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际关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2070)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0-24

 

国际关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2070)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愿意投身于国际关系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及相关涉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国际关系理论和一定的批判能力和创新精神,熟悉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状,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研究,精通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运用外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尽可能初步掌握第二门外语,毕业后能在本学科领域独立从事高层次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或在实际工作部门从事相关的较高层次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方式

      我院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支持和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采取和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我院尤其重视和加强对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博士生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课程学习由导师指定范围,学生自学为主,也采取了讲授、讲座、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严格进行考核,建立了必要的筛选制度,确保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四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三、研究方向

      1.国际政治经济学

      2.国际关系理论

      3.俄罗斯政治与外交

      4.欧洲政治与外交

      5.当代中国外交

      6.西方政治理论与世界政治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与学位专业课(必修)课程的学分之和不少于5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15学分。

      导师可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和博士研究生已修读课程的情况,要求博士研究生补修一些先修课程。

 

      (二)课程设置(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中英文名称

学分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学位公共课

(必修)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World

2

第一学期

学校安排

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4

第一学年

学校安排

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

Discipline and Ethics in Academic Research

/

/

自主学习,网络考核。必修但不计入学分

学位基础课

(必修)

政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IR Theory and Methodology

2

第一学期

冯绍雷

刘擎

学位专业课

(必修)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研究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eory

2

第一学期

范军

科研论文写作

Writing Research Paper

1

第二学期

汪诗明

以下课程至少选修1门(2学分)

学位专业课

(选修)

 

转型研究

Studies of Transformation

2

第二或第三学期

冯绍雷

欧洲问题研究

EuropeStudies

2

第二或第三学期

范军

大国关系与亚洲整合

Asiaand Relations among Great Powers

2

第二或第三学期

杨洁勉

国际体系转型的理论和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ition of International System

2

第二或第三学期

杨洁勉

世界现代化研究

Issues of Modernization

2

第二或第三学期

潘兴明

中外关系专题研究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2

第二或第三学期

潘兴明

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

Modernization ofCommonwealth of Nations

2

第二或第三学期

汪诗明

澳大利亚外交研究

Australian Foreign Policy

2

第二或第三学期

汪诗明

西方政治思想研究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2

第二或第三学期

刘擎

跨学科或跨专业课程

(选修)

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

 

五、科研成果要求

      我院鼓励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并积极为此创造条件。博士生须参加一定次数的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不少于30次)。

      我院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须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1篇SSCI、A&HCI来源期刊论文,或1篇一级学科权威学术期刊论文,或2篇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六、年度考核

      (一)年度报告。按照研究生院的要求,组织博士生填写有关报告事项,院系、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二)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在第一学年结束时由院组织考核,具体考核方案由博士生导师共同商议确定。

      (三)开题报告审核制度。博士研究生第三学期需要修满规定课程学分,需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在第四学期初进行开题报告的审核。

      (四)论文答辩资格审核。秋季毕业生须在每年4月10日前,春季毕业生须在每年10月31日前进行论文答辩资格审核。按照研究生院的要求,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资格审核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审核、科研成果的审核、学术活动参加情况的审核等。

七、学位论文要求

      博士生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前沿性与创新性,应以作者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为主体,反映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本学科上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二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一)博士论文选题学生在撰写论文前,必须广泛阅读,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此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论文的选题要切实反映本学科领域近期的研究成果,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论文开题时,学生必须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和撰写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创新观点,以及相关的参考书目和文献资料。

      (三)学生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论文写作必须保证不少于2年的时间,以确保论文的写作质量。论文正文一般不少于10万字。

      (四)论文预答辩。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必须通过院系组织的论文预答辩。院系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听取申请人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意见和建议,并确定申请人可否如期参加答辩。

      (五)论文评阅和答辩需经过导师和指导小组同意,系领导审核后,符合答辩条件,可申请正式参加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必须通过论文评阅,论文评阅须指出:选题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观点有无新意;论证是否充分;方法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准确,以及是否具有理论与现实价值等等

八、参考书目

      1.王逸舟. 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美]马士,苾亨利著. 远东国际关系史.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3.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 战后国际关系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美]亨利·基辛格著. 大外交. 海南出版社,1998.  

      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6.[美]塞缪尔·亨廷顿著.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新华出版社,1999.  

      7.资中筠主编. 冷眼向洋(上下卷). 三联书店,2000.  

      8.冯绍雷,潘世伟,范军等著. 国际关系新论.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9.冯绍雷著. 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0.周敏凯主编.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 苏联兴亡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2.张幼文著. 世界经济学. 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13.王铁崖主编. 国际法. 法律出版社,1995.

      14.梁西著. 国际组织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相关话题/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