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文伯书院新生“满月” 大学第一课精彩纷呈_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5-04

自10月中旬报到以来,文伯书院新生至今已入学“满月”。在首月内,文伯书院以“适应与融入”为主题,围绕七个“第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全力为书院2017级新生上好“大学第一课”。
家校衔接,开好“第一次家长见面会”。迎新首日,书院即召开两场新生家长见面会,书院党政班子和各法学院负责人与新生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书院院长杨忠孝在会上介绍了学校进行书院制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理念和主要设想,各学院负责人介绍了各法学院的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家长们普遍关注的学生专业分流、书院特色工作、学生住宿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见面会,家长们较好地认同了学校书院制教育改革的理念,达成了共识、消除了顾虑,较好地实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衔接。


统一谋划,开好“第一次主题班会”。第一次主题班会是书院新生相互之间,以及新生与辅导员、新生与导生之间进校后的第一次正式见面。书院学生发展中心高度重视,统一谋划,多次开会讨论和集体备课,实现了首次班会“统一时间、统一主题、统一内容、统一课件”的“四个统一”。通过首次班会,辅导员和导生向新生们系统开展了书院理念教育、党性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性引导教育,新生们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有了初步认识。班会也成了新生们积极表现、各展风采的舞台,班会时长普遍在3小时以上。考虑到今年新生开学报到即开始上课的特殊情况,书院又与学校心理中心和学生心理协会合作,在开学后的首周内对所有班级开展了新生团训,进一步增进了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精心设计,上好“大学第一节专业课”。各门专业课程的“大学第一课”对于培养新生学习兴趣、增加课程认同、做好大学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书院精心设计,力争使新生对“大学第一课”印象深刻、收获不菲。在上课前,书院提前联系授课老师,建议老师们调整、优化第一节课的课程设计,真正使课程内容体现书院教育要求、体现课程思政要求、体现入学教育要求。在第一节课上,书院学生代表为任课老师献花并表达谢意,通过仪式教育强化新生对教师和学术的尊重。老师重视、学生感恩,这为构建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也展现了书院的人文精神与人本理念。


凝聚共识,上好“院长第一课”。书院坚信,书院的教育理念需要书院全体师生的高度认可,因为唯有对理念的认可,才可能有行动的一致,才能最终取得书院制教育改革的成功。学生是书院的重要主体之一,是书院制教育改革的积极建设者、主要受益者、重要宣传者。10月18日开学典礼后,书院举行了党政班子、学生发展中心、运行管理中心全体成员及近1200名新生共同参加的“文伯大家庭”首次师生见面会。院长杨忠孝作了题为“我们一起来做这个时代最好的自己”的“院长一课”,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工作设想,为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培养学习习惯、健全君子品格打下坚实基础。见面会上还正式发布了书院logo,杨忠孝对logo的意蕴内涵进行了全方位解读。Logo作为书院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形态,是书院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院长第一课”和logo发布,进一步凝聚师生共识,增强师生的认同感。


开启导航,组织好“第一次导师见面会”。良好的以师生互动为前提的导师制,是我校书院制教育改革的四大特色之一。导师制的施行,旨在给学生提供多维度、个性化的成长指导,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知识学业、实践能力、社会交往、生涯规划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问题。书院高度重视导师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活动,要求见好面、开好头、领好路。在首月内,导师们纷纷通过座谈会、交流会、聚餐会、参观会等多种形式与所带学生初次见面交流,有的专门为学生购置了图书、优盘、蛋糕;有的特意为外地学生准备了上海都市旅游卡;有的专门邀请学生到单位参观交流、旁听庭审;也有的深夜或者专程从外地赶来学校与学生见面。与导师的初次见面,较好地拉近了师生距离、拓宽了学生眼界、解决了学生困惑。


百家争鸣,办好“第一波文伯大讲堂”。大学是人才的培养基地,讲座则是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道风景,是拓展学生视野、激活成长动力、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书院“文伯大讲堂”在入学教育中隆重登场,包括法治讲坛、社科经纬、人文纵横三大系列,使学生有机会“接近大师、接近思想”,用人文关怀与特色机制锻造有理想、有能力、有情怀的“书一代”。首月内,已邀请了桑玉成、何勤华、谢政谕、谢岳、柳向春、杜素娟、杨剑龙等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设主题为“法治的启蒙”“近代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省思”等多场讲座,参与学生达1600人次。同时结合“法古文选读”“人文中国”两门课程,探索名师会讲新模式。“文伯大讲堂”逐渐成为书院的品牌活动,学生听讲座的热情空前高涨,讲座席位一票难求。


创新举措,选好“第一批团学骨干”。书院第一年办学,学生工作一切从零起步,更由于书院制改革对学校原有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有重大突破,因此建机制、建组织、建队伍成为当前的首要工作。书院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了学生党员发展服务中心、新媒体中心、团学联、学生社区自治委员会、学生事务中心、导师协调中心等全覆盖、有特色的组织体系,作为书院育人的载体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同时,创新思维、精心设计,着力选好书院第一批班团学骨干。书院于开学前举办了“新生领导力训练营”,帮助新生熟悉书院、认同理念,并为书院建设储备了一大批学生骨干后备。开学后,又通过自主报名、层层推选、民主选举等程序,遴选出了优秀学生担任班级和学生组织负责人,确保了书院学生工作的正常运行。学生组织架构和学生骨干产生的过程,是学生民主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和培育了民主意识、程序意识和法治思维。(文伯书院)

相关话题/新生 教育 图片 微信 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