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地之一,自2012年以来历经3年建设,于12月21日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
12月21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验收会议在九教方桌会议室召开。评审小组成员由国土资源部高咨中心黄宗理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张永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周万村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李永树教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事务中心李何超研究员、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王方国教授级高工、电子科技大学何彬彬教授等七位专家组成。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技合作处罗旭刚处长、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技合作处刘宇副处长、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张辉旭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郭进义副巡视员,我校校长倪师军教授、副校长刘树根教授、相关学院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分别由罗旭刚处长和黄宗理研究员主持。

会议现场
倪师军校长对到会领导、专家、合作单位代表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感谢他们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高效结合了成都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以做大做强为信念,在地学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起到了领军作用。自开展共建以来,实验室建设在各方关心之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科研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且开始走向将前沿科研成果与应用相结合,开创了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领域新局面。他期待各位专家对实验室的建设给予指导、建议,让实验室能够在现有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我校在该领域中的优势,在未来看准方向、集中力量以取得新突破。

倪师军校长致辞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张辉旭处长在发言中对各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成都理工大学在实验室共建工作中的全力以赴致以诚挚的谢意。他表示,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是国土资源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和重点关注方向,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成果是地学领域和国土资源部的重要突破。该实验室作为国土资源部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推动了以联合、竞争、开放、交流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达到了相应学科领域的领先水平。他希望在下一步的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各合作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充分总结、交流共建经验,认真听取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并预祝验收顺利。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张辉旭处长讲话
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武年教授从实验室概况、科学研究及成果、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和建设计划任务完成总体情况六个方面向到会领导、专家汇报了当前建设情况。

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武年汇报情况
“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前身为“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与应用”实验室,是国土资源部2000年 (国土资发[2000]7号)批准建立的部级重点实验室。2012年国土资源部审批更名为“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
实验室以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科学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地质调查研究院以及遥感与GIS研究所、数字国土与生态科学研究所等为依托,以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支撑,是我国在国土资源勘查、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科学研究和国土资源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地之一。
实验室建立近十多年来,承担完成了数十项国家科技支持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重要科研项目,取得一批有影响的重要成果,已形成了应用“3S”集成技术、地学核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国土和矿产资源勘查、生态环境调查与动态监测、高原机场建设地质勘察、国土资源信息海量异构数据快速采集、存储、计算和服务的云服务体系、地质数据处理与三维可视化等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及其理论,并研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包括中国科学院童庆禧院士、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蒋承菘、原四川省副省长蒋巨峰、原四川省发改委主任解洪,以及来自法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与地区(国内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多批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来访实验室(视察、讲学、科技合作等)。2006年教育部(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组把本实验室作为我校教学科研基地重点之一进行视察。2001年11月与法国空间遥感开发集团(GDTA)合作成功地在本实验室举办“3S”技术地学应用培训班(来自四川省地矿局、冶金局、煤田地质局等30多个单位近60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班),多次与国内有关单位(ESRI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公司、东方道迩科技公司、中地数码科技公司等)合作举办遥感、GIS等应用培训班。本实验室有关成果被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四川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四川日报和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多次报道。
近十多年来,本实验室发挥我校及本学科优势,综合利用“3S”集成技术、地学信息与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地学核信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承担完成国家科技支持计划、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重要科研项目研究及教学工作中,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创新研究成果,形成了相对稳定、优势与特色明显的三个研究方向:地矿勘查与评价空间信息集成技,土地资源利用与监管信息技术,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大数据、云服务体系关键技术。
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自2012年批准建设以来,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7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6项,横向课题24项;公开发表论文269篇,其中SCI论文62篇,EI论文29篇,中文核心期刊及CSCD论文175篇;实验室研究人员获国家发明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19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专利奖金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全国优秀教师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师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5项;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四川省“百人计划”1人。
在开放合作与交流方面,实验室不断寻求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与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巴黎第六大学、巴黎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省测绘局、四川省国土资源厅、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地数码集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联合研究基地。
在汇报结束后,专家组开展了质询答辩并实地考察了位于南翼楼的实验室各单位。在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到会专家对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所取得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验收顺利完成。专家们表示,该实验室在汇集成都理工大学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历经3年建设,以三个特色优势为代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专家们希望,实验室要树立更加高远的目标,在通过验收评估后继续努力,在基础科研领域做到行业领军、国际知名;加强中青年人才培养,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家组组长黄宗理研究员讲话

专家讨论

专家组考察实验室(一)

专家组考察实验室(二)
在验收会议最后,省国土资源厅科技合作处罗旭刚处长在总结讲话中对各位专家的宝贵建议和各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对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表示祝贺。他指出,国土资源部十三五规划即将开始,科技司高度重视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希望各位在座专家加强指导,提出中肯建议。同时他对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未来的工作给予厚望,建议实验室充分结合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建设大局,以理论研究为支撑,更多地参与到四川经济建设中,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做好指导工作。
会后,与会领导、专家、各单位代表举行了授牌仪式。

专家组组长黄宗理研究员和省国土资源厅罗旭刚处长等为实验室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