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才贝教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1-21



才贝(1976—),藏族,青海贵德人。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藏族文化、影像民族志、朝圣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
在本学院负责课程《民族学经典导论》《中国藏学研究专题》《影视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等。
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于西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读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攻读西北民族大学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艺术,获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学位;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攻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族文化史,获藏学博士学位。
研究兴趣:持续关注藏族地景及圣地研究并主持相关国家级研究项目,取得初步成果。学术思想活跃,多次参加民族学及藏学研讨会,积极增进学术交流及对话。作为本校“藏传佛教与喜玛拉雅研究中心”成员,赴尼泊尔加德满都田野调研,逐步推进海外民族志的撰写与深入。主持、参与多项社会现实问题研究,深入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广大藏区,田野调查经验较丰富,较为了解藏区的实情,关注藏族宗教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关注当前藏区突出的社会问题。
代表性科研成果:
专著:
1.《阿尼玛卿山神研究》,民族出版社,2012年。
2.《青藏高原山水文化·阿尼玛卿山志》,中国藏学出版社,2018年。
论文:
1.《一个藏族牧村的日常表达:一项来自青海省贵德县都秀村的人类学考察》,《中国人类学评论》,2012年第21辑。
2《后藏乡村的宗教美学实践:以西藏日喀则地区艾玛乡为例》,《西藏艺术》2013年第4期。
3.《试探阿尼玛卿山神与格萨尔的关系》,《青藏高原论坛》2013年第3期。
4.《作为一种文类的煨桑颂辞研究:以青海果洛班玛地祗“雍仲吉则”为例》,《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5.《论藏区冬虫夏草的交易模式:以青海果洛藏族自治虫草的流动为例》,《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
6.《< 老狗>:藏族知识分子电影》,《西藏艺术》2015年第1期。
7.《西藏如何“重”印度?——吐尼?胡伯专著< 圣地重生:朝圣和印度佛教的藏族再造>评介》,《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8.《论后藏“望果节”仪式结构及象征意义》,《思想战线》2015年第5期。
9.《论人类学视阈下藏族艺术的当代表述——由万玛尖措现代舞剧〈香巴拉〉所延伸的断想》,《西藏艺术》2016年第2期。
10.《藏族“央”概念探析——以阿尼玛卿“央拉”为例》,《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3期。
11.《论加德满都博达(Bodhnath)圣地的讲述及实践》,《中国藏学》2017年第3期。
12.《人类学如何研究艺术——读桑吉东智< 乡民与戏剧:西藏的阿吉拉姆及其艺人研究>》,《青藏高原论坛》2017年第4期。
13.《凡人之身奉尘刹,菩提之心怀天下——多元社会重温喜饶嘉措大师》,《青藏高原论坛》2018年第4期。(合作,第二作者)
14.《一部“热”社会的“冷”电影——致万玛才旦< 撞死了一只羊>》,《西藏艺术研究》2019年第2期。
主持科研项目:
1.主持2014年国家社科项目“藏族跨区域神山朝圣及国内外影响研究”。
2.主持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社会变迁中藏族山神信仰与农牧社会秩序”,已结项。
3.主持青海民族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项目“尼印神山考察”,2016年。
4.主持青海民族大学校级课题“青海农牧社会的变迁——以果洛虫草的流动为例”,已结项,2013年。
5.主持2014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委托项目“中国山水文化”的子课题“阿尼玛卿志”。
6.主持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
7.主持2016年校级项目“尼印神山考察报告”,已结项。
8.主持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校级项目“尼泊尔人类学研究英文文献述评”,已结项。
获得奖项:
1.专著《阿尼玛卿山神研究》,获2013年青海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获2013至2014年度小岛奖励金。
3.入选2016年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创新教学科研骨干。
4.2015年获第十三届青海“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关话题/社会学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