目 马克思历史哲学研究 1.7万


会议:
2003年12月24-26日 货币哲学高级研讨会 财大
2004年3月25-29日 教育部哲学指导委员会暨系主任会议 海口大学
2004年5月15-17日 北大南北哲学论坛
2004年7月19-23日  罗蒂访问复旦 中美哲学家论坛“2050年的中国与美国”
2004年7月28-31日  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辽宁大学会议
2004年8月20日   复旦纪念邓小平诞生100周年
2004年12月3-5日   参加长三角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年度学术会议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