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军,男,1981年出生,安徽省宿州人,历史学博士,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淮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4年至201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0年7月至今,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史学批评史、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入选四川师范大学“狮山****”********、四川省“天府****”、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得“四川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承担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一般项目《清代中期史学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6BZS004),结题
2.四川省哲社规划2014年青年项目《刘咸炘与民国时期中国本位史学理论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SC14C033),结题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2青年项目《晚清史学批评的演进路径与成就(1840—1911)》(项目编号:YJC770038),结题
二、出版图书
1.《晚清史学批评研究》,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2.《京师大学堂历史讲义合刊》,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3.《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第七卷,独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
三、发表论文
1.《通史家的史学世界:吕思勉中国史学史撰述评议》,《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2.《罗炳良教授译注<文史通义>述评》,《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21年第7期全文转载)
3.《“考索之功”与史学批评》,《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2期
4.《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史部提要考论》,《史学史研究》2020年第2期
5.《中国古代史学概念的界定、意蕴及其与史学话语的建构》,《江海学刊》202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21年第1期全文转载)
6.《君史与民史的变调——以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为例》,《历史教学问题》2019年第5期
7.《中国古代史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形成刍议》,《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8.《<齐思和史学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年第3期
9.《略论乾嘉时期考据派与浙东学派的文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8年下卷
10.《刘咸炘“推十学”在民国史学界的影响——基于民国时期史家引用的一项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11.《学术宗旨与史学批评——关于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一个考察》,《江海学刊》2018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0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4期转载;《新华文摘》2018年第19期论点摘编)
12.《刘咸炘编纂<双流足征录>的史学史考察》,《历史教学问题》2018年第2期
13.《新旧之争:晚清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变迁述论》,《郑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7年第3期转载)
14.《“居今”何以“识古”——关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一个核心观念的对话》,《光明日报》2017年6月12日第14版
15.《罗炳良教授在中国史学批评史上的建树与构想》,《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16.《中国史学批评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趋势》,《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
17.《陆绍明与20世纪初年的史学批评》,《求是学刊》2016年第4期
18.《价值判断、问题反思与走出困境——近35年来公众历史教育思想的演进》,《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5期论点摘要)
19.《“古史辨”运动的历史与回响》,《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9月20日第4版
20.《动机不纯与眼高手低:史学批评家遭受的诘难与辩护》,《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21.《史学批评旨在引领史学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4月18日第4版
22.《陈垣“史源学实习”教学的魅力与启示》,《学术研究》,2015年第10期
23.《传统史学理论在民国史学界的回响——论刘咸炘的章学诚研究》,《史学史研究》,201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4.《刘咸炘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明史研究》,《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3期
25.《从深层次上认识中国历史》,《光明日报》2015年2月4日第14版
26.《再现民族间心灵沟通的历史长卷——评瞿林东教授主编<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5年卷
27.《史学批评传统与中国史学的变革》,《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论点摘编)
28.《近代报刊在晚清史学批评演进中的地位与价值》,《江海学刊》2014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
29.《“史德”范畴的演进与史学批评的深化 》,《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30.《晚清新学书目的民族本位史学意识与政治诉求》,《齐鲁学刊》,2014年第4期
31.《坚守史学传统 建构当代话语——评瞿林东教授主编〈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32.《来华传教士与晚清史学批评》,《人文杂志》2013年第4期
33.《李景星〈四史评议〉的学术渊源与史学审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34.《刘咸炘“察势观风”的史学内涵与思想价值》,《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3年卷
35.《西史东渐中的坚守:刘咸炘的中国本位史学理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史学史研究》2013年第1期“史学精粹”论点摘编)
36.《历史批判与现实关怀:清代中期史学家的风俗论》,《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1期
37.《论中国史学史上历史考证与史学批评的融合》,《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38.《学术与学风:清代乾嘉考史学派的史学情怀》,《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2年卷
39.《刘咸炘〈四史知意〉的史学批评理论》,《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40.《“三十而立”:中国史学批评史学科的初步繁荣——〈批判史学的批判〉和〈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读后》,《华中学术》第5辑(2012年6月)
41.《地方特色与通史眼光——〈庆阳通史〉读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42.《乾嘉考史学家论“史以纪实”与作史误区》,《史学月刊》2011年第3期
43.《试探刘咸炘的历史教育思想》,《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44.《刘咸炘〈蜀诵〉的编纂体例与史学价值》,《蜀学》第六辑(2011年10月)
45.《论20世纪后半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辛亥革命史撰述上的风格》,《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1年卷
46.《吕振羽晚年咏史诗中的民族思想与史学史理论》,《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47.《王鸣盛对中国古代史书叙事的批评》,《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四、获奖情况
《晚清史学批评研究》获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