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析是材料凝固过程中的经典科学问题,它的出现已有上千年历史,而其基础理论的建立是在上世纪60年代,核心思想是自然对流驱动偏析。该理论认为钢的偏析主要是由硫、磷、碳、硅、锰等元素导致的,控制偏析的主要手段是抑制流动。而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上述理论对大尺度钢铁材料偏析形成的解释存在很大争议,而且无法有效控制偏析。本项研究成果揭示了氧在钢中的神秘作用,发现氧化物夹杂是偏析形成的核心,从而发展了经典偏析形成理论,实现了偏析控制的重大技术突破,为核电等重大工程用大断面钢铁材料的偏析控制,提高质量找到了新的途径。
自然出版集团将该项研究工作作为亮点在其新闻平台上进行了发布和评述,题为:“钢的制备:向完美铸造迈进!”。
评述指出,“本周《自然通讯》报道了钢在铸造过程中质量恶化的一个新机制。这一发现可能导致钢的制备发生改变,从而对全球每年5000万吨钢锭、特厚板和大铸件的制造带来直接效益。
钢是由不同含量的元素组成的合金。引起制备早期失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材料凝固过程中的成分不均匀分布,即偏析。产生偏析的某些原因已为大家所了解,如铸造过程中的对流,而对它背后产生机制的解释仍不清晰,一直存有争议。
李殿中和他的同事们揭示了一个新机制,他们发现氧和轻金属形成的复合夹杂物引发的流动驱动了铸造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在单重高达650t的系列大钢锭的实验中,证实通过减少氧含量可以避免偏析。因此,控制氧含量来改善钢的质量是个非常有前景的方法。”
2015年Nature Materials杂志第一期对此成果的报道
![](http://www.imr.cas.cn/xwzx/kydt/201411/W020141126299285124218.jpg)
图1 百吨级铸造钢锭
![](http://www.imr.cas.cn/xwzx/kydt/201411/W020141126299285149888.jpg)
图2 热处理中的百吨级钢锭
![](http://www.imr.cas.cn/xwzx/kydt/201411/W020141126299285159316.jpg)
图3 夹杂物浮力驱动通道偏析演化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