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择校——为了心中所爱,我愿坚持到底
选择四川大学,是我在决定考研之初就决定了的。彼时我对于985,211这些用来衡量大学指标的数字没有多大概念,只是一心喜欢成都喜欢川大。所以当我告诉老师我要考四川大学,而他说了一句“你可以”,我就一心一意钟情于川大了,我也没想到最后我竟然真的可以如愿以偿。实在是幸运至极。当然,期间也有过老师、朋友,甚至父母劝我换学校,但我实在割舍不下对川大的执念。
其实,中途我也想过要放弃,想着索性不如直接保研,既可以避免父母的担心,不用继续到外地上学,又可以省去后来几个月的辛苦与挣扎。于是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和自己聊天,保研是否是我想要的,保送的学校是否是我最想去的学校,保送的学校和川大可以给我怎么样不同的收获。
纠结挣扎了一个星期之后,我依然决定坚持川大,即便最后不幸遗憾不成功,努力过了也不会后悔。于是,九月底挣扎之后,我又重新平静下来。一路坚持,闯过初试,闯进复试,最后终于被心仪的大学录取。所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就碰着了呢。记住,一定要坚持。
二、初试备考——孤独和考验,一定要挺住
正式开始进入考验备考状态,是大三下学期开学。和老师见面确定了报考方向之后,便买了参考书,每天和室友一起早起去自习室,除了上课,吃饭、午睡都在自习室。看书累了休息的时候,就到走廊上吹吹风,聊聊天,也因此记录下了平时不易察觉的很多美景,也算是另一种惊喜的收获了。
以下是我复习的一些计划和阶段,仅供参考:
►专业课
三月份买来书之后,我首先开始的是中国文学的复习。文学史的书籍我一共看了11本,分别是章培恒、骆玉明的《中国文学史新著》(三卷本)、刘黎明《中国文学》(四卷本)和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另外还有一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从3月上旬到4月中旬,将复旦大学章本三卷通读了一遍,做了少量笔记。
4月底开始看川大四卷本,期间每天看一篇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这一阶段的复习方法是将川大的四卷本看完一卷,然后看一卷袁行霈的,将二者结合起来做笔记。此外,还将郭绍虞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看了部分。这一阶段一共是10本书,持续到7月初期末考试。此时还剩刘本和袁本各一卷没有做笔记。
因为一直看古代文学史很疲倦,于是7月份将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与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过了一遍,因为学过所以看得很快,此阶段没有做笔记,只简单理了思路。同时将阎嘉本的《文学理论基础》和赵毅衡本的《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过了一遍,此阶段没有做笔记,也没有太理清思路。
7月下旬,完成了古代文学的全部笔记。至8月上旬,所有的专业课书籍均过了一遍,古代文学完成了笔记。8月份实习,复习计划暂停。9月份重新开始复习的时候,将阵地转移到了图书馆,借书用书也方便了很多。
9月份的时候,手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料,于是结合资料重新开始看书。首先开始的是《文学理论基础》和《现代西方批评理论》,因为没有做笔记,所以基本上是用的一位学姐的笔记和我买的一份资料,二者结合起来还是比较充足的。此外我将唐正序本的部分内容做了总结,理出了清晰的思路,并在9月上旬将书又看了一遍,把资料和笔记背完了第一遍。9月下旬主要在看《现代西方批评理论》,因为所占分值很小,看得比较马虎,将其中人物的著作做了笔记,重要观点做了笔记和理解。
10月份主要是现当代文学史,至11月上旬理出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和脉络,然后开始慢慢进入背诵阶段。从10月份到11月上旬,将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史完整背诵了一遍。11月中旬开始,着手准备文学评论写作的写作部分。期间,先后看了胡亚敏《叙事学》、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邓新华章辉《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教程》、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此阶段一直持续到12月上旬。
中途有幸买到了川大在读辅导师兄师姐,针对写作特意录制的语音课,帮助很大。在考前,一共练笔了三次,第二次的文章基本符合写作的范式,并获得了师兄的肯定。肯定地说,写作部分我投入精力过少,练笔不够,但考试的时候我写作部分很顺利,很快就构思出了框架和内容。与此同时,我将中国文学的真题完整过了一遍,答案完整背诵了一遍,并将现当代文学史的笔记又过了一遍,文学评论写作的真题完整过了一遍,笔记背完了第二遍。
12月初至考前,将古代文学笔记和真题过完了第二遍,文学评论写作笔记过完了第三遍。最后一个星期,将现当代文学史的两本教材快速看了一遍,将文学评论写作的书快速看了一遍,将《西方现代批评理论》笔记背了一遍。同时进行的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积累。此阶段看的较为集中,为刘勰《文心雕龙》中重要的20余篇,与钟嵘《诗品序》等,包括原文、翻译和文论思想。至此,专业课的复习完成。
专业课小结:
第一阶段:3月上旬—8月上旬:专业课所有参考书目过完一遍,古代文学史完成笔记;
第二阶段:9月初—11月上旬:完成专业课第二轮复习,此阶段除写作部分外,各部分知识均有较为清晰的脉络和思路,并完成背诵;
第三阶段:11月中旬——12月上旬:写作部分完成理论部分积累,开始练笔。
第四阶段:11月上旬——12月中旬:完成专业课第三轮复习,完成第二、三遍背诵。真题均完成第一、二轮。
第五阶段:考前一星期:现当代文学史教材、《文学理论基础》教材和《西方现代批评理论》笔记快速过一遍。
TIPS:专业课一定要注意扎实基础,理清教材的框架和脉络,边角知识也不能放过。公共课政治和英语我没有报班,最后冲刺阶段听了冲刺课程,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尤其是英语作文。
►政治
公共课部分,因为政治刚好65分过线,没有太多经验要讲,唯一值得借鉴的就是,不要贪多背太多。我将最后的肖四和蒋五都背了,结果上考场了因为背的东西太多反而混乱了。安安心心背肖四就好了,这是我室友和我对比之后我得出的经验。政治不用贪早,我是18号大纲出来之后,才开始的。我室友比我开始的还晚,她最后70+。
►英语
英语一我考了80分,就简单分享一下我的英语学习计划。
3月初,买了红宝书,但直到考前我都没有完整背完一遍,因为不喜欢无聊单调地背单词。于是我果断放弃了红宝书。在手机上下载了百词斩APP,每天背诵100个,然后一边复习前一天的一边背诵今天的。平时走在路上的时候,我就听单词听例句。
至7月初,单词完成第一轮背诵。7月初,开始进入英语真题。用的书是何凯文的一套,但是他的书不用买全套,长难句和写作我都买了,最后几乎没有用上。7月份一个月,我将10年真题的阅读部分完整做了一遍,每天的具体计划如下:做两篇阅读(30-35分钟),然后不着急对答案。回头将文中所有的认识的但不太记得的单词、不认识的单词都标出来,然后一个个查出来,抄在笔记本上。再回头将句子逐一疏通一遍,将长难句抄下来,分析语法和句子结构,并尝试着翻译。最后再将文章读一遍,将题目重新做一遍。完成这四遍之后再对答案,如果还有做错的题目,就看答案解析,之后再将错误的题目找到文章对应的位置,务必将解析吃透。
所以,一般一篇阅读一轮我要做4-5遍。这个过程一般为4个小时左右。所以,通常是下午6点钟到晚上10点这个阶段。然后第二天早上花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将前一天抄的单词、句子读背,记忆牢固,并定期巩固。
8月份复习暂停。9月份的时候,开始第二遍做真题。此阶段分板块,首先是完型填空。因为这一阶段主要考察的是逻辑、词汇量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前期的积淀就派上了用场。完形填空我一天做一篇,第一遍先自己做,第二遍的时候查清楚所有文中和选项中的模糊的单词,抄在笔记本上。第三遍逐句疏通,将长难句抄在笔记本上分析结构、语法,并翻译。然后再重新做一遍。之后对答案,搞清楚所有错误的原因,并总结。
所以,完型一般也是4-5遍。当然,第二天单词和短语、句子是必须要背的。其次是新题型。新题型主要是要注意逻辑,尤其是衔接和搭配。要注意代词,尤其是指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等,注意前后文的呼应。新题型我一般做4遍。首先将选项通读一遍,将重要的词汇,如代词,中心词等标记出来,然后通读文章,读的时候可以依据选项尝试选择,第二遍再重读,依据选项补充或者调整。对完答案之后,再回头读第三遍,确定清楚文章的行文思路和选项根据。第四遍,在理解文章之后,将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抄下来,长难句抄下来分析、翻译等。做法同阅读和完型。
然后是翻译。翻译因为要考虑到考试时候时间的安排,所以做一遍的时候,我并没有通读全文,而是先看句子,如果有代词等指代性的词汇,结合上文确定指称对象,粗略翻译一遍,然后再进行调整。这一遍完成之后,通读全文,再次确定翻译的是否准确。然后结合答案,将翻译的句子再进行修改。之后,单词、句子的学法同阅读、完型和新题型。因为平时做真题的时候,对长难句的分析和翻译就已经是在进行翻译练习了,所以翻译没有进行额外的学习。
这一阶段大概持续到10月中旬。然后开始进行的是阅读的第二轮。因为已经有了前期的积累,所以这一遍做起来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在检查对词汇的记忆、句子的理解。但由于时间间隔不长,对答案会有印象,所以有些错题我会重复出错,而这也恰恰是一个锻炼理解能力的机会。重新读文章,重新对问题和答案进行理解。这一遍错过之后,第三、四遍基本上就没有出错了。之后就是作文之外所有部分的重复。英语阅读前后一共进行了4轮,其他部分均是3轮,一周持续到12月上旬。
在此期间,一直在坚持的是被之前笔记本上抄的单词和长难句,一共是一厚一薄两个笔记本,快被我翻烂了。然后分别将百词斩和考研帮上的核心单词各背了一遍。单词具体的遍数已经记不清了。
最后最关键的就是作文。作文前期我没有做太多准备,11月底开始听何凯文的作文冲刺课,帮助很大。7月份的时候听了学校老师上的考研补习课,对作文的规范和格式有了一定的把握,并做了笔记。12月份同何凯文作文课的时候,找到了作文准备的方向,并结合他给出的句子,自己写了6、7篇作文。每一篇都背的滚瓜烂熟,到了考场上的时候,将准备的关键词替换成图片中的关键词,其他部分基本上没有太多替换。所以作文如果准备好了,是可以用来节约时间的。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提前准备一些作文中心词的词汇,这一点何凯文的冲刺资料还是可以的。
TIPS: 英语考试做题步骤(个人方法):作文—阅读—新题型—完型—翻译。
英语小结:
第一阶段:3月上旬—7月初:单词(百词斩)第一轮;
第二阶段:7月:真题阅读单词、句子、题目吃透,读背;作文课程。
第三阶段:9月—10月中旬:真题完型、新题型、翻译第一轮要求同上。
第四阶段:10月下旬—12上旬:除作文部分外二、三轮,核心单词一遍。
第五阶段:12月上旬—考前:作文的核心词汇准备和写作、背诵,核心单词第二遍。
三、复试内容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
1、笔试笔试其实不用担心,结合复试真题和初试阶段的准备,是完全可以应付的。我是结合了往年的真题,以及初试时《文学评论写作》这一科目积累的相关知识,把笔记重新记忆了一遍。原谅我是个记忆力差的人,单靠理解写出来的话太有限,所以我就重新背了一遍。因为初试时背了5遍,基本上已经很熟悉了,这一遍背得很快。
当然,也有看功底的题目,但基本上不会太难,例如去年复试有一道题目,大致是阐述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我就结合平时积累,阐述了多个人的观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笔试不难,认真准备,不用怕。
2、面试复试让大家害怕的主要就是面试。
因为涉及到英语和专业课。但是一般来说,认真准备也不会太差的。关于面试,文艺学方向面试老师有5个,阎嘉老师、傅其林老师、刘文勇老师、马睿老师和任真老师,其中刘文勇老师为古代文论方向,提问一般都是古代的文学理论。阎嘉老师和任真老师专业是美学方向的,但是精通文史哲,任真老师是阎嘉老师的博士,年轻但是很厉害,会揪着提问。傅其林老师一般会问现当代文论、马睿老师问感兴趣的批评流派之类的,结合自己熟悉的符合要求的回答就可以了。
关于自己准备的书籍,只要是理论原典都可以,一定要认真熟读、力求理解。我当时准备的是本雅明的那两本书,但是说实话,难度太大,关涉的内容很多,感觉我问题回答的都不太好。建议大家选择相对容易一些的书目来做准备。
英语口语的面试是和专业课交杂在一起的。我提前准备了英语的自我介绍(这个必备!!!敲黑板!!!),但是阎嘉老师让我做的中文自我介绍,然后就是用英文进行专业知识的提问,即所读书籍,以及内容的理解。这个部分好好准备,实在不行不用勉强自己,可以和老师申请讲中文。
我古代文论基础实在太差,刘文勇老师提的问题我只简单回答了两点,就和老师说抱歉,不了解。老师一般不会说什么。原本以为我复试一塌糊涂,结果成绩出来,复试成绩竟然比初试前进了一名,真是有惊有险。
四、给大家的一些建议
报考文艺美学方向,主要阅读美学方向的书籍,如李泽厚《美学三书》,起码《美的历程》要读,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宗白华《美学散步》,也可以挑战黑格尔的《美学》。
文学理论与批评(及相关方向):各种文学理论原典书籍都可以,以文学理论、流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为主,如: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诗学》、尼采《悲剧的诞生》、马克思《资本论》……太多了,直接从《文学理论基础》课后所附的原典选中选择书目来读也可以。
古代文论: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毛诗正义》(《诗大序》尤其重要)等等。
主要重点准备自己所选方向的书目,其他的也要相应准备一些,应答非自己方向老师的提问。祝大家好运,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五、写在题外
考研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战争,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过程的艰辛与痛苦,只有坚持下来才能真切体会。而这些苦与累,也一定会在你成功的那一化为所有的甜蜜与快乐。当然,找好研友也是很重要的,找几个一起考研的小伙伴儿,组成一个小分队,互相鼓励和陪伴,还过孤军奋战。所以,加油吧。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吧!你,也一定可以的!
(实习小编小谭,除了苟且,还有诗、远方和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