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 /2013-02-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繁荣历史科学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博士研究生
具有较深厚理论素养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熟悉本专业领域史学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研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毕业后能在本学科领域独立从事高层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实际工作部门从事相关的较高层次工作。
硕士研究生
具有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熟悉国内外史学研究动态,打好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能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毕业后能在本学科领域独立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实际工作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当代史学理论
2.中国史学史
3.史学与文献研究
4.中国近现代史学思潮与流派
5.中国学术与思想
6.东亚文化与现代化
7.海外汉学研究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
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18
(一)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7学分)
政治理论 3 学分
外国语 4学分
2.学位专业课(6学分)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研究 3学分
社会形态与史学 3学分
20世纪中国史学学术史 3学分
西方史学思潮与流派 3 学分
史学名著精读与研讨 3学分
史学理论专题研究 3学分
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学分
中外史学与文化比较 3学分
海外汉学研究 3学分
中日东亚文化与现代化 3学分
中国史学专题探讨 3学分
(以上课程至少修读2门)
(二)选修课程
1.本专业课程
清代经学与近代学风 2学分
通鉴学 2学分
海外中国学 2学分
东亚文化与现代化 2学分
(以上课程至少修读1门)
2.跨专业跨学科课程(任选1门) 2 学分
(三)学术活动和科研实践
1、在系以上范围作学术演讲不少于2次(1学分)
2、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不少于30次
3、在学期间至少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2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5
(一)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11学分)
政治理论 3学分
外国语 5学分
专业外语 1学分
计算机应用 2学分
2、学位基础课程(9学分)
当代史学理论与流派 3学分
中国史通论 3学分
世界史通论 3学分
3、学位专业课程(6学分)
20世纪中国史学学术史 3学分
史学名著精读与研讨 3学分
史学理论专题研究 3学分
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学分
学术前沿讲座 3学分
(按不同研究方向修读2门)
(二)选修课程
1.本专业课程(4学分)
中外史学与文化比较 2学分
海外汉学研究 2学分
中日东亚文化与现代化 2学分
方志与谱牒学 2学分
史料学概论 2学分
近百年疑古思潮 2学分
客家学概论 2学分
二战后的美国中国学 2学分
东亚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 2学分
(以上课程至少修读2门)
2.跨专业跨学科课程(任选1门) 2学分
(合计6学分)
(三)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
1、科研或教学实践累计工作量40学时以上,社会实践不少于2周(2学分)
2、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不少于30次(1学分)
3、在学期间至少发表(含录用)1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四)补修课程
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根据需要,由导师确定补修2门以上本科课程,学分另计。
四、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完成后,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之前,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系组织,考核办法和标准参照研究生院制订的“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五、学位论文
1、论文开题
在中期考核结束后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站在学科的前沿,具有开创性,有较大的学术价值,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都应符合规范,内容包括: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本课题学术史回顾和研究资料综述、研究方法和思路、论文的框架结构、参考文献目录等。开题报告经所在学科讨论后由分学位委员会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导师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和工作计划。
2、论文撰写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博士研究生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不少于2年;硕士研究生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
3、论文评审和答辩
学位论文完成后,在正式答辩前3个月由导师和指导小组进行预审,预审结果报分学位委员会备案。预审合格或经修改复审合格者方可进入正式答辩。如进入“双盲抽检”程序,须抽检合格或修改复审合格方可进入正式答辩。论文答辩通过者可申请学位。
六、参考书目
*1.尹达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吴泽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3.主编:《新史学九十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桂遵义:《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美)汤普逊:《历史著作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6.(美)古奇:《十九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7.张广智《西方史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陈启能:《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科出版社1996年版。
*9.葛懋泰:《历史科学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0.刘知已:《史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1.章学诚:《文史通义》,中华书局1985年版。
1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方法》及补编,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3.盛邦和:《近三百年中日史学与儒学传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胡逢祥:《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15.(英)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带*号者为必读参考书)
相关话题/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