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樊晓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0-02

土测院教师个人信息


姓 名
樊晓一
性 别

联系方式
fxy@swpu.edu.dn
xyfan1003@126.com

出生日期
1974年10月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职称
教授

个人简介

樊晓一,男,四川双流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16年博士后出站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2007至2020年于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任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研团队负责人。2020年7月至今于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岩土工程、土木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Landslides、Powder Technology、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等专业高水平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著作和合著出版学术专著7部。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10余人,获国家奖学金7人次、四川省优秀毕业生2人、校级优秀硕士论文6人。荣获“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青年工程地质学会会员。
博士招生专业:机械工程(工程结构安全方向)
硕士招生专业土木工程(学硕)、土木水利(专硕)
研究方向:地质灾害、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代表性论文著作

[1] Xiaoyi Fan*, Junjie Tang, Shujun Tian, Yuanjun Jiang. Rainfall-induced rapid and long-runout catastrophic landslide on 23 July 2019 in Shuicheng, Guizhou, China [J]. Landslides, 2020, 17(9), 2161-2171. https://doi.10.1007/ s10346-020-01454-y (SCI, 二区,TOP期刊)
[2] Yuan-Jun Jiang, Xiao-Yi Fan*, Li-Jun Su, Rui-Xiao Zhang, Jing Sui, Yue Song, Zhi-Wen Sheng.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new semi-empirical impact force model of dry granular flow impact against a retaining barrier [J]. Landslides, 2020. doi:10.1007/s10346-020-01555-8 (SCI, 二区,TOP期刊)
[3] FAN Xiaoyi*, TIAN Shujun, ZHANG Youyi. Mass-front velocity of dry granular flows influenced by the angle of the slope to the runout plane and particle size gradatio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6, 13 (2) : 234-245 DOI:10.1007/s 11629-014-3396-3. (SCI,三区)
[4] Yuan-Jun Jiang, Xiao-Yi Fan*, Tian-Hua Li, Si-You Xiao. Influence of particle-size segregation on the impact of dry granular flow[J]. Powder Technology, 2018, 340: 39 -51. (SCI, 二区)
[5] Hailong Yang, Xiaoyi Fan*, Xiangjun Pei. Front velocity and de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avalanches using physical modeling test.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9, 12: 569-580. (SCI, 四区)
[6] Fan Xiaoyi*, Qiao Jianping. Study on landslide apparent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and block coefficient based on the ground conditions [J]. Disaster Advances, 2010, 3(4): 86-90. (SCI, 四区)
[7] 樊晓一,段晓冬, 田述军, 张友谊. 地形因子对坡脚型地震滑坡运动参数的影响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33(S2):4056-4066. (EI)
[8] 樊晓一, 冷晓玉, 段晓冬. 坡脚型与偏转型地震滑坡运动距离及地形因素作用. 岩土力学, 2015, 36(5):1380-1388. (EI)
[9] 樊晓一,李天话,田述军,张友谊,孙新坡. 非完全受阻地震滑坡运动距离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分析[J]. 地震地质, 2017, 39(4): 754-767. (EI)
[10] 樊晓一,乔建平,韩萌,曾耀勋. 灾难性地震和降雨滑坡的体积与运动距离研究. 岩土力学, 2012: 33(10): 3051- 3058. (EI)
[11] 樊晓一, 乔建平. 坡、场因数对大型滑坡的运动特征影响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 (11): 2337- 2347.(EI)
[12] 樊晓一. 滑坡位移多重分形特征及预测预报研究[J]. 岩土力学, 2011, 32(6):1831-1837. (EI)
[13] 樊晓一,乔建平,韩萌,曾耀勋. 灾难性地震和降雨滑坡的体积与运动距离研究[J]. 岩土力学, 2012.33(10): 3051-3058.(EI)
[14] 樊晓一. 地震与非地震诱发滑坡的运动特征对比研究[J], 岩土力学, 2010, 31(S2), 31-37. (EI)
[15] 眭静,姜元俊,樊晓一*,宋跃,黄成. 碎屑流冲击刚性挡墙的力学模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38(1):121-132(EI)
[16] 胡晓波,樊晓一*,姜元俊. 运动场地地形条件对碎屑流动力特征的影响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39(S1): 2940-2953 (EI)
[17] 张晓曦,何思明,樊晓一. L型挡土墙滑裂面确定方法与地震稳定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10): 4011-4020 (EI)
[18] 韩培锋,樊晓一,田述军等.降雨强度与含石量对松散堆积体失稳影响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9,51(1):112-120 (EI)
[19] 樊晓一等, 岩土体与场地条件作用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制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17.01, ISBN 978-7-03-050773-0
[20] 田宏岭、张建强、樊晓一等,贫困地区山地灾害风险与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04,ISBN 978-7-03-047832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灾难性高位滑坡致灾机制及对山区建筑的损毁模式研究, 2018-202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岩土体与下垫面场地条件对降雨滑坡运动参数的作用机制及主控关系, 2013-2016,主持.
[3] 工程材料与结构冲击振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8kfgk10):岩土体颗粒级配对山区建筑的冲击损毁机制研究, 2018-2021,主持.
[4]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14JY0121):降雨诱发特大型高位滑坡对山区建筑的致灾机制研究, 2015-2017,主持
[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1943): 场地条件对降雨滑坡运动参数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3-2015,主持.
[6]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4ZA0095): 高速远程近程滑坡启程与场地条件的耦合作用机制研究, 2015-2017,主持.
[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K12B01): 龙门山地震带小流域泥石流滑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2012-2015, 主持子课题.
[8]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9DFB20190): 大地震诱发滑坡的分布规律研究,2010-2012,主持子课题.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岷江上游边坡灾害胁迫下路网脆弱性及其对聚落影响研究,2015-2017, 第2.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岷江上游沟谷地貌分异-泥石流演化-聚落演变耦合机制研究,2020-2023, 第2.




相关话题/测绘 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