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代码: 20492
导师姓名: 孙勇
性别: 男
特称: 澳大利亚注册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会员
职称: 副研究员
学位: 哲学博士学位
属性: 专职
电子邮件: yong_sun@uestc.edu.cn
学术经历: 2013.03-2017.05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工学博士
2017.07.2019.03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博士后
2019.03-2021.02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 (Deakin University) 副研究员
2021.02-至今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 孙勇,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澳大利亚注册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QS 2021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36名)。孙勇博士师从薄板制造领域国际知名专家John Duncan教授(薄板制造基础理论奠基人之一),Scott Ding博士和Bill Daniel博士。孙勇博士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5G赋能智能制造、金属薄板智能制造原理和应用(高端装备开发)、金属薄板成形工艺的CAD/CAM/CAE理论和技术、工业软件开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无损检测测量技术和应用(如残余应力)等。
孙勇联合培养过2博士,8硕士以及多名本科生。孙勇博士过去5年在以上领域负责或者参与了超过1000****民币的10多个科研和工业项目,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宝钢研发中心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截至目前孙勇博士在本领域知名期刊,会议集发表论文27篇。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受理中专利2项。孙勇博士目前担任 SCI 期刊《Int. J. Mech. Sci. 》等国际期刊特 约审稿人。博士期间获得昆士兰大学资助赴日本东京大学塑性加工领域专家柳本润教授(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院士)实验室进行实习研究。 孙勇博士在十余个国际学术会议受邀发表过主题报告。孙勇博士获得了包括澳大利亚-宝钢研发中心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澳大利亚产业能源部项目等。孙勇博士获得多项社会科研奖励,其中包括获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昆士兰大学学术旅行奖,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实验奖学金、德国鲁尔区大学联盟“Explore Materials Chain”(EXMAC)奖等荣誉。孙勇博士和工业界合作紧密,其中包括宝钢、河钢、长城汽车、DataM软件公司、北京思诺信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孙勇博士和国内外知名院校、课题组建立了长期合作,包括东京大学、昆士兰大学、迪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具体成果包括:
1.融合深度感知和泛在互联的智能辊压成形示范平台
针对辊压成形智能制造场景,系统研究了研究深度感知/传感软硬件技术;数据需求和来源渠道;面向5G的低时延数据采集和储存‘云平台’等OPC-UA统一架构,同时搭建异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储存的NoSQL数据库/仓库/市集;重点虚实映射关系和大规模、多数据类型的人机交互平台(数据可视化);研究工业AI对大数据信息反馈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业机器人在大数据反馈中的响应技术。相应研究成果获得了包括Data M公司等国内外行业重点单位的广泛认可。
2.基于辊压成形的智能制造理论、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开发
孙勇博士提出了板材冷弯成形过程中的最优曲面预测和控制机理。依据该理论孙勇博士提出了包括辊冲复合成形,百足成形等世界领先的板材成形工艺。目前辊冲复合成形被列入了十四五规划中高性能高强钢轻量化重要技术工艺之一。这些项目获得了包括宝钢、河钢、长城汽车在内的国内多家企业的重点资助。该方法已应用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超高强汽车用钢”重点项目子课题--暨辊冲复合成形超高强汽车车身结构件的回弹预测和控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孙勇博士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JCR SCI一区)、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JCR SCI二区)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
同时依据该理论,孙勇博士提出了拟提出一种基于固体材料局部位移和应变历史的新型能量松弛模拟算法,以预测固体力学非线性问题,方法将对每个离散节点应用一个小扰动,以更新局部位移场,同时实现最小化塑性功。该方法利用最小能量法迭代地应用于更新所有节点的位置。在假定局部位移场的情况下,显式计算了各节点的应变和应力分量。节点的持续扰动导致位移场的优化。和通用和专业工业软件相比,该方法计算时间可以大幅度的减少(速度提升5倍以上),精度有望大幅度的提升(精度提升2倍以上)。该项目获得了宝钢经费的大力支持,目前团队正在积极完成专利申请流程。
3.中德辊压智能制造工程示范应用中心(筹建)的建立
辊压成形是目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轻量化,精密化需求的主要加工方式。深圳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的重心,同时也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前沿阵地。德国Data M公司基于在智能辊压制造领域的不断深耕,一直积极探索如何利用5G通讯技术,大数据和柔性化控制装备赋能智能制造,为此孙勇博士推动德国Data M公司计划和杨军院士共同成立中德辊压智能制造工程示范应用中心(筹建),由杨军院士任院长,Data M公司CEO Albert Sedlmaier担任技术总监,致力于开展辊压成形制造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化应用推广,助力大湾区周边区域企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水平,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团队课题组项目经费充足。欢迎具有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数学/固体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基础的本科毕业生报考。特别欢迎对金属成形工艺和装备开发研究,国产工业软件开发有强烈兴趣的同学加盟,同时也欢迎勤奋刻苦的有志青年考生。具体联系yong_sun@uestc.edu.cn或电话联系**
科研项目: 项目经历(时间顺序):
1.2020年度澳洲产业、科学、能源及资源部项目DIIS–AusIndustry Innovation Connections, Speedpanel (Vic) Pty Ltd
项目名称: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sound and fire barrier panels
参与职务:迪肯大学副研究员/昆士兰大学荣誉研究员
项目职责:主要参与,在研项目时间:2020-2021项目经费:$127,000澳币(大约60****民币)
项目描述:本项目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和澳大利亚速度板建筑板材工业公司Speedpanel合作项目。本项目主要是协助速度板建筑板材工业公司Speedpanel搭建柔性板型在线控制系统。项目成果为薄板建筑防火隔热板的板型控制提供了重要实际依据。
2. 2021年度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ANSTO)残余应力标定项目(Neutron Proposal 8842)
项目名称:Understanding end flare of roll forming of AHSS profiles
参与职务:迪肯大学副研究员/昆士兰大学荣誉研究员
项目职责:主持principal investigator(排位第1,总人数5人)
在研项目时间:2021
项目经费:$AU55,860澳币(大约27****民币)
项目描述:端口开花(end flare)是辊压产品的一种重要板型缺陷,它的产生和辊压过程中在材料引入的参与剪切应变密切相关。本项目主要是利用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的中子残余应变检测设备来标定辊压产品中的剪切应变分布。项目成果为理解和控制端口开花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控制方向。
3.2019年度宝钢-澳大利亚研发中心项目(BA19001)
项目名称:Towards a semi industrial flexible forming facility for low volume production
参与职务:迪肯大学副研究员/昆士兰大学荣誉研究员
项目职责:主持 principal investigator(排位第3,总人数7人)
在研项目时间:2020-2022项目经费:$250,000澳币(大约120****民币)
项目描述:本项目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和宝钢合作项目。本项目主要是研究德国DataM公司开发的柔性辊压成形高强钢变截面汽车产品的机理和应用。该项目重点研究了980MPa强度以上变宽度和变深度的汽车高强钢产品的成形特点,成形极限,成形范围重要内容。项目成果为实现柔性辊压成形工业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4.2019年度宝钢-澳大利亚研发中心项目(BA17013)
项目名称:Investigation of residual stresses and product of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roll formed and Chain-die formed AHSS products
参与职务:迪肯大学副研究员/昆士兰大学荣誉研究员
项目职责:主持principal investigator(排位第3,总人数5人)
在研项目时间:2017-2020
项目经费:$200,000澳币(大约100****民币)
项目描述:本项目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昆士兰大学和宝钢合作项目。延迟开裂是汽车高强钢产品的一种典型使用缺陷,该问题的产生和材料在辊压成形过程的应变历程和剩余强塑积有着重要关系。辊冲成形是一种基于传统辊压成形的新型成形工艺,该技术有着优化材料应变历程和减少残塑积消耗的重要优点。本项目主要是研究辊压成形高强钢汽车门槛件中的残余应力和剩余强塑积的产生和机理。同时该项目对比了辊冲成形产品中的残余应力和剩余强塑积特点。项目成果为理解和控制延迟开裂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方法。
5.2020年度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ANSTO)残余应力标定项目(Neutron Proposal 8432)
项目名称:Understanding residual stresses in aged low carbon steels deformed in bending-dominated forming processes参与职务:迪肯大学副研究员/昆士兰大学荣誉研究员
项目职责:主持principal investigator(排位第1,总人数5人)
结题项目时间:2020
项目经费:$AU31,920澳币(大约15****民币)
项目描述:应变时效(strain aging)是钢材产品,尤其是低碳钢产品中的一种典型力学性能。它主要是碳、氮溶质原子与刃型位错(见滑移)交互作用引起的。传统的力学模型和力学测试手段无法有效捕捉该力学特点。迪肯大学搭建了创新的纯弯曲测试装备并提出了基于应变时效的力学模型。本项目主要是利用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的中子残余应变检测设备来标定低碳钢材料纯弯曲后的残余应力。项目成果为理解具有时效特点的低碳钢材料弯曲力学性能特点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控制方向。
6.2016年度宝武集团DataM公司柔性辊压成形变截面高强钢项目(CASRI-2016-01)
项目名称:Flexible Roll Forming of WISCO High Strength Steels
参与职务:迪肯大学副研究员/昆士兰大学荣誉研究员
项目职责:主要参与
结题项目时间:2017-2019
项目经费:$AU20,000澳币(大约100****民币)
7.2019年度澳洲产业、科学、能源及资源部项目DIIS–AusIndustry Innovation Connections, Speedpanel (Vic) Pty Ltd
项目名称: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sound and fire barrier panels
参与职务:迪肯大学副研究员/昆士兰大学荣誉研究员
项目职责:主要参与
结题项目时间:2019-2020
项目经费:$111,000澳币(大约54****民币)
项目描述:本项目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和澳大利亚速度板建筑板材工业公司Speedpanel合作项目。本项目主要是协助速度板建筑板材工业公司Speedpanel系统研究材料性能和板型关联性问题。项目成果为薄板建筑防火隔热板的板型控制提供了重要实际依据。
8.2019年度澳洲产业、科学、能源及资源部项目DIIS–AusIndustry Innovation Connections, Australian Engineering Solutions
项目名称:Analysis of Material Behaviour in the Formflow Bending Process
参与职务:迪肯大学副研究员/昆士兰大学荣誉研究员
项目职责:参与
结题项目时间:2019-2020
项目经费:$100,000澳币(大约48****民币)
项目描述:本项目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和澳大利亚成形流建筑板材工业公司Formflow合作项目。本项目主要是协助成形流建筑板材工业公司Formflow系统研究波纹板的弯曲力学性能。项目成果为了解波纹板弯曲特点提供了重要实际依据。
9.2019年度诺贝丽斯Novelis(美国)铝业集团项目
项目名称:Understanding Roll Formability of 6 Novelis Aluminium Alloys
参与职务:迪肯大学副研究员/昆士兰大学荣誉研究员
项目职责:主要参与
结题项目时间:2019-2020
项目经费:$43,000澳币(大约21****民币)
项目描述:本项目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和美国诺贝丽斯Novelis铝业集团合作项目。本项目主要是系统研究6种诺贝丽斯Novelis铝合金材料的辊压性能。项目成果为了解铝合金辊压性能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10.2017年度河钢集团- 昆士兰大学可持续钢铁研发中心项目(ICSS17-01)
项目名称: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of high-strength steel
参与职务:昆士兰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项目职责:主要参与
在研项目时间:2017-2020项目经费:$500,000澳币(大约242****民币)
项目描述:本项目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河钢集团合作项目。辊冲成形是一种基于传统辊压成形的新型成形工艺。本项目主要是系统研究辊冲成形技术工业化转换的相关关键问题。项目包括了高强汽车门槛件,防撞梁件,方管等工业产品的产线设计,板型控制和质量评测等。项目成果为实现辊冲成形技术工业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际工业化准则。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辊冲复合成形
参与职务:昆士兰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项目职责:主持principal investigator(排位第4,总人数4人)
在研项目时间:2017-2020项目经费:100****民币
项目描述:本项目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超高强汽车用钢”重点项目。辊冲成形是一种基于传统辊压成形的新型成形工艺。本项目主要是系统研究辊冲成形变截面高强钢产品的成形机理和应用。项目成果为实现辊冲成形变截面高强钢产品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际工业化准则。
12.2018年度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ANSTO)残余应力标定项目(Neutron Proposal 6499)
项目名称: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Stresses in Metallic Components Produced by New Continuous Press forming processes
参与职务:昆士兰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项目职责:主持principal investigator(排位第1,总人数3人)
结题项目时间:2018
项目经费:$ AU97,760澳币(大约47****民币)
项目描述:辊冲成形和百足成形是两种基于传统辊压成形的新型成形工艺。和传统辊压成形相比,这两种工艺对控制高强钢中产品残余应力有着显著优点。本项目主要是利用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的中子残余应变检测设备来标定这两种产品中的残余应力分布。项目成果为理解和控制这两种技术成形的高强钢产品中残余应力的分布提供了重要实验数据。
13.2016年度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ANSTO)残余应力标定项目(Neutron Proposal 4858)
项目名称: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stresses in metallic components produced by an innovative Chain-die forming technology
参与职务:昆士兰大学博士研究生
项目职责:主持principal investigator(排位第1,总人数3人)
结题项目时间:2016
项目经费:$ $47,880澳币(大约23****民币)
项目简介:辊冲成形是一种基于传统辊压成形的新型成形工艺。和传统辊压成形相比,这两种工艺对控制高强钢中产品残余应力有着显著优点。本项目主要是利用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的中子残余应变检测设备来标定辊冲成形产品中的残余应力分布的特点以及它和传统辊压产品的区别。项目成果为理解和优化辊冲成形高强钢工艺提供了重要理论数据和实验数据参考。
14.2013年度宝钢-澳大利亚研发中心项目(BA13014)
项目名称:Study on processing quality and precision of non-uniform ahss products fabricated with chain-die forming
参与职务:昆士兰大学博士研究生
项目职责:主要参与
结题项目时间:2014-2016
项目经费:$350,000澳币(大约170****民币)
项目描述:本项目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宝钢合作项目。变截面高强钢成形是目前汽车轻量化技术面临着的重要瓶颈和挑战。辊冲成形是一种基于传统辊压成形的新型成形工艺,该技术有着可成形变截面和高强钢汽车零件的优势。本项目主要是探索研究辊冲成形变截面(主要是变宽度)汽车门槛件中的机理和应用。项目成果为实现辊冲成形变截面高强钢产品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际工业化准则。
研究成果: 完整论文清单(时间顺序):
1.[第一作者] Yong Sun*, Vladimir Luzin, Yixin Duan, Lei Shi, Matthias Weiss. Forming-Induced Residual Stres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Roll-Formed High-Strength Steels. Automot. Innov. 3, 210–220, 2020. (检索号: https://doi.org/10.1007/s42154-020-00112-2)
2.[第一作者] Yong Sun*, Vladimir Luzin, Sabrina Khan, Napat Vajragupta, Paul Meehan, Bill Daniel, Jun Yanagimoto, Ziliu Xiong, Shichao Ding. Understanding of residual stresses in chain-die-formed dual-phase (DP) metallic components: predictive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103,3337-3360, 2019. (SCI/EI刊源. IF= 2.633. SCI检索. 检索号: doi.org/10.1007/s00170-019-03671-9)
3.[第一作者] Yong Sun*, Yaguang Li, Dayong Li, Paul A. Meehan, William J.T.Daniel, Lei Shi, Hua Xiao, Jichao Zhang, Shichao Ding. Predictive modelling of longitudinal bow in Chain-die formed AHSS profiles and it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39, 208-225., 2019. (SCI/EI刊源. IF= 4.086. SCI检索. 检索号: doi.org/10.1016/j.jmapro.2019.02.007)
4.[第一作者] Yong Sun*, Yaguang Li, William Daniel, Paul A.Meehan, Zhaobing Liu, Shichao Ding. Longitudinal strain development in Chain-die forming AHSS products: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43, 322-334, 2017. (SCI/EI刊源. IF= 4.669. SCI检索. 检索号: doi:10.1016/j.jmatprotec.2016.12.019)
5.[第一作者] Yong Sun*, Vladimir Luzin, William J.T.Daniel, Paul A.Meehan, Mingxing Zhang, ShichaoDing. Development of the slope cutting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dual stresses in roll formed products, Measurement. 100 (2017): 26-35, 2017. (SCI/EI刊源. IF= 3.364. SCI检索. 检索号: doi.org/10.1016/j.measurement.2016.12.036)
6.[第一作者] Yong Sun*, Zhen Qian, William J.T. Daniel, Paul A. Meehan, Lei Shi, Shichao Ding.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ermanent Longitudinal Strain and Web warping in Chain-die formed AHSS Sections with Variable Width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92(1-4), 1147-1164, 2017. (SCI/EI刊源. IF= 2.633. SCI检索. 检索号: doi.org/10.1007/s00170-017-0228-y)
7.[第一作者] Yong Sun*, Yaguang Li, Zhaobing Liu, William J.T. Daniel, Lei Shi, Paul A. Meehan & Shichao Di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maximum edge longitudinal membrane strain and springback of Chain-die-formed AHSS U-channel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92(1-4), 1147-1164, 2017. (SCI/EI刊源. IF= 2.633. SCI检索. 检索号: doi.org/10.1007/s00170-016-9522-3)
8.Zhen Qian, Yong Sun, Yaguang Li, Chang Wang, Paul A. Meehan, William J.T. Daniel, Shichao D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design process for the Chain-die form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developed multi-stand numerical model.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77, 116484, 2020. (SCI/EI刊源. IF= 4.669. SCI检索. 检索号: doi.org/10.1016/j.jmatprotec.2019.116484)
9.Yaguang Li, Yong Sun, Hua Xiao, Hyuk Jong Bong, Lei Shi, Shuhui Li Dayong Li, Shichao Ding, R.H.Wagoner. A numerical study on chain-die forming of the AHSS U-channel and contrast with roll form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135, 279-293, 2018. (SCI/EI刊源. IF= 4.631. SCI检索. 检索号: doi.org/10.1016/j.jmatprotec.2019.116484)
10.Zhen Qian, Yong Sun, Paul A. Meehan, William J.T. Daniel & Shichao Ding.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flange angle in chain-die formed AHSS U-channel section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92(1-4), 1147-1164, 2017. (SCI/EI刊源. IF= 2.633. SCI检索. 检索号: doi.org/10.1007/s00170-017-0159-7)
11.Liqing Huang, Ma Qian, Hai bo Lu, Yong Sun, Lihua Wang, Jin Zou. Reducing electric curr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spark plasma sintering via punch configuration design, Ceramics International. 92(1-4), 1147-1164, 2017. (SCI/EI刊源. IF= 3.83. SCI检索. 检索号: doi.org/10.1016/j.ceramint.2017.09.048)
12.Fei Han*, Xiukun Wang, Yong, Sun, Y., Shichao Ding;Mechanism of plastic deformation in chain die forming of variable cross section;Suxing Gongcheng Xuebao/Journal of Plasticity Engineering;24(2);22-27;2017.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IF=0.542)
13.[第一作者] Yong Sun*, Feijun Qu, Ziliu Xiong, Shichao Ding. Numerical study on springback prediction of aged steel based on quasi-static strain-hardening material model. Procedia Manufacturing, 2018, 15: 730-736, 2018. (EI刊源. 检索号: doi.org/10.1016/j.promfg.2018.07.311)
14.[第一作者] Yong Sun*, Sabrin Khan, Zhen Qian, William J.T.Daniel, Paul A.Meehan, JunYanagimoto, Shichao Ding. Determination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metallic components introduced by Chain-die forming. Procedia engineering, 207, 1296-1301, 2017. (EI刊源. 检索号: doi.org/10.1016/j.proeng.2017.10.886)
15.[第一作者] Yong Sun*, Zhen Qian, Vladimir Luzin, William Daniel, J. T., Mingxing Zhang, Shichao Ding. (2017).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residual stresses in chain-die formed AHSS U-Channels. Materials Research Proceedings, 2, 1-6, 2017. (EI刊源. 检索号: doi.org/10.21741/73-1)
16.[第一作者] Yong Sun*, Zhen Qian, Paul A. Meehan, William J.T Daniel, Mingxing Zhang, ShichaoDing;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ermanent longitudinal strain and web-warping in Chain-die formed AHSS variable width sections;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obile Steel (ICAS2016) &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Manganese Steels (HMnS2016);1;581-585;2016.
17.[第一作者] Yong Sun*, Yaguang Li, Kun Zhang, Fei Han, Zhaobing Liu, WJT Daniel, Shichao Ding;A New Residual Stress Measurement Method for Roll Formed Products;In 10th CSM Steel Congress and the 6th Baosteel Biennial Academic Conference;1;1-6;2015.
18.[第一作者] Yong Sun*, Yaguang Li, Kun Zhang, Fei Han, Zhaobing Liu, WJT Daniel, Shichao Ding;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Chain-die forming U-profiled AHSS products;In 10th CSM Steel Congress and the 6th Baosteel Biennial Academic Conference;1;1-6;2015.
19.[第一作者] Yong Sun*, Vladimir Luzin, Lei Shi, Matthias Weiss. Understanding of end flare of roll-formed high-strength ste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under review, 2020. (SCI/EI刊源. IF= 4.134. SCI检索. 检索号: 暂无)
20.Zhen Qian*, Yong Sun, Paul A. Meehan,William J.T. Daniel, Shichao Ding;FEM parametric study of Chain-die-formed U-channel AHSS products;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obile Steel (ICAS2016) &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Manganese Steels (HMnS2016);1;1-5;2016.
21.Dayong Li*, Shichao Ding, Lei Shi, Yaguang Li, Yong Sun, R. H. Wagoner;Chain-die forming of ahss;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1 ;1305-1308;2017. (EI刊源. EI检索. 检索号: https://doi.org/10.7449/2017/MST-2017-1305-1308)
22.Yaguang Li*,Yong Sun,H.L. Huang,S.C. Ding;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chain-die forming U profiles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Materials Science Forum;898;1177-1182;2017. (EI刊源. IF= 0.35. EI检索. 检索号: https://doi.org/10.4028/www.scientific.net/MSF.898.1177)
23.Chang Wang*, Zhen Qian, Ziliu Xiong, Yong Sun, An Kang, P.A. Meehan, W.J.Daniel, Shichao Ding;An investigation on manufacturing of AHSS square tube product combining Chain-die forming and roll forming processes;Proceedings of NUMIFORM 2019;1;435-438;2019.
24.Zhen Qian*, Yong Sun, Paul A. Meehan,William J.T. Daniel, Shichao Ding;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regarding forming load in Chain-die forming process;Proceedings of NUMIFORM 2019;1;459-462;2019.
25.Kang An*, Zhen Qian, Chang Wang, Yong Sun, P.A. Meehan, Shichao Ding;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Downhill strategy in Chain-die forming V-channel product;Proceedings of NUMIFORM 2019;1;56-59;2019.
26.Shenglan Zhu*, Yong Sun, Shichao Ding;Numerical analysis of spiral roller of chain-die former;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1;1567;2013.|27.Bin Li*, Jian Zhao, Yong Sun, Minyao Tan;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praying and Jointing for Polyurea Spraying Gun;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430;651-654;2012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类别
085400电子信息 16软件工程 硕士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孙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9-05
相关话题/深圳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贾沛沛
导师代码:20494导师姓名:贾沛沛性别:男特称:职称:研究员学位:哲学博士学位属性:专职电子邮件:jiapeipei@uestc.edu.cn学术经历:对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的实验和理论都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成果包括研制多种高性能光纤SPR传感器,建立了通用SPR传感灵敏度理论,将准晶体结 ...电子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9-05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东星
导师代码:20493导师姓名:张东星性别:男特称:职称:副研究员学位:哲学博士学位属性:专职电子邮件:zhangdongxing@uestc.edu.cn学术经历:2021-03-特聘副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5G与智能制造协同技术2018/03-2021-02,博士后西安大略大学(UWO)5G与智能制造 ...电子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9-05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军
导师代码:20495导师姓名:杨军性别:男特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职称:教授学位:工学博士学位属性:专职电子邮件:junyang@uestc.edu.cn学术经历:2021/03-今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2017/07-2021/02中心主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工业4.0中心WIN4.0 ...电子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9-05南华大学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研究生研究生协作培养基地调剂复试结果公示
南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 2021年04月12日 序号 考生编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复试专业 外国语 政治理论 业务科目 初试总分 复试总成绩 综合成绩 学院意见 ...南华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1-08-242020级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收费一览表
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12电子科技大学报考点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各位考生: 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和《四川省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的相关规定,现将电子科技大学报考点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网上报名 1、报考点代码:5103。本考点仅接收符合《四川省2020年 ...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12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各位考生: 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的相关规定,现将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网上报名 1、我校招生单位代码:10614。 2、网报时间 (1)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报时间为2019年10 ...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12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24 MB) ...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12电子科技大学各学院2020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安排通知
学院 代码 学院名称 相关链接 0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点击浏览 002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点击浏览 ...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12电子科技大学关于接收2020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学〔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 ...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