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百家争鸣 传道授业 文伯大讲堂正式启动_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5-04

11月1日下午,文伯大讲堂启动仪式暨文伯大讲堂第一讲在松江校区尚法厅举行。校党委书记曹文泽,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桑玉成,我校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姚尚建、文伯书院党政领导班子以及200余名学生出席启动仪式。


文伯大讲堂正式启动

文伯书院院长杨忠孝表示,为积极拓展学生视野、激活成长动力,丰富书院文化内涵,文伯书院启动了包括法治讲坛、社科经纬、人文纵横三大系列的文伯大讲堂,希望学生把握“接近大师、接近思想”的学习机会,努力成长成才。

曹文泽代表校党委向桑玉成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肯定了文伯书院建设发展的工作实效,回顾了我校开展书院制教育改革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养成教育”有机融合的初衷,阐释了我校书院制教育改革的要素特色,希望书院学生与书院建设发展同心同向同行,成为书院制教育改革的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他指出,华政作为国内首家进行书院制改革的政法类院校,文伯书院的建设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先进的工作举措,“文伯大讲堂”通过名师名家讲座、会讲等形式来传道授业解惑的做法是通识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值得肯定。



曹文泽表示,“让学生在学校受到优质的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通识课程教育是我校书院制改革的核心,在推进我校通识课程教育建设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开放”“创新”两个关键词。一要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眼界和胸怀,在前进的道路上旁征博引,广泛借鉴,积极探索政法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方法、载体平台,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多邀请名师、名家走进华政,探索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程教育的好办法、好思路。二要有“创新思路、开拓进取”的自信和底气,在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高等教育有益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加强通识教育内涵建设、拓展通识教育开展载体、探索通识教育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推进模式,形成政法院校通识教育的特色体系,积极打造具有华政特色烙印和底色的书院品牌。他指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也进入了新时代,政法院校的学生学习、生活在最好的当下,未来有着无限机遇与可能。他希望华政学子一定要始终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远大理想,并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拼搏进取,真实地感受法治中国建设伟大实践的磅礴力量。他建议,华政学生“一定要以学为重”,把握好校内教育教学资源,虚心向老师求教,多看同学的优点长处,拒绝做“低头族”,拒绝浮躁信息的侵蚀,真正充分利用好宝贵的四年时光。

曹文泽强调,华政学生一定要着重理解和把握好、处理好“博”和“专”这对矛盾统一体的关系。一要在更大的时代背景下与书院共同成长,在书院制通识教育和养成教育的全过程中广泛涉猎通识课程,接受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的熏陶,积极培养法治与创新精神、大局与问题意识、实践与调研能力,将这些精神、意识和能力自觉融会贯通,内化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因点滴培养起来广博综合能力而终身受益。二要在专业教育中充分思考、刻苦钻研、培养兴趣、学有所长,充分利用校内外课业资源,为投身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奠定良好的知识储备,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专业基础,努力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智慧、高素质的优秀法治人才。他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书院制改革的过程中充分汲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养分,朝着“既博又专、越博越专”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宏远目标不断迈进。他指出,书院制教育改革离不开全体华政人的拼搏和汗水,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道路上凝聚全校的“精气神”,用实际行动和出色成绩向65周年校庆献礼。他还对35年之后的华政百年校庆作了展望,表示书院制改革的实绩一定会在华政乃至整个法治中国的发展史上谱写浓墨重彩的华美乐章。

启动仪式后,桑玉成作“用优良的政治人生塑造优良的政治生活”专题讲座,讲述了“价值观、知识、智慧、记忆”学习四要素、“认知、领悟、认同、内化”学习四境界,重点提出了“构画人类美好政治生活的理想蓝图、找到科学合理的制度让人民各安本分各得其所共存共容,寻求非暴力解决人类矛盾的办法”三个政治生活核心问题,并对华政学子提出了“力求成为一个治国安邦的有用之才”的希望。姚尚建简要梳理了桑教授讲座的条块与脉络,强调了“人天然进入政治生活”的理论依据,重点凝练了桑教授关于政治生活对政治人生塑造作用的观点。




文伯书院将结合我校通识教育改革进程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邀请名家名师走进华政,将文伯大讲堂系列讲座办好,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来源|文伯书院 文字|刘滢泉 张玉晨 摄影|张玉晨 贝人杰 编辑|熊颖杰
相关话题/教育 课程 改革 政治 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