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惠展

华东理工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2-26

张惠展
生物化工专业:博士生导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1958年11月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生物化工二级博士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化学生物技术二级博士点化学生物调控技术方向博士生导师。


..................................................................................................................................................
学历及工作经历
1982年2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抗生素制造专业
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化工程系,获工科硕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9年2月,在华东理工大学生化工程系任教
1993年10月毕业于联邦德国WUPPERTAL大学化学系,获微生物学理科博士学位
1993年11月至今,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任教,本科生课程主讲教授,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
校内职务
华东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学系系主任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技术基础实验中心主任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示范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四届编委会委员社会兼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因与基因组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兼职教授
获奖情况
校2002年度研究生课程教学优秀任课教师一等奖;
校2002年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校2005年度本科优秀教师一等奖;
主讲的《基因工程》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主编的《基因工程概论》获上海市2003年优秀教材三等奖;
“基因工程精品课程的创建”2004年获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序第一);
“受体期望教学法在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2004年获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序第一);
“理工优秀生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2004年获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序第五);
获“立达奖”和“宝钢奖”
研究成果
“分子灯标:三苯甲基保护的巯烷臂寡核苷酸的合成几荧光标记”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近年研究方向
微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途径工程。近几年紧紧围绕途径工程这一学术方向,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途径工程基本原理的探索、相关战略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三个方面,其最终将之应用于医药、轻工、食品、纺织、环保、能源等相关领域。尤其擅长抗生素等小分子生物物质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在这些物质的基因工程菌改良和构建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
主要研究项目
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林肯霉素生产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海洋鳗弧菌减毒活疫苗的研制(国家海洋863计划项目)
大肠杆菌辅酶Q10生物合成基因在光合细菌中的表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一步发酵生产7-ADCA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分子灯标的设计与应用(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红霉素生产菌种(企业横向合作项目)
由腺苷合成腺苷三磷酸的基因工程菌构建(企业横向合作项目)
产苏氨酸菌种的基因改良(企业横向合作项目)
辅酶Q10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企业横向合作项目)
1999年以来代表性论著
自2000年以来共发表以本人为通讯作者的学术论文28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24篇,SCI收录2篇,SCIE收录2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1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
主要论著如下:
(01)张长生,张惠展,姚峰等.林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回转化.中国抗生素杂志,1999,24(2):90~92
(02)孙丽萍,吴海珍,张惠展.第三代基因工程——代谢工程.药物生物技术,2000,7(2):71~76
(03)蒋建雄,段世伟,张惠展.大肠杆菌caiDE的基因克隆与表达.微生物学报,2000,49(6):633~637
(04)唐雅珺,吴海珍,叶江,张惠展.林可链霉菌中的同源重组.微生物学报,2001,41(5):559~566
(05)钱红亮,曾洋,叶江,张惠展.大肠杆菌腺苷脱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缺失.微生物学报,2002,42(6):686~692
(06)沈琼,吴海珍,唐雅珺,张惠展.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缺陷的同源重组菌鉴定.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4),164~166
(07)LüXiao-Bing,WuHai-Zhen,YeJiang,FanYi,ZhangHui-Zhan.Expression,Pur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RecombinantSaccharo-mycescerevisiaeAdenosineKinase.ACTABIOCIMICAetBIOPHYSICASINICA,2003,35(7),666-670
(08)WuHai-Zhen,ZhangHui-Zhan,LüCai-Xia,LiangNa,JinHui-Yi,MaYue,ZhangYuan-Xing.DNASequencingofaPlasmidwithViru-lencefromMarineFishPathogenVibrioanguillarum.ACTABIOCIMICAetBIOPHYSICASINICA,2003,35(10),956-959
(09)H.Wu,Y.Ma,Y.ZhangandH.Zhang.CompleteSequenceofVirulencePlasmidpEIB1fromtheMarineFishPathogenVibrioanguillarumStrainMVM425andLocationofItsReplicationRegion.JournalofAppliedMicrobiology,2004,97(5),1021-1028(SCI)
(10)YaqinJiang,JiangYe,HaizhenWu,HuizhanZhang.CloningandExpressionofthePolyhydroxyalkanoteDepolymeraseGenefromPseudomonasputida,andCharacterizationoftheGeneProduct.BiotechnologyLetters.,2004,26(20),1585-1588(SCI)
(11)张惠展编著.《基因工程概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12)张惠展编著.途径工程—第三代基因工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3)叶勤主编.现代生物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第三章).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431信箱,200237
E-mail:huizhzh@ecust.edu.cn
电话:021-64252507,021-64252515

相关话题/导师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