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中午,我校第十七届水稻收获节在稻田景观区举行。本届收获节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稻香校园筑辉煌,70华诞共成长”。

学校党委书记董玉宽,校长阎卫东,校党委副书记宁先圣,校纪委书记王利印,副校长李宇鹏、冯国会,党委常委、统战部长曹传明,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晓雁出席活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国立工业与管理大学副校长奥利嘉?桑瑞娜?彼得罗夫娜,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周晓东,我校土木学院工民建1998届校友刘超飞、2004届校友李晓权、2008届校友郝帅应邀参加活动。学校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师生代表、建大附属小学学生代表等600余人参加活动。本届收获节由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工会、校团委、后勤服务集团主办,土木工程学院承办。收获节在喜庆欢乐的开场舞《收获建大》中拉开帷幕。

董玉宽在收获节上致辞。他代表学校党委对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辛勤管理维护稻田,做出积极贡献的师生员工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表示,学校“同育一亩田,共筑青春梦”的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启动以来,广大师生在稻田培育中通过播种,体验到了劳作之苦,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意识。通过稻田日常维护,体验到了“拔节育穗” 的成长,传承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开展收割活动,大家真正体会到了劳动与收获的喜悦!
董玉宽结合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总要求,就学校文化育人工作,提出三点意见:
一要为稻田景观赋予新的时代教育内涵。以建大稻田生态景观建设为推动,促进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巩固校园景观育人文化特色。二要持续打造景观育人文化。进一步发挥“十大文化”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和引导广大学子,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三要扎实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及建设工作。要充分依托特色校园景观的深刻内涵和教育意义,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推动三全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活动中,阎卫东将象征着建大稻田文化的“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稻田精神旗帜,从本届收获节承办方土木工程学院传承至下一届稻田插秧节承办单位建筑学院,完成了旗帜交接。


学校领导和与会嘉宾为“同育一亩田,共筑青春梦”主题劳动主题活动的优秀组织单位颁发了纪念品和证书。



周晓东收获节上致辞,表达了对建大师生辛勤耕耘、热爱劳动的尊重和认可,号召我校师生树立为国为民理想,发挥专业特长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土木学院负责人代表承办方致辞。
校友代表、学生代表还现场表演了舞蹈、诗朗诵、《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快闪等节目,表达了对水稻丰收的喜悦、对学校的热爱和对伟大祖国七十华诞的美好祝愿。董玉宽宣布稻田收获节正式开始后,参加活动的学校领导、校友代表、在校师生代表,纷纷下田共同收割水稻,体验农耕文化,共同上了一门劳动教育课。大家在稻田里奔波忙碌,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等媒体到现场采访了本次活动。





本届收获节正值学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学校将初心和使命融入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切实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今年5月,学校启动了“同育一亩田、共筑青春梦”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将校内稻田景观划分成“责任田”分配给各个学院,为师生搭建劳动实践平台,让广大师生积极开展水稻的播种、管理、收割等各项劳动实践。春种秋收,半年来,建大师生辛勤耕耘,全情投入水稻成长与收获过程的劳动,在插秧、浇水、灌溉、防虫、施肥、收割等日常田间管理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学校的稻田景观成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文化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特色示范区。
十一前夕,曾为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题词“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荣获“共和国勋章”。消息传来,沈阳建筑大学师生深感振奋,广大干部师生开镰收割水稻,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丰收,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同时也是以实际行动向袁隆平院士致敬,努力成长为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撰稿:孙红 李楠 摄影: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