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小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陈小勇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导航
个人资料
个人概况
研究方向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荣誉及奖励





10 访问







个人资料
部门: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院长
研究标签:
毕业院校:
学位:
学历:
联系电话: +86-21-5434-5469
电子邮箱: xychen@des.ecnu.edu.cn
办公地址: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资环楼238室
通讯地址: 上海市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0241)
邮编:
传真: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个人简介

社会兼职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生态学会 理事
中国生态学会种群生态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 成员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植物学会 副理事长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SCI)编委
《植物生态学报》(CSCD) 编委

评审人: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瑞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NF)、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国家科学技术奖等


审稿人:Ecology、Molecular Ecology、Journal of Ecology, Journal of Biogeography、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Heredity、Environmental Pollution、Acta Oecologia、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Ecological Engineering、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Plant Ecology、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Plant Biology、PLoS ONE、Scientia Horticulturae、Silvae Genetica、Theory in Bioscience等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分子生态学、近海湿地植物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对植物-动物(特别是昆虫)间的协同进化及其对生境变化的响应尤感兴趣,具体涉及如下方面:
1) 片断生境中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片断化是当前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与生态关系对片断化的响应,建立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研究长期处于片断化状态生物多样性以及协同进化关系动态,为片断生境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动植物关系:目前主要研究榕属植物-传粉小蜂(具体以薜荔及其传粉小蜂为对象)共生体系、壳斗科植物-寄生象虫体系的协同进化关系的形成和维持,也涉及一些壳斗科植物种子扩散与取食动物的关系。
3) 分子遗传标记在湿地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利用分子遗传标记(包括微卫星标记、DNA测序、等位酶标记、AFLPs等)研究海草植物、盐沼植物种群遗传结构?阐明保护和恢复生态学、亲缘地理学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植物基因型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薜荔基因组分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2019-2022),负责人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榕-传粉小蜂共生体系关键生态适应的进化机制(2017-2021),负责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中美Dimensions合作研究项目:片段化景观中谱系、功能、遗传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2014-2018),子课题负责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薜荔-传粉小蜂-Wolbachia遗传结构与比较亲缘地理研究(2013-2016),负责人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千岛湖区岛屿生境苦槠种子扩散与空间遗传结构(2010-2012),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岛屿生境上共生种薜荔和薜荔小蜂的遗传结构及其维持(2009-2011),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千岛湖区岛屿生境苦槠种群遗传结构及维持机制(2005-2007),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受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研究(2002-2005),子课题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种群的确定----以七子花为例(2001-2003),负责人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常绿阔叶林片断化对植物种群的遗传效应(1999-2001),负责人
科技部项目: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第二课题“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YFC**)(2016-2020),负责人
2)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30300):我国近海海洋高等植物DNA条形码资源库构建(2014-2017),负责人
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2007AA09Z432):我国近海海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信息化技术(2007-2010),负责人
其他项目:
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013):专性共生种薜荔传粉小蜂隐存种分化与分布模式(2012-2014),负责人
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天然片断生境中水青冈种群遗传组成及其维持机制(2007-2009),负责人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431):片断生境上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维持和恢复的关键问题(2006-2008),负责人
2)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科农攻字(2003)第15-3号):大米草对本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综合利用措施研究(2003-2006),负责人
1)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曙光项目(03SG21):银杏种群遗传结构与迁移扩散(2004-2006),负责人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榕-传粉小蜂共生体系关键生态适应的进化机制(2017-2021),负责人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中美Dimensions合作研究项目:片段化景观中谱系、功能、遗传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2014-2018),子课题负责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薜荔-传粉小蜂-Wolbachia遗传结构与比较亲缘地理研究(2013-2016),负责人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千岛湖区岛屿生境苦槠种子扩散与空间遗传结构(2010-2012),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岛屿生境上共生种薜荔和薜荔小蜂的遗传结构及其维持(2009-2011),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千岛湖区岛屿生境苦槠种群遗传结构及维持机制(2005-2007),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受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研究(2002-2005),子课题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种群的确定----以七子花为例(2001-2003),负责人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常绿阔叶林片断化对植物种群的遗传效应(1999-2001),负责人

科技部项目: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第二课题“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YFC**)(2016-2020),负责人
2)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30300):我国近海海洋高等植物DNA条形码资源库构建(2014-2017),负责人
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2007AA09Z432):我国近海海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信息化技术(2007-2010),负责人

其他项目:
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013):专性共生种薜荔传粉小蜂隐存种分化与分布模式(2012-2014),负责人
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天然片断生境中水青冈种群遗传组成及其维持机制(2007-2009),负责人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431):片断生境上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维持和恢复的关键问题(2006-2008),负责人
2)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科农攻字(2003)第15-3号):大米草对本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综合利用措施研究(2003-2006),负责人
1)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曙光项目(03SG21):银杏种群遗传结构与迁移扩散(2004-2006),负责人



学术成果


荣誉及奖励
主要奖励与荣誉:
华东师范大学首届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2007)
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 (排名第二,2002)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 (排名第四,2003)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三等) (个人,2003)
上海市曙光**** (200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05)
浙江省科技兴林奖(一等) (排名第五,2009)
第三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 (排名第五,2009)
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 (排名第一,2010)
浙江省科技兴林奖(一等) (排名第五,2012)










相关话题/生态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