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贻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9-13


刘贻尧
职称:教授
邮箱:liuyiyao@uestc.edu.cn
所在系别:生物技术系
研究领域:生物力学与微纳医学工程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1998年6月,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专业,本科1998年9月—2001年6月,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2001年9月—2004年9月,日本群马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物理专业,博士
工作履历
2008年8月—至今,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04年9月—2008年7月,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科学研究
研究概况
长期从事肿瘤细胞力学与力学生物学、肿瘤微纳医学工程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在肿瘤细胞运动与转移的力学调控新规律和新机制、肿瘤可视化靶向输送和分子成像等方面取得较有特色的创新研究成果。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项目10余项。迄今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Biotechnology Advances、Biomaterials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相关论文他引2000余次,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编学术著作2部。现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材料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造影技术分会委员,四川省免疫学会理事,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以及《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和《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杂志》编委。先后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四川省****基金资助。
代表性成果
1.Qin X, Hannezo E, Mangeat T, Liu C, Majumder P, Liu J, Choesmel-Cadamuro V, McDonald JA, Liu Y*, Yi B*, Wang X*. A biochemical network controlling basal myosin oscill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1210. 2.Wu C, Guan X, Xu J, Zhang Y, Liu Q, Tian Y, Li S, Qin X, Yang H, Liu Y*. Highly efficient cascading synergy of cancer photo-immunotherapy enabled by engineered graphene quantum dots/photosensitizer/CpG oligonucleotides hybrid nanotheranostics. Biomaterials. 2019, 205: 106-119.3.Li S, Lu J, Chen Y, Xiong N, Li L, Zhang J, Yang H, Wu C, Zeng H, Liu Y*. MCP-1-triggered ERK/GSK-3beta/Snail pathway facilitates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promotes cell migration of human breast carcinoma MCF-7 cell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7, 14: 621-630. 4.《细胞分子生物力学》,龙勉/季葆华主编,刘贻尧(参编),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微环境力学特性调控肿瘤细胞恶性演进的力学-生物学耦合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9A2006),2020/01-2013/12,经费:247万6.三维胞外基质粘弹性影响乳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交互作用的力学生物学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01-2021/12,经费:80万
教育教学
本科生课程
《分子生物学》
研究生课程
《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学》
招生专业
博士:083100生物医学工程(0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9细胞生物学) 硕士:071000生物学(0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2生物物理学,04细胞生物学)
个人/团队主页
http://biophysics.uestc.edu.cn
职称 教授 邮箱 liuyiyao@uestc.edu.cn
所在系别 生物技术系 研究领域 生物力学与微纳医学工程
科学研究 招生专业 博士:083100生物医学工程(0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9细胞生物学) 硕士:071000生物学(0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2生物物理学,04细胞生物学)
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
团队联系方式 教育教学 1994年9月—1998年6月,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专业,本科
1998年9月—2001年6月,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
2001年9月—2004年9月,日本群马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物理专业,博士
工作履历 2008年8月—至今,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04年9月—2008年7月,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概况 长期从事肿瘤细胞力学与力学生物学、肿瘤微纳医学工程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在肿瘤细胞运动与转移的力学调控新规律和新机制、肿瘤可视化靶向输送和分子成像等方面取得较有特色的创新研究成果。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项目10余项。迄今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Biotechnology Advances、Biomaterials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相关论文他引2000余次,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编学术著作2部。现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材料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造影技术分会委员,四川省免疫学会理事,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以及《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和《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杂志》编委。先后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四川省****基金资助。
代表性成果 1.Qin X, Hannezo E, Mangeat T, Liu C, Majumder P, Liu J, Choesmel-Cadamuro V, McDonald JA, Liu Y*, Yi B*, Wang X*. A biochemical network controlling basal myosin oscill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1210.
2.Wu C, Guan X, Xu J, Zhang Y, Liu Q, Tian Y, Li S, Qin X, Yang H, Liu Y*. Highly efficient cascading synergy of cancer photo-immunotherapy enabled by engineered graphene quantum dots/photosensitizer/CpG oligonucleotides hybrid nanotheranostics. Biomaterials. 2019, 205: 106-119.
3.Li S, Lu J, Chen Y, Xiong N, Li L, Zhang J, Yang H, Wu C, Zeng H, Liu Y*. MCP-1-triggered ERK/GSK-3beta/Snail pathway facilitates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promotes cell migration of human breast carcinoma MCF-7 cell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7, 14: 621-630.
4.《细胞分子生物力学》,龙勉/季葆华主编,刘贻尧(参编),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微环境力学特性调控肿瘤细胞恶性演进的力学-生物学耦合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9A2006),2020/01-2013/12,经费:247万
6.三维胞外基质粘弹性影响乳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交互作用的力学生物学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01-2021/12,经费:80万 教育教学
本科生课程 《分子生物学》 研究生课程 《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学》
个人团队主页 http://biophysics.uestc.edu.cn 代表性学术成果
荣誉与奖励 团队主页
相关话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