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原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始建于1956年,设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经全院教职工四十余年来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和历届校友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于1982年获准为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建设成为国内油气地质学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以该重点学科为依托,于1992年建成“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4年又申建了石油工程专业(油藏工程方向),相继1996、1998年建成油气藏开发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经1998年国家对学科的调整,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与相关专业合并为“资源勘查工程”二级学科,相应的博士、硕士授权点与相关学科合并为“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2001年获准设立“****”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经教育部重新审定,“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又获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1月更名为能源学院,现主办有“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藏开发工程”两个硕士、博士授权点及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地质工程”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方向和“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学科工程硕士授权点。
能源学院现设“石油地质系”和“石油工程系”及“石油工程实验中心”。石油地质系的本科专业培养方向为“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勘查)”和“能源经济与贸易”;石油工程系的本科专业培养方向为“石油工程”和“石油软件工程”。本院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14人(含博士生导师9人、50周岁以下的教授9人),副教授19人,讲师6人。有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4人破格晋升教授、副教授,1人获霍英东教学奖,1人为国土资源部百名跨世纪人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获四川省十佳优秀教师,1人获四川省优秀专家。一批青年博(硕)士学位获得者成为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主要骨干,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有开拓精神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近二年来,我们通过专业调整,正加大改革力度,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对外交流能力强、有创造性意识和潜力的跨世纪人才、创全国名牌学院和名牌专业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加强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国际联合,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深入探索。
近十年来,我院根据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的有关精神,全面探索教学改革,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在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外语、计算机、经济分析、科技管理方面的教学和实践环节;编写教材16部, 其中2部获部、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展,形成了基础地质与石油地质、石油地质与石油物探、石油勘探与石油开发相互渗透的有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5次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和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多次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八十年代以来,我院承担国家“六、五”~“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项目以及横向协作项目21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00项;出版专著3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40余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文章100余篇。1992年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建成“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使我院在储层地质、复杂油气藏 形成理论与勘探评价技术、碳酸盐岩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及油气聚集规律、排水找气、裂缝型油气藏评价预测、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分析、盆山耦合关系、油藏地球化学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或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水平,并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石油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