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简贤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9-05

导师代码: 11679
导师姓名: 简贤
性别: 男
特称:

职称: 研究员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属性: 专职
电子邮件: jianxian@uestc.edu.cn



学术经历: 2003.9-2007.6: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2007.9-2013.9: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博士。2015.9-2016.9: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高级访学****。


个人简介: 简贤,男,1982年出生于江西省奉新县。2003年9月-2007年6月: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2007年9月-2008年7月: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2008年9月-2013年9 月: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毕业后以“特聘副研究员”身份到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具体单位是能源学院。2015年-2016年在澳大利亚以高级访问****做学术交流。目前为微纳尺度功能材料与器件中心(CMD)的团队负责人。中心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材料-功能-器件”的集成,基于新型微纳尺度功能材料的研发及制备、优化材料的微观结构,实现材料在功能器件上的应用。CMD团队累计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863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碳材料CVD生长机理、储能材料(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微波吸收材料、二维单晶传感器材料研究。研究方向为新型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已发表22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发表在ACS Nano,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arbon,Nanotechnology,PCCP等著名国际期刊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项目4项(含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研究手段以实验为主,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模拟计算方法为辅。今后指导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材料化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热电材料。重点研究碳材料、纳米晶、半导体、热电材料在国防、能源、功能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 2016年发表的论文Facile Synthesis of Fe3O4/GCs Composites and their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EIS前1%高引论文。


科研项目: 1、“优秀学生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年1月-2011年11月:导电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功能调控机制研究。(主持)2、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创新基金”项目。2010年1月-2012年12月:螺旋纤维的生长机理及控制制备。(主持)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年1月-2015年12月:基于配位聚合的纳米螺旋纤维生长机理及螺旋纤维纸研制。(主研)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年1月-2017年12月:螺旋碳胶囊复合结构的可控制备。(主持)5、博士后面上项目。2015年-2017年:电场和配体耦合作用下纳米晶自组装二维半导体材料研究。(主持),指导老师(李言荣)6、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苗子)。2016年-2017年:碳胶囊/MnO2 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储能研究。(主持)


研究成果: [1] X Jian, G Chen, H Liu, N Mahmood, S Zhu, et al. Vapor–Dissociation–Solid Growth of Three-Dimensional Graphite-like Capsules with Delicate Morphology and Atomic-level Thickness Control, 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16, 16 (9), 5040-5048,[2] Fe 3 C/helical carbon nanotube hybrid: Facile synthesis and spin-induced enhancement in microwave-absorbing properties,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6, 107, 51-58;[3] X Jian, B Wu, Y Wei, S Dou, X Wang, W He, N Mahmood. Facile Synthesis of Fe3O4/GCs Composites and their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6, 8 (9), 6101–6109[4] W Lv, Y Niu, X Jian, KHL Zhang, W Wang, J Zhao, Z Wang, W Yang, W He. Space matters: Li+ conduction versus strain effect at FePO4/LiFePO4 interface,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6, 108 (8), 083901[5] X Jian, S Liu, Y Gao, W Tian, Z Jiang, X Xiao, H Tang, L Yin. Carbon-Base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 Progres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ive Solutions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6, 4, 75-87[6] X Jian, G Chen, C Wang, L Yin, G Li, P Yang, L Chen, B Xu, Y Gao, et al. Enhancement in photoluminescence performance of carbon-decorated T-ZnO,Nanotechnology 2015, 26 (12), 125705[7] Y Cao, S Liu, X Jian, G Zhu, L Yin, L Zhang, B Wu, Y Wei, T Chen, Y Gao, Synthesis of high-purity CuO nanoleaves and analysis of their ethanol gas sensing properties, RSC Advances 2015, 5 (44), 34788-34794.[8] X Jian, X Chen, Z Zhou, G Li, M Jiang, X Xu, J Lu, Q Li, Y Wang, J Gou, et al.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microwave absorption by cloaking a micro-scaled tetrapod hollow with helical carbon nanofibers,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015, 17 (5), 3024-3031.[9] Xian Jian, et al. Preparation of high purity helical carbon nanofibers by the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acetylene and their growth mechanism. Carbon, 2010, 48(15): 4535-4541. [10] Xian Jian, et al. Gas-induced formation of Cu nanoparticle as catalyst for high-purity straight and helical carbon nanofibers. ACS Nano, 2012, 6(10): 8611-8619. [11] Xian Jian, et al.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carbon coils and growth mechanism for twinning double-helix catalyzed by Ni nanoparticle.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In press. (Doi: 10.1016/j.compositesb.2013.06.010).[12] 简贤, 等. 多尺度螺旋结构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纳米材料技术研发与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66-75.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类别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2材料基因工程 博士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3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 博士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4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博士
085600材料与化工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博士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硕士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3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 硕士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5材料基因工程 硕士









相关话题/能源学院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