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达良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达良俊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主任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导航
个人资料
研究方向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荣誉及奖励







个人资料
部门: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毕业院校: 日本千叶大学
学位: 博士
学历: 研究生
邮编: 200241
联系电话: 021-5434-1272
传真:
电子邮箱: ljda@des.ecnu.edu.cn
办公地址: 闵行校区 资环楼472室
通讯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育经历

1980年9月-1981年2月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中退)
1981年3月-1982年2月 中国政府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
1982年4月-1986年3月 日本千叶大学理学部生物学科(理学学士)
1986年4月-1988年3月 日本千叶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理学硕士 生态学)
1988年4月-1992年3月 日本千叶大学大学院自然科学研究(理学博士 环境科学)




工作经历
1998年12月-1999年5月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教师
1999年5月-2004年12月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副教授
2004年12月-2014年3月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4月-2014年3月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系主任
2014年3月-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外、境外工作)
1992年12月-1998年4月 日本亚洲航测株式会社环境部 参与
1999年10月-2000年1月 台湾东华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 客座副教授
2011年2月20日-2011年3月11日 (日本)兵库大学大学院绿色环境景观管理研究科 客座教授
2013年8月1日-2013年10月30日 (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新领域创成研究科 特任教授
2013年12月20日-2014年6月19日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环境修复再生技术研究室 高访

个人简介

达良俊,男,1962年3月生,回族,上海人,民盟。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联合中心副主任,崇明生态研究院生态保育与恢复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城市生态学方向),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会监事、生态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林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普陀区人大常委、城建环保委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生态资源委员会委员。


社会兼职

学会兼职:
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林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生态与自然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市生态文化协会理事
学术兼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生态学组,城市生态学方向)
上海城市生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森林生态监测研究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编委
《ECNU Scientific Reports》(华东师范大学理科学术丛书)编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中国城市林业》编委
社会兼职:
上海市普陀区领军人才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市普陀区少数民族联合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普陀区侨联理事
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城乡建设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城市生态学:
城市环境格局与变迁、城市杂草多样性格局与环境响应、城市生态系统近自然生态恢复与重构、植被工程与城市生物栖息地重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价
植被生态学:
森林群落形成与维持机制、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孑遗植物保护生态学、不同尺度植被带构造与成因


开授课程

承担课程:城市生态学(B

参考书:

中文书籍
1、《城市生态学》宋永昌、由文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二版)杨士弘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
3、《城市生态学》赵运林、皱冬生编著科学出版社,2005
4、《城市生态学》(第二版)杨小波、吴庆书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
5、《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侯碧清、沈建强等编著国防科技大学,2006
6、《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李建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城市生态学经典案列与实验指导》杨小波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
8、《城市生态规划学》杨志峰、徐琳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城市园林生态学》徐惠风、金研铭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10、《城市环境与生态学》郑博福编著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11、《城市生态学》(第三版)杨小波、吴庆书编著科学出版社,2018
英文书籍
1、Laws, Theories, and Patterns in Ecology/ Walter Dodd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9
2、Urban Ecosystems: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Environment / Francis, Robert A. Routledge, 2013
3、The Ecology of Urban Habitats / Gilbert, O. L. Springer, 1989
4、Urban Ecology (Ecological Reviews) / Gaston, Kevin J.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5、Urban Bird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Studies in Avian Biology) /Lepczyk, Christopher 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2
6、Urban ecology : patterns,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editor-in-chief, Jari Niemela ... [et al.].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7、Advances in Urban Ecology: Integrating Humans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Urban Ecosystems / by Marina Alberti. Boston, MA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 2008.
8、Perspectives in Urban Ecology: Ecosystem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in the Metropolis of Berlin / edited by Wilfried Endlicher. Berlin, Heidelberg :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1.
9、Urban Ecolog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edited by John M. Marzluff [et al.].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 2008.
10、Resilience in Ecology and Urban Design: Linking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Sustainable Cities (Future City)/ edited by Steward T.A. Pickett, M.L. Cadenasso, Brian McGrath. Springer, 2013
相关学术杂志
Frontier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Urban Ecosystems、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Urban Habitats、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Bioscience、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PNAS、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城市问题、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现代城市研究、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物多样性



科研项目
国家及国际合作项目:

(1)《中国东部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交错带的生态学研究》;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1999-2001;项目负责人。
(2)《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大尺度格局及其形成机制-》;973项目(G);2000-2005,专题负责人。
(3)《天目山珍稀植物群落保护生态学研究》;日本自然保护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001-2002;项目负责人。
(4)《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交错带的生态学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教人司第[2001]39号);2001-2004;项目负责人。
(5)《受损常绿阔叶林退化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2-2005;课题负责人。
(6)《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自然植被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额资助项目(**)2004.01-12;项目负责人。
(7)《东亚植被体系构建及植被图整合(Integrated vegetation mapping of Asia)》;日本文部省基础研究(海外学术调查)项目(合作方: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2004-2007;中方主要参加人员。
(8)《东亚陆圈?水圈整合的环境信息系统研究》;日本文部省学术前沿共同研究项目(合作方:东京信息大学);中方负责人。
(9)《城市化影响下上海植被形成与维持机制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6.01-2008.12;项目负责人。
(10)《东亚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计量与预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多年期合作项目A3 (中日韩)前瞻计划重大国际(地区)合作项目)(),2007.10-2010.09;项目组主要成员。
(11)《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城镇绿地特殊生境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8BAJ10B04);2008;子课题负责人。
(12)《亚洲东海岸环境圈与其经济·社会圈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the Research project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dependent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eastern coast of Asian;日本文部科学技术省フロンティア项目:私立大学戦略的研究基盤形成支援事業(S**);2008.04-2013.03;中方负责人。
(13)《城市化背景下杂草对城市生境异质化的响应及其适应对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01-2012.12;项目负责人。
(14)《中国植被志》编研;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5FY210200-4);2015.05-2020.04;课题负责人。
(15)《城市化梯度上杂草多样性格局成因与群落分异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01-2021.12;项目负责人。
(16)《长三角河口湿地生态恢复与产业化技术》--长三角河口湿地重要动物类群生境优化技术;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17YFC**);2017-2020.12,子课题负责人。

地方政府项目:
(1)《上海市林业发展规划研究》;上海市农委、农林局;2001;主要参加人。
(2)《上海市现代城市森林规划研究》;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2002-2005;课题负责人。
(3)《苏州河底泥疏浚生态学研究》;上海市建委重点项目;2002,参与
(4)《浦东新区生态敏感区规划评价研究》;浦东新区规划委员会办公室;2002-2003;项目负责人。
(5)《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概念性规划研究》;台州市环保局;2002-2003;课题负责人。
(6)《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研究》;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2002-2004;课题负责人。
(7)《上海市植被类型与分布现状研究》;上海市重大环保科研项目;2002-2003;课题负责人。
(8)《上海市常绿阔叶林恢复技术及示范区建设研究》;上海市生态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2-2005;项目负责人。
(9)《上海中心城区绿地植物群落现状与分析研究》;上海市绿化管理局;2004-2005;项目负责人。
(10)《黄浦江、苏州河河流生态系统复育技术》;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研究课题(04dz12029);2004.06-2007.06;课题负责人
(11)《青浦生态敏感区规划研究》;青浦区环保局;2005.3-2006.5;项目负责人。
(12)《南汇区航头镇环境保护规划》;航头镇人民政府;2005;项目负责人。
(13)《崇明岛水资源保障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研究课题(05dz12009)2005.07-2008.06;课题负责人
(14)《山东日照市经济开发区傅疃河入海口湿地保护规划》;日照市经济开发区;2007.03-2009.09;项目负责人
(15)《宁波市镇海区生态隔离林带生态效益评价研究》;宁波市林业局、镇海区林业局;2007.09-2008.08;项目负责人。
(16)《滴水湖引水河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上海市环保局、港城公司;2007.10-2008.9;子课题负责人
(17)《低效生态公益林植物群落近自然更新技术研究》;宁波市科技局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07C10059);2007.1-2009.12;子课题负责人。
(18)《绿地景观水体水质与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研究》;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07)第1-4号);2007.10-2010.10;课题负责人。
(19)《上海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上海园林科研所,2008.09-2011.07;课题负责人。
(20)《淀山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发生的生态学机制》;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研究(科技支撑)项目(08DZ**);2008.07-2010.09;子课题负责人。
(21)《淀山湖蓝藻水华控制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研究(科技支撑)项目(08DZ**);2008.08-2010,子课题负责人。
(22)《上海市环城绿带建设效益后评估》;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科学技术攻关项目(F091005);上海市环城绿带建设管理署;2010.06.01-2011.09;项目负责人。
(23)《上海郊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上海市郊林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的子课题;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09)第9-6号);2010.01.01-2012.12.31;课题负责人。
(24)《上海提升林地功能促进林业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管理咨询课题项目(LHSR-2010-05);2010.08-2011.02;项目负责人。
(25)《低碳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集成应用—上海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估测研究》;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10)第6-1号),课题负责人;2010.09-2013.12。
(26)《上海公园游客行为调查分析》;上海市公园管理中心委托;2011.05-12;项目负责人
(27)《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林业关键技术研究— 生态公益林抚育与多功能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11)第1-6);课题负责人;2011.09-2014.12
(28)《上海常见树种的固碳效益评价及绿化配置优化》;上海市植物园;2011.10-2013.09;课题负责人。
(29)《平原生态林带生态效益定量研究与效益评估》;宁波市林业局;2012.10-2014.12;项目负责人。
(30)《上海城郊典型生态公益林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课题负责人;2012.10.01-2013.10.31
(31)《上海环城绿带野生动物栖息地生境恢复营造规划》;上海市绿化管理局项目,项目负责人,2013.07.01-2014.12.31
(32)《上海环城绿带土壤环境监测及改良规划》,上海市绿化管理局项目,项目负责人,2013.07.01-2014.12.31
(33)《基于大样地的上海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研究》,上海辰山植物园,2014.01-2016.12
(34)《上海市闵行区“十三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闵行区环保局,项目负责人,2015.04-12.
(35)《2015年上海公园延长夜间开放时间游客及公园管理者需求调查》,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项目负责人,2015.07-2015.12
(36)《上海生态公益林抚育成效监测》,上海市林业总站,项目负责人,2015.09.01-2016.09.01
(37)《2016-2018年林业建设管理基本思路及政策措施研究》(2015.10.26 = 10万/10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项目负责人,2015.05-09
(38)《虹口区公园延长开放适宜性评估》(5万),虹口区绿化管理署,项目负责人,201510-201604
(39)《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价值评价报告(2016年)》,上海市发改委,项目负责人,201604-201704。
(40)《长三角区域高效、可持续的水土环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在土地整治中的示范应用》;上海市科委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2017.04-2019.03。
(41)《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价值评价报告(2017年)》,上海市发改委,项目负责人,201704-201804。
(42)《森林城市等四个着力上海推进研究》,上海市绿化局,项目负责人,201701-201712。
(43)《上海市生态公益林抚育成效监测工作》,上海市林业总站,项目负责人,201701-201712
(44)《上海城市公园延长开放管理标准编制》,上海市公园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201701-201712
(45)《长三角区域耕地生态质量评价与提升技术研究及示范》,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项目(**),项目负责人,2018-2020.03。
(46)《城市地标性近自然生物群落营建技术研究与示范》,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18DZ**),项目负责人。2018-2020.06
(47)《基于休耕轮作调控的都市农田生态系统监控技术体系标准及综合示范》,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创字(2018)第2-6号),课题负责人,2018.07-2021.06.30。
(48)《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价值评价报告(2018)》。上海市发改委,项目负责人,2018.04-2019.04
(49)《崇明“海上森林花岛”建设与管护机制研究》;上海市绿化局研究室,项目负责人,2018.04-2019.04。
(50)《公园资源调查-上海城市公园游憩适宜性分析及提升对策》。上海市公园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2018.04-2019.04。
(51)《Cu、Pb、Zn污染土壤植物富集能力分析研究》.上海辰山植物园。项目负责人,2018.04-2019.04。
(52)《共青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共青森林公园。项目负责人。2018.07-2019.07。
(53)《普陀区第三批领军人才项目》。项目负责人,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2018.10-2019.10
(54)《环城绿带大气污染治理效应评估》;上海市绿地建设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2019.04-2020.12。
(55)《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价值评价报告(2019)》。上海市发改委,项目负责人,2019.04-2020.04
(56)《上海市“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研究》,上海市绿化局,项目负责人。2019.09-2019.12
(57)《上海市“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上海市绿化局,项目负责人。2020.03-2020.12
(58)《临港新片区绿林湿规划布局研究》,临港片区管委会,项目负责人。
(59)《崇明生物多样性》,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19DZ),课题负责人。2019-2021.06
(60)《崇明生态道路》,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18DZ**),课题负责人。2019-2021.06

企业委托项目:

(1)《上海城市区域近自然森林建设研究》;上海企业委托研究;1999-2001;项目负责人。
(2)《城市区域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城市生态林追踪调查》;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上海支社(委托研究);2000-2003;项目负责人。
(3)《上海市宝山区罗店新镇水系综合生态治理及水景近自然化创造》;上海市金罗店开发有限公司;2003;项目负责人。
(4)《上海安亭新镇区内水系水质的近自然型综合控制》;上海国际汽车城置业有限公司;2004-2005;项目负责人。
(5)《上海宝钢厂区生态园林工厂的评价》;宝钢厂容绿化公司;2005.05-2006.08;项目负责人。
(6)《上海宝钢厂区绿化覆盖现状分析》;宝钢厂容绿化公司;2007.08-2007.12;课题负责人。
(7)《上海宝钢厂区植被碳储量及其减碳效益研究》;项目负责人。
(8)《世博主题馆植物墙生态效益测试》;上海市植物园;2010.10-12;课题负责人
(9)《地带性植被调查研究——主要城市乡土植物资源现状与近自然群落配置》;丰田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2012.12-2013.12;项目负责人
(10)《生物多样性清查与生物栖息地营造规划》,丰田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201706-201803
(11)《中国自然共生教育调查研究及丰田事业体教育策划》,丰田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201805-201812。
(12)《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海绵土壤及土壤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负责人,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2019.05-2021.01














学术成果





著作:
1、沈福熙,周晓虹,王建平,达良俊(共著)。跨境——新文化地产相关研究。2005,江西人民出版社,pp326.
2、达良俊(共著)。现代城市空间更新与社会空间变迁-住宅、生态、治理。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丛书,2007,上海:上海古迹出版社,pp568。
3、达良俊(共著)。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与生态恢复。2007,北京:科学出版社,pp508。
4、Liang-Jun Da, yong-chang So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ar-Natural Forests in the Urban Areas of Shanghai. M.M.Carreiro et al.(eds.), Ecology,Planning,and Management of Urban Forest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Springer, 2008. p420-432.
5、达良俊(共著)。21世纪的长江河口初探(陈吉余主编),2009,北京:海洋出版社,pp236。
6、达良俊(共著)。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生态、保育。2013,北京:科学出版社,pp801。
7、Liang Jun Da, Xue Yan Guo. Ecosystem Restoration Using the Near- Natural Method in Shanghai. In: N. Kanekoet al.ed. Sustainable Living with Environmental Risks.Tokyo: Springer, 2014, p203-221.
8、Da, L.-J(共著). 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t Spatial Temporal and Conceptual Scale, Box E. O.(eds.)2016,Springer, Cham-Heidelberg-New York-Dordrecht-London.

SCI论文:
1、Shuqing Zhao, Liangjun Da, Zhiyao Tang, Hejun Fang, Kun Song, Jingyun Fang.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rapid urban expansion: Shanghai, China.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6, 4(7): 341–346
2、Jingyun Fang, Zhiheng Wang, Shuqing Zhao, Yongke Li, Zhiyao Tang, Dan Yu, Leyi Ni, Huanzhang Liu,Ping Xie,Liangjun Da, Zhongqiang Li, Chengyang Zheng. Biodiversity Changes in the lakes of the Central Yangtze.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6, 4(7): 369–377
3、Wang DongQi,Chen ZhenLou,Xu ShiYuan,Da LiangJun,Bi ChunJuan,Wang Jun. Denitrification in tidal flat sediment, Yangtze estuary.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 2007(12), 50(6):812-820
4、Junying Wang, Liangjun Da*, Kun Song, Bai-Lian Li,.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urban, suburban and rural areas during rapid urbanization in Shanghai,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8,152:387-393.
5、Liang-Jun Da*, Min-Ming Kang, Kun Song, Kan-Kan Shang, Yong-Chuan Yang, Ai-Mei Xia, Yu-Feng Qi. Altitudinal zonation of human-disturbed vegetation on Mt. Tianmu, Eastern China.Ecological Research, 2009,24(6):1287-1299.
6、Kaixuan Zhang,Rui Wang,Chenchen Shen,Liangjun Da*.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during rapid urbanization in Shanghai,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0,169:101–112.
7、Yang Tonghui, Song Kun, Da Liangjun*, Li Xiupeng, Wu Jianping. The Biomass and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Schima superba-Castanopsis carlesiiForests in East China.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2010,53(7):811-821.
8、Song Kun, Yu Qian, Shang Kan-Kan, Yang Tong-Hui, Da Liang-Jun*.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historical disturbances of a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East China: A dendroecological analysis. Plant Ecology,2011,212(8):1313-1325。
9、Long Qian,Junying Wang,Da Liangjun*. Assessing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Farmland Soil of Shanghai, China.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3, 22(3a) :928-938。
10、Yuandong Hu,Liangjun Da*. Insights into the selective binding and toxic mechanism of microcystin to catalase.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14, 121:230–237.
11、Yi Zhao, Mizuki Tomita, Keitarou Hara, Michiro Fujihara, YongChuan Yang, LiangJun Da. Effects of topography on status and changes in land-cover patterns, Chongqing City,China.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4,Vol.10(1):125-135
12、Yongchuan Yang, Michiro Fujihara, Baizhan Li, Xingzhong Yuan, Keitarou Hara, Liangjun Da,Mizuki Tomita, Yi Zhao.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remnant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at three sites affected by urbanization in Chongqing metropolis, Southwest China.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4,Volume 10,Issue 1,pp 137-149
13、Michiro Fujihara, Keitarou Hara,Liangjun Da,Yongchuan Yang,Xiangkun Qin, Noritoshi Kamagata,Yi Zhao. Landscape and stand structures in a hilly agricultural area in Feng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impact of fuelwood collection,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neering,2014,Volume 10,Issue 1,pp 151-161
14、Kan-Kan Shang, Qi-Ping Zhang, Liang-Jun Da*, Keitarou Hara, Yong-Chuan Yang, Michiro Fujihara, Mizuki Tomita & Yi Zhao. Effects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Disturbance on Landscape and Forest Structure in Tiantong National Forest Park, East China。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4(1),Volume 10,Issue 1,pp 163-172
15、Ti-Yuan Xia, Jun-ying Wang, Kun Song,Liang-jun Da*. Variations in Air Quality during Rapid Urbanization in Shanghai,China.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4,Volume 10,Issue 1,pp 181-190
16、Keitarou Hara,Liang-Jun Da, Michiro Fujihara & Mizuki Tomita. Landscape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China.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4,Vol. 10(1):123-124
17、Xiaoshuang Chen, Weibo Wang, Hong Liang, Xiaoli Liu, Da Liangjun*. Dynamics of ruderal species diversity under the rapid urbanization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 in Harbin,Northeast China. Urban Ecosystems, 2014,Vol.19(2):455-472.
18、Ping Ge, Liangjun Da*, Weibo Wang and Xiaoniu Xu. Seasonal dynam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nitrogen and other nutrients in soil of Pinus massoniana stands after pine wilt disease disturbanc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14,14(1):75-87
19、Kun Song*, Takashi S. Kohyama and Liang Jun Da. Transition patterns across an evergreen-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cotone: the effect of topographies. 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 2014,25:1257-1266
20、Hong Liang, Xiaoshuang Chen, Junguang Yin, Liangjun Da*.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gative air ions in urban forests, Shangha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4, 25(4):847-856.
21、Zhihui TIAN, Kun SONG,Liangjun DA*.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traits of weed communities along an urban–rural gradient under rapid urbanization in Shanghai, China. Weed Biology and Management,2015,15: 27-41
22、XueYan GUO, WeiLi LI, LiangJun Da*. Near-Natural Silviculture: Sustainable Approach for Urban Renaturalization? Assessment Based on 10 Years Recovering Dynamics and Eco-Benefits in Shanghai.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15, 141(3):A**-8.
23、Xiao-Dong Yang,En-Rong Yan,Scott X. Chang,Liang-Jun Da,Xi-Hua Wang. Tree architecture varies with forest succession i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in Eastern China. Trees, 2015,29(1):43-57
24、Kun Zhao, Kun Song, Yangdong Pan, Lizhu Wang,Liangjun Da*,Quanxi Wang*. Metacommunity structure of zooplankton in river networks: Roles of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factors.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7,73:96–104.
25、Xu JL, Jing BB, Zhang KX, Cui YC, Malkinson D, Kopel D, Song K*,Da LJ*.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tree-ring in urban forest around highway in Shanghai, China. 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2017, 23(7):1745-1762
26、Song K, Cui YC, Zhang XJ, Xu JL, Xu KQ, Da LJ. Enhanced effects of biotic interactions on predicting multispecie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after eutrophicatio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17, 7:7719–7728
27、Pan YJ, Zhang XJ, Song K*, Da LJ*. Applying trait-based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rophyte communiti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 eutrophic freshwater lake, China, Aquatic Botany, 2017, 142: 16-24
28、Cui YC, Song K*, Guo XY, van Bodegom PM, Pan YJ, Tian ZH, Chen XS, Wang J, Da LJ*. Phylogenetic and functional structures of plant communities along a spatiotemporal urbanization gradient---effects of colonization and extinction. 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 2019, 30: 341– 351.
29、Zhang LJ, Wang Z, Da LJ*.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green space---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China. Applie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9, 17(2):1799-1815.
30、Mingli Zhang, Kun Song,*Liangjun Da*. The Diversity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uderal Community under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Hangzhou, East China. Diversity,2020,12:116-34

其他外文论文或国外刊物:
1、達良俊、大沢雅彦。都市景観域における放棄アカマツ植林の二次遷移とアカマツの一斉枯死による影響。日本生態学会誌,1992,42(1):81-93.
Da Liangjun,M.Ohsawa.Abandoned Pine-plantation Success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Pine Mass-dieback in the Urban Landscape of Chiba, Central Japan. Japanese Journal of Ecology, 1992, 42(1):81-93 (Japanese with English synopsis)
2、S. Suzuki, Y. Nakamura,K. Kawano, Wang Xihua, Da Liangjun. A Phytosociological Study on the Deciduous Oak Forests in Eastern China. ECO-HABITAT:JISE Research,2003,Vol.10(1):85-103.
3、Da, Liangjun. Construction of Near-nature Forests a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Urban Ecosystem in Shanghai.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3):60-64
4、Da, Liang-Jun, Song, Yong-Chang。The construction of near-natural forests in the urban areas of Shanghai。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Urban Forestry and Eco-Cities, pp 420-432, 2008.(ISTP收录)
5、DA Liangjun*, Guo Xueyan. The dynamics of the first near-natural forest in Pudong of Shanghai for rencent 10 year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Horticulture,2011,13:1-8.
6、Yuandong Hu,Yan Wu, Liangjun Da*. Study on city hydrology ecosystem system influence suffered from the Urbaniz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Vols. 468-471:2695-2698(EI)
7、达良俊,陈晓双. 快速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上海城市生态学研究。天地人(日本综合环境研究所),2014,No.23:5-7(Chinese with English and Japanese Summary)。
8、许俊丽,达良俊*。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天地人(日本综合环境研究所),2015,No.27:6-8(Chinese with English and Japanese Summary)。
国内论文(核心刊物)
第一或通讯作者:
1、达良俊*陈鸣. 凤眼莲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根系的吸附作用. 上海环境科学, 2003,22(11):765-767
2、达良俊*许东新. 上海城市“近自然森林”建设的尝试. 中国城市林业, 2003,1(2):13-16
3、达良俊*, 杨永川, 宋永昌.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种的种群结构及更新类型. 植物生态学报, 2004,28(3):376-384.
4、达良俊*杨永川,陈燕萍. 上海大金山岛的自然植物群落多样性. 中国城市林业, 2004,2(3):22-25
5、达良俊*,李丽娜,李万莲,陈鸣. 城市生态敏感区定义、类型与应用实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2):97-103
6、达良俊*杨同辉,宋永昌. 上海城市生态分区与城市森林布局研究. 林业科学, 2004,40(4):84-88
7、达良俊*陈克霞,辛雅芬. 上海城市森林生态廊道的规模.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4):16-18
8、达良俊*杨永川,陈鸣. 生态型绿化法在上海城市“近自然”群落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园林, 2004, 20(99):38-40
9、达良俊*,颜京松. 城市近自然型水系恢复与人工水景建设探讨. 现代城市研究,2005:9-15
10、达良俊*,李琳等. 上海市安亭新镇人工水体近自然型水景建设途径与技术. 现代城市研究,2005:16-20
11、达良俊*,王雪莹,汪军英. “省地宜居型”住宅——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优选模式。城市问题,2006,2:27-30
12、达良俊*,田志慧,王晨曦,王娟.从生态学角度对生物入侵的思考.自然杂志,2007,29(3):152-158
13、达良俊*王晨曦,田志慧,秦祥堃,宋坤,李艳艳。上海佘山地区发现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L.)群落的新分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7-40
14、达良俊。城市生态系统近自然型恢复的理论与实践。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2):169
15、达良俊*宋坤。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1):生态恢复实验与长期定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11。
16、达良俊*,方和俊,李艳艳。上海中心城区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诊断和协调性评价。中国园林,2008, 24(147):87-90
17、达良俊*田志慧,陈晓双。生态城市发展与建设模式。现代城市研究,2009, 7:11-17
18、达良俊*,李艳艳,章君果,王娟。关于上海城市“地标性”植物群落建设的思考。城市问题,2009,169(8):37-39.
19、达良俊*田志慧,陈晓双。生态城市发展与建设模式。区域与城市经济,2009,11:53-59
20、达良俊*,余倩,蔡北溟。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理念及关键技术。中国城市林业, 2010,8(3):11-14
21、达良俊*,杨珏,霍晓丽。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动态响应():上海浦东近自然森林十年间的动态变化及模式优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 15-23
22、达良俊。生态型宜居城市离我们有多远。新华文摘,2013,5:114-116(摘自2012年12月15日《解放日报》)
23、达良俊*,郭雪艳。生态宜居与城市近自然森林——基于生态哲学思想的城市生命地标建构。中国城市林业, 2017, 15(4): 1-5
(达良俊*,郭雪艳,上海城市生态建设四化内涵的生态学释义,园林,2019,第1: 8-13



1、杨永川, 达良俊*.上海大金山岛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2,20(6):433-437
2、杨永川,达良俊*,季昉. 上海江湾机场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上海环境科学, 2003, 22(9):615-618
3、杨永川,达良俊*,陈克霞. 上海之肾-江湾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 中国城市林业, 2003,1(2):17-20
4、夏爱梅,达良俊*,朱虹霞,赵明水.天目山柳杉群落的结构及更新机制.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 2(1):44-50.
5、董巍,孙铭,刘昕,王祥荣,达良俊*. 上海浦东生态林营造过程初探.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6)1020-1023
6、陈克霞,吕晨,达良俊*. 城市森林建设中存在问题剖析及建议. 中国城市林业, 2004,2(4):48-51
7、陈伟峰,达良俊*,陈克霞,方和俊. “宫胁生态造林法”在上海外环环城绿带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城市林业, 2004,2(5):48-51
8、杨永川,达良俊*上海乡土树种及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应用.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3):286-290.
9、杨同辉,达良俊*,宋永昌,杨永川,王良衍.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研究(Ⅰ)群落结构及主要组成树种生物量特征.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4):363-369.
10、杨永川,达良俊*,由文辉。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微地形与植被结构的关系。生态学报,2005,25(11)2830-2840
11、刘娜娜,达良俊*. 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现代城市研究,2005(4):36-40
12、王雪莹,辛雅芬,宋坤,达良俊*.城市高架桥荫光照特性与绿化的合理布局。生态学杂志,2006,25(8):938-943
13、刘娜娜,李琳,达良俊*。城市住区水景生态效益指标体系及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6:75-83
14、李琳,刘娜娜,达良俊*。鸢尾和菖蒲不同器官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积累效应。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28(12) : 901-903
15、方和俊、达良俊、王晨曦。上海又一天然次生林保护区——佘山。中国城市林业, 2006,4(1):53-56
16、钱江勤,达良俊*,薛松,李勇。上海宝钢生态园林植物群落类型及丰富度。中国城市林业,2007,5(1):25-27
17、汪军英,达良俊*,由文辉。城镇生态敏感区的划分及建设途径——以上海市航头镇为例。城市问题,2007,1:52-55
18、宋坤、达良俊*、杨同辉、杨徐烽。栲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生长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07,18(2):254-260
19、汪军英达良俊* 宋坤。上海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地表水质的空间与年际变迁,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7,43:125-134
20、杨同辉、达良俊*、李修鹏。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研究(Ⅱ)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 24(4):389-395。
21、宋坤,杨徐峰,康敏明,达良俊*。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主要常绿树种的生长格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12-24。
22、商侃侃,陈波,达良俊*。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从热值角度分析常绿阔叶林常见种的适应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25-30。
23、王晨曦,王娟,李艳艳,达良俊*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动态响应():上海佘山地区残存自然植被种子植物区系及其50年的动态变化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31-39。
24、杨永川,王娟,达良俊*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动态响应():城市废弃地上海江湾机场的植物组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40-48。
25、田志慧,陈克霞,达良俊*,古红梅。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动态响应():高度城市化影响下上海中心城区杂草区系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49-57。
26、黄焰城,章君果,沈沉沉,徐伟,夏体渊,达良俊*,周娜。宁波镇海区生态隔离林带净化大气的生态效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 1-10。
27、彭鹓,尹俊光,章君果,达良俊*。城市近自然森林生态效益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63-74。
28、李丽娜,达良俊,由文辉。城市脆弱性驱动因子分析。城市问题,2009,172:18-21
29、李艳艳,商侃侃,达良俊*,王娟,戚裕锋。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动态响应():人工植物群落景观与生态协调性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1-11。
30、王娟、达良俊*、李艳艳、商侃侃。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动态响应():管护放弃后城市水杉林林下植被自然演替格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12-22。
31、田志慧,陈晓双,达良俊*.上海两种新记录植物.西北植物学报,2010,30(3): 0624-0625.
32、宋垚彬、张奇平、达良俊*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土壤种子库在受损常绿阔叶林恢复初期中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9;56。
33、戚裕峰、杨徐烽、张奇平、宋坤、康敏明、达良俊*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V):不同干扰下植被恢复初期主要树种五年的恢复和更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0-25。
34、康敏明、张奇平、杜璟、沈沉沉达良俊*。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不同干扰下植被恢复初期主要优势种叶性状及其生态适应。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6-38。
35、李静文,施文,余丽凡,罗虹,达良俊*,沈昆根。丽娃河受损退化生态系统的近自然恢复工程及效果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35-43,66.
36、夏体渊、达良俊*年耀萍、章君果。滇池流域蔬菜地土壤氮素分布与转移特征. 生态环境学报,2010, 19(7): 1628-1635
37、李愈哲、尹昕、魏维、杨恩毅、张懿、田志慧、达良俊*。乡土植物芦苇对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抑制作用。生态学报,2010,30(24):6881-6891
38、张凯旋,王瑞,达良俊*.上海苏州河滨水区更新规划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2010,1:40-46.
39、胡远东,达良俊*,许大为,缪丹,丁晨旸,祝宁。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大庆城市湖泊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75-78.
40、施文, 刘利华, 达良俊*。上海淀山湖水生高等植物现状及其近30年变化。湖泊科学。2011,23(3):417-423。
41、李愈哲,樊江文,尹昕,杨恩毅,魏维,田志慧,达良俊*。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乡土植物芦苇间相互化感作用及其对入侵群落的影响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11,22 (05): 1373-1380
42、商侃侃、王婕、余倩、赵明水、达良俊*。天目山第三纪孑遗植物缺萼枫香的群落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12-20
43、胡远东、达良俊*、许大为、缪丹、马琳、祝宁。基于RS GIS 的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9)1-5
44、张凯旋,车生泉,马少初,王瑞,达良俊*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动态响应():上海外环林带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结构优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1-14,74.
45、田志慧,蔡北溟,达良俊*。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动态响应(Ⅸ):上海乡土陆生自然草本植物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前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 24-34.
46、王婕,张净,达良俊*。上海乡土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在水生态恢复与水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潜力。水生生物学报,2011, 35(5):841-850。
47、年耀萍,夏体渊,章君果,达良俊*。养分管理对油麦菜氮磷养分利用率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47-56。
48、余丽凡、施渺筱、达良俊*、严晓、尹俊光。上海公园绿地景观水体透明度影响因子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12-119.
49、沈沉沉、尹俊光、张净、黄焰城、达良俊*宁波市镇海区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20-130.
50、隆茜、周菊珍、孟颉、达良俊*。城市道路绿化带不同植物叶片附尘对大气污染的磁学响应。环境科学。2012,33(12):4188-4193。
51、胡远东、吴妍、魏欣瑶、惠洪宽、达良俊*。大庆市主要湖泊夏季藻类植物多样性及水质评价。
a)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4):64-67,74.
52、蔡北溟,陈晓双,达良俊*,王瑞。上海市环城绿带建成初期林下自然草本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成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13-20.
53、刘利华,郭雪艳,达良俊*李静文。不同富营养化水平对挺水植物生长及氮磷吸收能力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39-45,72.
54、张凯旋、凌涣然、达良俊*上海环城林带植物群落景观美学评价。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25(1):7-10.
55、任巧、郭雪艳、蔡北溟、达良俊*。宝钢厂区植被碳储量及其固碳效益评价。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25(3):6-9.
56、商侃侃,达良俊*。孑遗落叶阔叶树种微地形空间分异格局及共存机制研究概述。生态学杂志,2013,32(7):1912-1919。
57、商侃侃、陈波、达良俊*。浙江天目山孑遗落叶阔叶林群落分异格局及其地形解释。生态环境学报,2013,22(2): 213-221。
58、胡远东,宋利芳,王擎宇,达良俊*。大庆市土壤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及污染源分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4:29-32
59、郭雪艳,蔡婷,段秀文,韩玉洁,黄丹,达良俊*上海主要经果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生态学杂志,2013,32(11):2881-2885
60、57、陈晓双,田志慧,达良俊*由文辉。付疃河入海口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分区与保护。人民长江,2013,44:135-138。
61、58、涂克环、施文、古旭、达良俊*。淀山湖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分布及其性状研究。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22(6):895-902
62、刘小丽,陈晓双,王伟波,达良俊*城乡梯度上哈尔滨城市杂草分布格局及生境型生态种组划分。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326(3):22-25.
63、胡远东,管晓淑,王擎宇,达良俊*。大庆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特征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3:48-51。
64、赖泓宇,孙文,达良俊*垃圾填埋气对植物生长影响初探。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3,26(2):33-37.
65、范昕婷、郭雪艳、方艳辉、达良俊*。上海市环城绿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3,26(5):1-5
66、葛萍,王伟波,朱晓林,达良俊*。鹞落坪4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活性碳、氮特征比较。中国农学通报,2014,30(4):23-28
67、陈晓双,梁红, 宋坤,达良俊*。哈尔滨中心城区杂草物种多样性及其在异质生境中的分布特征。生态学杂志,2014, 33(4):946-952。
68、涂克环,古旭,张凯旋,杨晓东,达良俊*上海市免费公园中老年游客行为及满意度特征调查。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4,27(1):34-37.
69、方燕辉,郭雪艳,范欣婷,达良俊*。不同水生植物配置模式对垃圾渗滤液尾水的净化效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17-124.
70、梁红、陈晓双、达良俊*。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4,27(1):7-11.
71、陈晓双,梁红,宋坤,达良俊*。哈尔滨城区杂草群落多样性及其分类体系。应用生态学报。2014,25(8):2221-2228.
72、李伟立,余倩,郭雪艳,达良俊*皖南次生马尾松林自然演替进程中的群落动态。生态学杂志,2014, 33(8):1997-2004
73、葛萍,王伟波,许俊丽,崔易翀,达良俊*安徽岳西头陀镇毛竹林生产力与土壤养分特征比较。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2):63-66.
74、王伟波、葛萍、达良俊*朱云峰、王翠萍。大别山低海拔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生物学特性。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4):51-56.
75、古旭,郭雪艳,杨晓东,张庭华,朱虹霞,达良俊*。上海市免费公园职能提升与多元化服务管理途径。生态科学,2014,33(3):580-585.
76、葛萍,蔡婷,达良俊*,崔易翀,王跃宏,余方德。不同恢复时期马尾松次生林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演变。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2):22-27
77、夏晨诚,杨同辉,曹菁,赵琦,林波,达良俊*。浙江天童灌木层树种个体生物量分配及模拟。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41(6): 945-949;
78、曹菁、杨同辉、章建红、夏晨诚、蒋笑丽、达良俊*。浙江天童冬青属植物的种群结构及更新类型。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32(1):76-83。
79、段秀文、蔡北溟、陈晓双崔易翀、达良俊*。城乡梯度上一年生杂草叶片氮磷含量的变化及其土壤氮磷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33-140.
80、张凯旋,商侃侃,达良俊?上海环城林带不同植物群落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3):71-77.
81、荆贝贝,张希金,李晓旭,涂克环,达良俊*。宁波余姚市防护林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4):81-86.
82、刘娜娜,张希金,达良俊*间伐对人工水源涵养林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 31(5):29-36
83、张红,张姝萌,达良俊* . 上海延长开放公园游客需求与管理对策分析.中国园林,2017,33(5):91-95
84、刘娜娜,寿丹艺,达良俊*. 上海公园绿地鸟类多样性的城市化梯度格局及类群划分.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2): 3676-3684.
85、刘娜娜,郭雪艳, 崔易翀, 达良俊*.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需求特征与管理对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3:155-163。
86、张希金,宋坤*,蒲发光,高志文,倪田品,褚兴行,王泽英,商侃侃,达良俊*。安徽大别山木本植物幼树小枝薄壁组织组成特征初探。植物生态学报,2019, 43 (3): 238–244
(其他,非第一及通讯作者37篇,科普论文等20余篇略)
专利
1、“植物水上生长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2 1 45373.X;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01G31/02)
2、“植物水上生长支撑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2 2 79841.2)
3、“一种构建亚热带城市景观型公路噪声隔离林的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9 1 **.2)
4、“一种硬质化人工景观水体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发明专利;ZL 2011 1 **.8)













荣誉及奖励
2000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200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2等奖(第9完成人)
200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等奖(第3完成人)
2004年度上海市育才奖
200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先进个人
2009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第3完成人)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师德标兵
2012年度(连续5年毕业班)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奖
2012-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教职工代表
2015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0-2015年度民盟上海市委盟务工作先进个人
上海市“普陀区领军人才”(2017年)
2015-2017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教职工代表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


招生信息














10 访问


相关教师





相关话题/生态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