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十佳”系列报道
彭培好:园林路上的开拓者

人物名片
彭培好,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园林系主任,成都理工大学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农业地质专委会主任。曾先后成功申报园林(学士学位点本科)、自然地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农业信息化(硕士专业学位点)、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点)、第四纪地质学省级重点学科。主持、主研国家、省部级等各类课题近100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 5篇,EI 7篇,CSSCI 2篇,CSCD50 余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6部、教材2部。曾先后多次获得“成都市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成都理工大学优秀教师”、“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先进个人”、成都理工大学“育人十佳”等荣誉称号。近5年来,在因工受伤未痊愈的情况下,仍兢兢业业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来到彭培好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的西藏植被类型图,桌边立着他所带的研究生为其临摹的小像,栩栩如生。温暖的阳光照进这个幽静的小屋,爬山虎趴在窗前,一切都显得静谧而闲适。不大的办公室,所有的布置却井然有序,颇有一番园林的韵味。
热爱只因那份缘
飞机在成都降落的时候正时值3月,黄灿灿的油菜花和迷人的芬芳让彭培好满心愉悦。他一下飞机便被这幅美景深深地吸引。正是这“一见钟情”,让这个青年和自己许下约定:将来一定要到四川做植物学和生态学研究!1963年,彭培好出生在山东省诸城。这个被青山绿树环抱的城市,让他在幼年时就对大地、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和园林便有着一份难分难舍的情愫。
本科时期,彭培好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主攻植物学。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彭培好对植物的研究越发地感兴趣,于是他后来选择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深入、系统地开展植物学、生态学的学习和研究。
“当时我正在读研究生,刚好中国科学院林业所有一个科研项目的活动,我觉得我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彭培好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他们乘坐的飞机从北京到成都,再转机到西藏。飞机在成都降落的时候正时值3月,黄灿灿的油菜花和迷人的芬芳让彭培好满心愉悦,他一下飞机便被这幅美景深深吸引。正是这“一见钟情”,让这个青年和自己许下约定:将来一定要到四川做植物学和生态学研究!就是这动人的一念,让彭培好开始与成都结下了缘分。199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他来到了四川,就职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后简称为“省林科院”),从事森林和地质相关的研究工作。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彭培好将工作重心转向地植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于是进入我校攻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博士学位。读博期间,专业知识的积累使他进一步树立起了大地学思想,将大地景物规划及土地复垦设计等与地学相关的内容纳入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而这也成为我校园林专业的办学特色。
经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深入学习,2002年初彭培好正式开始在成都理工大学任教,从此,园林系在他的手上慢慢“成长”起来。2002-2005年,彭培好完成了对地理学本科专业的组建。2003年,在国家园林专业人才匮乏的背景下,他主持申报了园林专业。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本科教学评估,他也获得“本科教学评估先进个人”称号。翌年,园林专业也获得了我省首批“农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项目省级立项,这成为我校园林专业建设的里程碑。在园林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彭培好带领园林专业教学团队,在2014年成功申报了“风景园林硕士点”,该点预计于2015年正式招生。
风风雨雨,“园”定一生。几十年一路走来,彭培好把他最美好的年华“浇灌”在园林事业里,而他对园林专业的热爱和坚守还在继续。
胸怀“园林梦”
彭培好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园林梦”,这便是努力完善理工园林专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园林人才。“园林梦”的实现在于平时一点一滴地付出。2009年7月,彭培好带领四个研究生再次到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工作。因高原反应导致身体不适,在拉萨往珠峰的途中摔伤,造成了腰椎的压缩性骨折,只能中途折返去医院进行治疗。两个月后,腰伤有所好转的彭培好刚出院便又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2010年申报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时候,学院知道彭培好腰伤未愈,就挪了院办的一个大沙发到他的办公室,还半开玩笑地说:“彭老师累了,你就躺在沙发上指挥。”于是,彭培好忍受着腰伤未愈的折磨,顽强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我校的园林事业默默地耕耘着。他和他的团队正是围坐在那张沙发上,仔细分析国家对申报专业的基本条件,选择具有专业代表性的高等院校进行调研,针对性地分析我校申报专业的条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最终成功申报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彭培好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园林梦”,这便是努力完善理工园林专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园林人才。在成功申报了园林专业后,他并未松懈。“是否沿用北师大教材”,“能否出版适合西南地区环境条件的精品教材”,即使在休息时间,他的脑袋里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特别是园林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学生就业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他在园林专业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获得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园林梦”的实现在于平时一点一滴地付出。为了整理资料和讨论课题,彭培好常常和他的研究生奋战到深夜,在办公室熬夜也成了家常便饭。“有一次,时任地科院副院长何政伟在晚上一点左右,给我们送来了夜宵,当时我们深受感动,觉得所有的艰辛和劳累都算不上什么。”彭培好告诉记者。
即使受伤,也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即使劳累,也愿意和同学们并肩奋斗。胸怀“园林梦”的彭培好用自己的行动缩短着和梦想之间的距离。
学生心中的大“暖男”
彭培好面露微笑地说:“我也能焕发金黄色的光芒。”在学生的眼里,彭培好是一个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老师。“他是我们心中的大‘暖男’,无论问什么问题,他总是笑眯眯的,虽然有时不太听得懂他的山东话,但是他的微笑总是让人觉得很温暖。”园林专业大一学生代赟说到。
彭培好的“幽默细胞”也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次主题为“班风建设”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合唱了一首名为《和你一样》的歌曲,其中一句歌词是“一样的青春,焕发金黄色的光芒”,彭培好面露微笑地说:“我也能焕发金黄色的光芒。”这引得全场学生捧腹大笑。同学们告诉记者彭老师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予了他们许多正能量。
对于教学,彭培好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到峨眉山实习的园林专业同学按要求都要写一份实习报告,为了让学生认真思考所学所得,激励同学们更好的完成实习报告,在每一次实习结束后,他都要对本次实习报告进行一个评奖活动。对于实习报告质量高的同学,彭培好都会给予奖励。
在硕博研究生的培养中,他遵循着他的教育理念。“他是一个在学术上很严谨,但在生活中很随和、平易近人的老师。”园林系第一届本科生、彭培好指导的硕博士生李景吉同学这样说道。
如今,当初风华正茂的青年已人到中年,而当初许下的愿望一直没有变。彭培好还是执着地坚守着最初的梦想,用他的勤奋、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着学生,用他的专业、博学指导着更多心怀理想的青年,带领着他们去实现共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