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校开展“三严三实”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2015年5月18日至19日,我校在九教国际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动员部署暨领导干部专题培训读书班,谭书敏书记为学校党政干部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党课,由此开启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序幕。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批评与自我批评,我校在2015年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和拓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推进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掀起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热潮。

我校举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动员部署暨领导干部专题培训读书班
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再获突破
2015年1月,经教育部核准,我校核资源勘查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至此,我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3个。同年,地质矿产资源三维立体勘探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实验教学中心相继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在2015年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其中,核资源与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主要面向全国的固体矿产勘查,特别是国家急需的铀矿勘查行业的人才需求,成为了国内不同类型资源勘查技术类本科人才培养平台的优秀代表之一。
三、地质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在2015年,全国各高校共有12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我校地质工程专业作为国内高校中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地质工程专业名列其中。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是在原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探矿工程”两个专业的基础上,经过50余年的艰苦奋斗发展起来的,设有工程地质和岩土钻掘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自201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批本科招生,投放一本招生计划的省、直辖市数量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11个增加到2014年的23个;近三年该专业的第一志愿平均填报率达到165.43%。

地质工程评估小组与评审专家合影
四、“生源质量提升工程”实现突破
2015年是国家深化考试招生改革的起始之年,包括四川省在内的多个省份推出了招生改革试点措施。在此背景下,我校生源质量工程再获突破。
2015年3月,我校新增风景园林、劳动与社会保障、应用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并纳入2015年招生计划。在招生阶段,测绘工程、环境工程等18个专业分别获批在相关省份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实施一本招生的省份和专业由2011年的11个省8个专业扩展到24个省份37个专业,一本专业招生计划超过总计划50%以上,全年共录取新生7995人。其中,录取重本线上考生5771人,比2014年增加1582人,占普通本科招生人数的89%,比去年增长20个百分点,实现了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双突破。

招生咨询工作现场
五、7275台空调落户理工
2015年7月1日,十余辆满载空调的大货车驶入我校,这也标志着我校自2015年3月启动的为学生宿舍免费安装空调的民生工程进入实质性阶段。学生宿舍空调采购安装工程是学校2015年的重点民生工程,为改善学生宿舍居住环境,学校共计采购7275台空调,涉及金额约为2500万元左右。

空调运送车队进入校园
六、我校新增两个一级学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议权
2015年8月27日,四川省教育厅同意授予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授(研究员)任职资格评议权、法学学科副教授(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议权。
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评议工作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2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获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议权,是近年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目前,我校已有5个学科拥有教授(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权,有16个学科拥有教授(研究员)任职资格评议权,有11个学科拥有副教授(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权,有20个学科拥有副教授(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议权。
七、“四川盆地及周缘优质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协同创新中心”
获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由我校牵头并于2015年5月申报的“四川盆地及周缘优质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第三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在页岩气生成与演化过程、页岩气储集保存条件与富集机理、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与标准等研究领域独具特色,并在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与应用转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综合评估中获佳绩
2015年12月1日,在全国博士后工作会议通报的当年全国博士后综合评估结果中,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优秀等级。
此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评优秀等级,是1991年我校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来首次被评估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也是本次评估中四川省属高校中唯一有被评估为优秀流动站的高校。这是学校博士后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和突破,标志着我校学科建设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提升,将有力推动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九、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优秀
2015年12月4日,经科技部评估,我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
该实验室具备科研奖励含金量高、科研项目影响力高、纳贤引才成效性高、协同创新关注度高、服务社会美誉度高的特点,总体定位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国土防灾减灾和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需求为导向,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国家目标提供全面的理论与技术支撑。近五年来,该实验室取得硕果累累,也得到了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

实验室现场评估
十、理工新区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落地
随着新区建设工程的开展,我校在2015年中共计完成近10万平米建筑、1.5公里道路、5万平米的总平建设,有效缓解了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的局面。
其中,3月竣工的新艺术大楼成为了传艺院师生的教学大本营,并在理工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新教学楼主体工程于2015年7月圆满完成工程建设顺利竣工验收,并在10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新图书馆工程于2015年8月顺利竣工验收,成为全省首个完成“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建设工程”的项目;新区中心区域总平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该项目的硬质铺装;新区道路管网在8月完成了二环二标、支四路建设,标志着学校新区交通骨干全面完成。

新教学楼全景

艺术大楼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