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曲与作曲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作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注重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方面对国内艺术教育及相关交叉学科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该学科与文化产业研究紧密结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专业特色
学科专业特色是以建立在“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理论研发与特色音乐创研”和以“当代东西方音乐风格比较研究与新音乐创作”基础上的,并以其为主要研究方向,形成具有西部文化背景特色的、同时兼具创新性、前瞻性、探索性、开发性和实用性的特色学科,将在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继承与开发和当代音乐创作之关系上打开一条新的道路。
二、独特性和优质性
1、作为学科专业特色建设,在民族文化、地理、资源、人员等方面形成对展开独特性课题研究的优势。
2、2007年以来,与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建立起了国内第一个会员学术团体,在每年的学术活动周期中占有目前世界上最新的现代音乐信息。
3、已和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建立相互交换文献、资料、情报合作伙伴关系。并与美国、新西兰、瑞士、德国、英国、日本、波兰、马来西亚等国建立学习、互访、交流等培养计划,进一步扩大巩固了团队的影响辐射能力。
2、键盘乐器(钢琴)
钢琴于上世纪初传入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接受与运用历程中,钢琴教育逐渐凸显,成为一门振兴国内音乐艺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学科。四川音乐学院培养了第十四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获得者李云迪,成为萧邦赛事70多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首获第一名的中国人。而后,又相继培养了陈萨、吴驰,杜静,许辰阳、薛啸秋等一大批名扬海内外的青年演奏家,不但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四川音乐学院钢琴教育的实力和丰硕的教学成果。
1、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
在我国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存在重技能、轻艺术的状况。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弊病在国际学术交流的比照中愈显突出。在教学中我们坚持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同时并进,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艺术体验、领悟和表现能力明显提高。
2、教学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钢琴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合,使学生所学习掌握的方法具有充分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以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成为社会和教育单位所急需的有用人才。
3、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置中增加艺术实践的环节,并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钢琴演奏会、综合音乐会和艺术观摩,切实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
4、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打破钢琴的独立演奏范式,在钢琴教学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尤其是器乐、声乐的伴奏能力。
5、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风格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G.F.亨德尔、C.P.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钢琴主科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
6、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将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使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7、授课方式多元化
在传统的个别授课基础上,开展集体课、公开课和演奏会授课等多种形式。
3、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