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赵玉琳,2013年毕业于我校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专业,被推免为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大学成绩平均90分以上,连续四年保持专业第一,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等十七个奖项;研究生期间曾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党支部组织委员、通讯社社长等多个职务,曾获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学年度社会工作奖、物理学院优秀研究生干部。参加ICPS国际物理学生大会等天文会议等多项社会科学活动,其计划环游世界的足迹正在延伸。
人物格言:只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那么即便有时结果和我们的计划不完全一致,也不必沮丧。因为你有能力随时改变方向,并且确信殊途也能同归。
学习模式“三个一”:认真学习每一门课,每节课都坐第一排,一整天泡图书馆。
积累:造一艘自己的“宇宙飞船”
赵玉琳从小就有个星空梦,她希望长大后可以像爱因斯坦一样探索满天繁星背后的奥秘。为了离梦中的星空更近一些,从高中到大学赵玉琳一直要求自己保持最好的状态——认真地学习每一门课,参加对实现梦想有帮助的一切比赛,加入院校学生组织积累经历,参加各种中英文讲座。她在努力收集所有她能够拿到的一钉一铆,为建造她驶向星空的宇宙飞船做准备。
大二的寒假,赵玉琳产生了出国的念头,她打算为自己的飞船引进一些“进口”技术。为了顺利出国留学,她开始按照拿下全额奖学金的标准要求自己。图书馆成为了她的第二课堂,“整天整天地泡在图书馆,累了正好可以翻science、nature,或者天体物理之类的书休闲一下。”大二下学期,赵玉琳开始准备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作为学霸兼学生会干部,学生工作和课程占满了她的每一个白天,她只能在熄灯后搬了小板凳在楼道里背单词,陪着她的只有夜空里时隐时现的星星。在考试前的那个暑假,她复习备战考试整整两个月没有回家:“两三点睡、七八点起,经常在沙发上伴着老鼠的叫声入睡。我想我是疯了,但那是为梦想而疯狂!”
书读多了,赵玉琳开始感到仅以书本做阶梯,她离星空还是太遥远。为了丰富学术经历,大三寒假她去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实习,学习了很多有关中子星及暗物质暗能量的知识,学会使用数据库、用Latex写论文、用origin作图等等研究技能;为了更好地练口语,她报名并如愿被录取为六名中国区代表之一,参加了2012年俄罗斯国际青年论坛。“我深受震撼,每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且都有着实现梦想的信念和过人的能力。我们在一起讨论世界局势、各族文化、前沿科技、经济发展、媒体舆论等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各种可实施的方案和有意义的项目,推动青年力量融入社会。在那里,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了在我们青年人身上的责任,和我们可以创造的未来。”在那次论坛上,赵玉琳结识了一群有志青年,一群可以“一起努力让世界更美好”的伙伴,也许他们追逐的不是同一片星空,但赵玉琳幸福地感受到,奔跑的路上,她不是一个人。

与“希格斯玻色子”发现团队领导者Joseph Incandela合影

赵玉琳在Migrant Chidren Fundation(MCF)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两年
摘星的路并不总是朝着赵玉琳设想的方向延展开来的。一个北大天体物理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推免生的机会急刹车般地停到了她的面前,而这时她已经大四了,已经为出国留学准备了将近3年。
赵玉琳在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后,决定抓住这次机会。从决定保研到离北京大学的推免申请截止日期只差四天,在这四天的时间里,她完成了所有材料的准备工作,并按时寄达。然而这小小的准备只是她保研路上的开端,在随后去北京面试的过程中,她更是面临着准备不足、面试延迟等等压力,但凭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机辨的思维、流利的英语、平时积累的大量天文方面的知识,最终,这个始终梦想摘星的女孩如愿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天体物理专业。
“我寝室的室友笑说我的北大是泡脚时泡出来的。因为在大二大三时,由于我有风湿,每天都要用很热的水泡膝盖半个多小时。由于无聊,我就边泡腿,边看有关宇宙的科普影像。比如优雅的宇宙、霍金的宇宙之类,还有麻省理工的力学、电磁学公开课等。记得北大面试时问到过一些涉及课外知识的问题,我的‘答案库’都是自己每天半小时科普搜罗来的。”
赵玉琳觉得这是自己的幸运,而她又这样理解幸运——“面对出国深造和国内推免,我有选择的权利,更有选择的能力。可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这些努力,我才能够在之后很短的时间内被保送北大直博,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结果。”

与著名天文学家Sunyaev合影

与欧洲宇航局登月宇航员Reinhold Ewald合影
旅行:拥抱世界,拥抱星空
拥抱星空,不只需要一艘飞船,更需要一种开放的胸襟,一种探索未知的欲望。
“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读书和旅行就能让我们畅游宇宙。”这是赵玉琳的“名言”。如果说读万卷书帮助她挣脱了时间的束缚,那么行万里路则是她冲破空间束缚的法门利器。
受科幻小说中虫洞的影响,赵玉琳产生了环游世界的想法。从国内到国外、从亚洲到欧洲,她以搭车、沙发客的旅行方式,用自己一笔笔的奖学金支付了大学期间所有的旅费。
“我每次出国旅行,都得到了各国的沙发客对我的帮助,而为了回报他们,我后来也开始接待沙发客,带他们游览成都美景,给他们讲述中国文化。”赵玉琳说她很享受和不同国家、不同沙发客的交流,这不仅“借别人的眼睛看了世界”,还有提升英语口语水平的“福利”。而一段段独自旅行的考验和困难,也锻炼了她对未知事物的承受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冷静心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被解决的”。说这话时的她,颇有些运筹帷幄的大将风范。
本科毕业后那个暑假,赵玉琳就已经按照自己周游欧洲的清单游历了欧洲诸国。旅行,不仅让赵玉琳结识了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朋友,通过跨文化的交流还让她更有包容力和理解力。收获开阔的人生观,令人更能体会人间冷暖、懂得感恩,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凭海临风
星空因梦而明亮
未名湖畔,星空梦圆。
回忆起追星路上的点点滴滴,赵玉琳感触最深的有两点:其一,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永远别指望临时抱佛脚;其二,实现梦想要循序渐进,一蹴而就的那是白日梦。“如果你有一个梦想,命名为C,打算三年内完成。从后往前推想,如果要实现梦想C,也许第二年就要先做到B。要实现B,就要先要做到A。那么你就应该怀揣着这个梦想,从A做起,一步一步去实现C。现实中的步骤可能会更多,不过当你有了目标和计划之后,就会清楚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即便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这些不确定因素也恰恰能不断地矫正自己在当前的位置对目标的瞄准度,向之前进。”
一路走来,赵玉琳觉得正是因为她的勇气和坚持,她的梦想才最终得到了丰厚的馈赠。因为有读万卷书的梦想和孜孜以求的坚持,让她最终获得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推免生的机会;因为有行万里路的夙愿和探索未知的勇气,即将硕士毕业的赵玉琳,不仅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更游历了俄罗斯、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邻国风光,更游历了欧洲诸国,感受西方的人文氛围……她说世界越走越大,环球之旅的计划不会间断。目前她还已计划好了自己7月份欧洲之旅的所有行程。
探索冒险精神、对梦想固执的追求、强大的好奇心,以及对生活快乐美好的向往,赵玉琳觉得它们就是她的翅膀,带她飞翔。
资料来源:学生工作部(处)“成理思政”微信公众号

参加空手道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