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中,张佐刚从若干重要概念入手,从大学的专业与专业定向、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和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教与学模式改革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技能能力,并概括总结了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和操作方式。

张佐刚作报告
张佐刚表示,作为有行业特色的地方院校,应用型一直是我们的使命。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普及化,本科应用型教育及专业教育内容方式等发生了变化,从教育的更高要求出发,明确当下应用型的内涵,改革教与学模式,是我们很多大学要做的工作。学校办学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这是非常符合学校办学使命和社会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期望。
张佐刚指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学哪些内容、具备什么技能和能力、能在哪些领域、从事什么性质工作。社会专业类有时领域很大,我们要覆盖哪一部分,要覆盖的这部分,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能力,就是专业培养目标。
张佐刚强调,教与学模式在不断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理解与掌握不同的教与学模式,在教学的不同场景应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式,这是教师的一个基本技能。 没有任何一种教与学的模式可以适应所有的教学与学习场景。他围绕教与学模式提出参与式学习、个性化定制式学习、项目和问题导向性学习、合作学习、兴趣引导式学习、创造和创新能力养成式学习、采用适当的学习工具学习、混合式学习、真实环境引入的情景式学习、教授给学生认知技能式学习、友爱式学习、移动学习、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开放式学习、非正式学习等17点倡议。
林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张佐刚教授的报告概念清晰、逻辑严谨、分析透彻、观点鲜明、层次递进、内容丰富。报告内容对我校应用型转型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全校上下要认真领会本场报告的主旨与精神,并以此为指导,高质量地开展好后续的教育思想大讨论。

林峰主持报告会
张佐刚教授的报告让与会人员对应用型大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为我校应用型转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深刻启示与思考。(文字/周驰 李朔 图片/李加禾 责编/徐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