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北 大 学 概 况
东北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校园南滨浑河,北畔南湖;学校占地总面积2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东北大学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先后迁徙北平、西安、四川等地。在此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1949年2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了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60年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1993年3月8日,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1998年9月,东北大学由原冶金部属院校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并实现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共建。
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国家重点大学。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秦皇岛分校、基础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理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体育部以及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校设有53个专业,有170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另设MBA、MPA、工程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1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设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东北地区中心设在东北大学。学校现有教师200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特聘教授9人,博士导师218人,教授328人、副教授619人;现在校博士研究生2169人,硕士生7102人,普通本科生20739人。
东北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在保持和发扬面向基础产业的冶金、材料、矿业、机械等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大力支持和发展计算机、自动化等高科技新兴学科,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首次开展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评估中,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荣登该学科榜首。
东北大学不断强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现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以及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十五”以来,我校教师承担多项教育部教改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1989年以来,东北大学共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
“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250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0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2006年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数量居全国高校第4位。获得国家专利207项,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4211篇。学校充分利用科技、人才优势,以孵化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服务社会的坚实支撑点,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1995年,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被确定为当时唯一的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7年,学校自动化中心被确定为国家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9年,设立了国家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大学科学园是我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2000年,东北大学科学园成为国家首批15家大学科学园试点建设单位之一。
东北大学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学校先后同美、日、英、德、法、意、俄、韩以及台湾、香港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2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邀请了2000多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和合作科研。共聘请591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东北大学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先后选派教师1600多人(次)出国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促进了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东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视,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以及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岚清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莅校视察。
面向未来,东北大学将抓住机遇,办出特色,为建成“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
东北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报名须知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标准。
4、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6、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拟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的领域工作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2)已修完拟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
(3)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在拟报考学科领域具有较丰富的成果。
(4)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学科或导师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
7、现役军人报考,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8、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按教育部有关政策要求办理。
三、招生类别
博士生的招生类别分国家计划内招生和国家计划外招生两种,其中国家计划内包括非定向生和定向生;国家计划外包括委托培养生和自筹经费生。
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博士生,由国家财政拨款进行培养,学习方式为全日制。非定向生在学期间享受普通奖学金,毕业后根据国家需要自主选择工作单位。
国家计划内定向博士生,由国家财政拨款进行培养,采取全日制或在职兼读的学习方式。在录取前,学校与其所在单位签订定向协议,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属于定向原单位人员,其工资关系和人事档案仍保留在原单位,并享受原单位规定的待遇,毕业后按协议要求回定向原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