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 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8-11

 (095103) 农业资源利用 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应用、开发、设计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年限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生产性,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含研究实践及报告6学分),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6-12月实习实践训练。

 

(一) 课程学习

课程包括公共课(核心课)、必修课、选修课及补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4学分。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第一外国语

90

90

 

3

1

外国语学院

 

自然辩证法

32

32

 

2

1

马列教研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6

16

 

1

1

马列教研部

 

农业传播学

32

32

 

2

1

经管院

 

农业政策学

32

32

 

2

1

经管院

 

农业推广学

32

32

 

2

1

农学院

 

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

32

32

 

2

1

生态院

 

农业资源利用技术

32

32

 

2

1

生态院

 

新型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32

32

 

2

2

生态院

 

农业资源信息技术

32

32

 

2

2

生态院

 

 

农业资源污染与防治

32

32

 

2

2

生态院

 

盐渍土资源利用与改良技术

32

32

 

2

2

生态院

 

新型肥料的开发与管理

32

32

 

2

2

生态院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32

32

 

2

2

生态院

 

1.公共课:(12学分)

本领域的公共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修完该部分的全部课程。

2.必修课:(8学分)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必修课为本领域的主干课程,是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和前沿性研究。本领域的必修课程由培养单位组织安排,研究生必须完成该部分的全部课程。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二学期开设的课程须在开学至4月中旬前完成。

3.选修课:(4学分)

选修课程由各个培养单位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工作需要自行确定。选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可以多选。选修第二学期开设的课程须在开学至4月中旬前完成。

4.跨专业学生需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3门,不计学分;具体课程由导师与学生确定,上课方式为跟随本科生上课。

(二)实践环节(6学分)

全日制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从事累计6—12个月的实践学习,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学习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并且定期检查顶岗实习情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实践期满通过考核者,可计6学分。

(三)其它必修环节

全日制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除了完成规定的最低应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外,还必须完成以下必修环节:包括中期考核(含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第一个月完成;论文中期报告(或文献阅读、实践报告)等。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生产实践,要以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论文应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本校,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或者实践基地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七、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必须是经导师指导小组指导和认可,由攻读学位者本人完成。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对研究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进展,成果应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或对生产管理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八、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毕业(学位)论文答辩者,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获得农业推广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硕士专业学位。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