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基本信息
陈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工作单位: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遥感信息工程系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电子邮箱:swjtucq@sina.com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个人简介
陈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和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
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第十二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专项奖”、“唐立新优秀学者奖”,研究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学习经历:
1993-1997年,在西南交通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攻读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7-2000年,在西南交通大学测量工程专业攻读并获得硕士学位
2001-2006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
2007-2008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访问研究
2010年,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 GMU)访问学习
研究方向:
(1)雷达干涉测量与形变监测
(2)数字摄影测量及工程应用
(3)地球物理大地测量与反演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西南交通大学 遥感信息工程系
电子邮箱:swjtucq@sina.com
邮编:610031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科学研究
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二等奖、中国测绘学会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持和参与的代表性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PS和PS-InSAR联网监测的龙门山震后滑坡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汶川地震巨型滑坡与断层位错InSAR同震形变场耦合效应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监测高速铁路轨道表面复合变形的研究。
(4)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高速铁路沿线环境及沉降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度量与质量改善。(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高分辨率雷达干涉和精密水准监测高速铁路沉降的研究。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层状空间环境下地面沉降预测模型研究。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学术论文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Qiang Chen, Yinghui Yang, Rong Luo, Guoxiang Liu, Kui Zhang. Deep coseismic slip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ferred from joint inversion of fault stress changes and GPS surface displacements. Journal of Geodynamics, 2015, 87: 1-12.
[2] Qiang Chen, Haiqin Cheng, Yinghui Yang, Guoxiang Liu, Liyao Liu. Quantification of mass wasting volume associated with the giant landslide Daguangbao induc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from 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4, 152: 125-135.
[3] Qiang Chen, Guoxiang Liu, Xiaoli Ding, Jyr-Ching Hu, Linguo Yuan, Ping Zhong, M.Omura. Tight integration of GPS observations and 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 for detecting vertical ground motion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12(2010)477–486, doi: 10.1016/j.jag.2010.05.002.
[4] Qiang Chen, Xiaoli Ding, Guoxiang Liu, Yongshu Li. Evaluation of Accuracy in PS-Based Radar Interferometry with Simulated Data.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07. IGARSS 2007. 23-28 July 2007, Barcelona, Spain, DOI: 10.1109/IGARSS.2007.**, Page(s): 2110 - 2113.
[5] Chen Qiang, Liu Guo-xiang, Ding Xiao-li, Li Yong-shu. Radar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Based on Permanent Scatterer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Detecting Regional Ground Subsidence,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07, 50(3): 737-743.
[6] Chen Qiang, Ding Xiao-Li, Liu Guo-Xiang, Hu Jyr-Ching, Yuan Lin-Guo. Baseline recognition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persistent-scatterer network in radar interferometry.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09, 52(9): 2229-2236.
[7] Chen Qiang, Liu Guo-xiang, Hu Jyr-Ching, Ding Xiao-Li, YANG Ying-Hui. Mapping ground 3-D displacement with GPS and PS-InSAR networking in the Pingtung area, southwestern Taiw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2, 55(10): 3248-3258.
[8] Chen Qiang, Ding Xiaoli, Yuan Linguo, Liu Guoxiang, Zhong, Ping. Retrieval of ground subsidence by integrating GPS observations and 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 and using a small number of ASAR images. Proceedings of FRINGE 2007, Workshop "Advances in SAR Interferometry from Envisat and ERS Missions", November 26-30, 2007, Frascati, Italy.
[9] Yang Ying-hui, Chen Qiang*, Liu Guo-xiang, et al. SAR Image Coregistration Using Fringe Definition Detectio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3, 10(5): 790-800. DOI: 10.1007/s11629-013-2536-5.
[10] Yang Ying-Hui, Chen Qiang*, Liu Guo-Xiang, et al.Correction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 associated with Wenchuan earthquake with GPS observables and InSAR adjacent track smoothing and fault slip inversion.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4, 57(5): 1462-1476. doi: 10.6038/cjg**.
[11] Cheng Hai-qin, Chen Qiang*, Liu Guo-xiang, et al. Two-sided Long Baseline Radargrammetry from Ascending-Descending Orbits with Application to Mapping Post-seismic Topography in the West Sichuan Foreland Bas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4, 11(5): 1298-1307. DOI: 10.1007/s11629-013-2826-y.
[12] Guoxiang Liu, Sean M. Buckley, Xiaoli Ding, Qiang Chen, and Xiaojun Luo. Estimating Spatiotemporal Ground Deformation With Improved Persistent-Scatterer Radar Interferometry.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eptember 2009, 47(9): 3209-3219.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10.1109/TGRS.2009.**.
[13] Guoxiang Liu, Jonathan Li, Zhu Xu, Jicang Wu, Qiang Chen, Huixin Zhang, Rui Zhang, Hongguo Jia, Xiaojun Luo. Surface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2008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from ALOS L-band SAR interferome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12(2010)496–505, doi: 10.1016/j.jag.2010.05.005.
[14] Guoxiang Liu, Hongguo Jia, Rui Zhang, Zhilin Li, Qiang Chen, Xiaojun Luo, Guolin Cai. Ultrashort-Basline persistent scatterer radar interferometry for subsidence detection. ISPRS Annals of the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ume I-7, pp. 41-48, 2012. XXII ISPRS Congress, 25 August–01 September 2012, Melbourne, Australia. doi:10.5194/isprsannals-I-7-41-2012.
[15] Guoxiang Liu, Xiaojun Luo, Qiang Chen, Dingfa Huang and Xiaoli Ding. Detecting Land Subsidence in Shanghai by PS-Networking SAR Interferometry. Sensors, 2008, 8: 4725-4741. DOI: 10.3390/s**.
[16] Xiaowen Wang, Guoxiang Liu, Bing Yu, Keren Dai, Rui Zhang, Qiang Chen, Zhilin Li. 3D coseismic deformations and source parameters of the 2010 Yushu earthquake (China) inferred from DInSAR and multiple-aperture InSAR measurements,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4, 152: 174-189.
[17] Rui Zhang, Guoxiang Liu, Tao Li, Lanxin Huang, Bing Yu, Qiang Chen, and Zhilin Li. An Integrated Model for Extracting Surface Deformation Components by PSI Time Series.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14, 11(2): 544-548.
[18] 陈强, 罗容, 杨莹辉, 雍琦. 利用SAR 影像配准偏移量提取地表形变的方法与误差分析. 测绘学报, 2015, 44(3): 301-308.
[19] 陈强, 刘国祥, 李永树, 丁晓利. 干涉雷达永久散射体自动探测——算法与实验结果. 测绘学报, 2006, 35(2): 112-117.
[20] 陈强, 丁晓利, 刘国祥. PS-DInSAR公共主影像的优化选取. 测绘学报, 2007, 36(4): 395-399.
[21] 陈强, 杨莹辉, 刘国祥, 程海琴, 刘伟堂. 基于边界探测的InSAR最小二乘整周相位解缠方法. 测绘学报, 2012, 41(3): 441-448.
[22] 陈强, 刘丽瑶, 杨莹辉, 李艳娜. 基于双向近景摄影测量检测轨道平顺度的计算模型. 铁道学报, 2012, 34(12): 83-89.
[23] 陈强, 刘丽瑶, 杨莹辉, 佘毅. 高速铁路轨道几何状态的车载摄影快速检测方法与试验. 铁道学报, 2014, 36(3): 80-86.
[24] 陈强, 刘丽瑶, 杨莹辉, 佘毅. 高速铁路轨道车载近景影像的精确匹配与建模. 铁道工程学报, 2015, 1: 38-43.
[25] 刘国祥, 陈强, 丁晓利. 基于雷达干涉永久散射体网络探测地表形变——算法与实验结果. 测绘学报, 2007, 36(1): 13-18.
[26] 程海琴, 陈强*, 刘国祥, 等. 短基线InSAR探测龙门山主断裂带两侧震后雨期的滑坡空间分布特征. 测绘学报, 2014, 43(9): 931-938.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荣誉奖励
1、第十二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专项奖”
2、2014年“唐立新优秀学者奖”
3、201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5、2012年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二等奖
6、2012年中国测绘学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科研团队
(1) 2013年教育部创新团队"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课程教学
(1) 摄影测量学
(2) 数字摄影测量
(3) 雷达干涉测量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招生要求
招收专业:(1) 摄影测量与遥感(2)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Personal Data
Chen Qiang, Professor.
Doctoral supervisor
Research interest: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Contact Information
Add.: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du 610031 China
Email:swjtucq@sina.com
Biography
Chen Qiang,Ph.D,Professor in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interest
(1) Digital Photogrammetry
(2) InSAR and its applications
(3) Geodesy and Geophysics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陈强
西南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5-12-30
相关话题/地球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游为
对不起!该用户还没有完成网站的建设! ...研究生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12-30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廖昕
对不起!该用户还没有完成网站的建设! ...研究生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12-30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建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基本信息刘建 副研究员工作单位: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联系方式通信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电子邮箱:jlau@home.swjtu.edu.cn???liukai-102@163. ...研究生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12-30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立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基本信息张立副教授,硕导博士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工作单位: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联系方式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地质工程系 5#, ...研究生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12-30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罗刚
登录帮助首页收藏交大罗刚讲师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团队风采English 基本信息罗刚讲师博士学科:地质工程硕士学科:地质工程 工作单位: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联系方式通信地址:成都市星河路89号智慧康城2-2-403电子邮箱:huxiewen@163.com ...研究生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12-30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贾洪果
登录 帮助 返回首页 交大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基本信息贾洪果 硕导 讲师博士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硕士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工作单位: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联系方式通信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电子邮箱:lemongg@home.swj ...研究生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12-30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遆鹏
登录 帮助 返回首页 交大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遆鹏个人主页Welcome to my website!基本信息讲师,硕导博士学科:地图学硕士学科:测绘 工作单位: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通信地址: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电子邮箱:pti@home ...研究生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12-30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程琰
对不起!该用户还没有完成网站的建设! ...研究生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12-30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陈敏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基本信息陈敏 博士 讲师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工作单位: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联系方式通信地址: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电子邮箱:minchen@home.swjtu.edu.cn办公地点: ...研究生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12-30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肖林萍
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肖林萍的个人主页Welcome to my website!基本信息肖林萍: 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导博士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硕士学科:测绘工程 工作单位: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联系方式通信地址: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电子 ...研究生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