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测定微乳液的粒径、表面张力、含水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MEs进行全方位表征。结果表明,获得的ME是具有透明特征的稳定系统。粒度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ME的末端羟基与氧乙烯单元的氧原子或ME的末端羟基氢键合,导致在红外光谱的高频区域出现峰。在修复PAHs土壤的过程中,-OH,-C-H,R-COO-,-C-O官能团被激活(图1)。当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 1:1,(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FAME )= 8:2且土壤:MEs(w:v)= 1:4时,对石家庄焦化厂及首都钢厂中的16种PAHs去除效果可达90.1%和89.7%。与吐温 80(Tween 80)或曲拉通 100(TX-100)相比,ME产生的油水界面更大(图2)。助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FAME和水之间的偶联剂,可通过增加总界面面积来稳定ME。疏水核心有利于多环芳烃胶束中多环芳烃的积累。在这种条件下,随着表观水溶性的增加,更多的PAHs被溶解。此外,该研究回收了废ME中的85.6%的FAME和41.9%的TX-100。最后,该研究对ME处理后的土壤及废液中的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降解和芬顿氧化均可有效降低处理后土壤及废液中硬脂酸甲酯等产物。
该成果以“Formation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based microemulsion and removal mechanism of PAHs from contaminated soils”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9.038)。土壤污染生态组张晓蓉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巩宗强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3010401]及中国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8YFC1801902]的支持。

图1. MEs及其各组分的FT-IR光谱:(a)MEs各组分的FT-IR; (b)不同组分配比下MEs的FT-IR。

图2. 使用MEs优化多环芳烃去除效果:(a)不同组分的MEs处理焦化厂土壤后PAHs在土壤中的残留;(b)焦化厂PAHs土壤去除率; (c)不同组分的MEs处理钢厂土壤后PAHs在土壤中的残留;(d)钢厂PAHs土壤去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