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以沈阳市三环内为研究区,通过计算林冠截留和土壤渗透能力评估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径流存储供给的分布状况,通过产流模型估算了城市的径流存储需求分布状况,然后构建供需指数评估径流调蓄供需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均衡性问题。
研究发现,沈阳市的大面积、连片的径流调蓄补给区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区。沈阳市中心城区径流调蓄供给能力有限且严重分散,而径流调蓄需求明显高于郊区和城市外围地区。随着降雨的增加,径流调蓄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导致径流调蓄供给能力逐渐不能满足需求。沈阳市一环内、高密度居住区和商业区的供需差距最大,是内涝发生的重点区域。通过供需结构分析,可以推断供需指数小于-0.4的集水区是内涝高风险区域。该方法有助于评估城市集水区的径流调蓄能力,为改善区域间径流调蓄供需结构,缓解城市内涝提供了科学方法。
该成果以“Evaluating the runoff storage supply-demand structure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for urban flood management”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景观生态组李春林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刘淼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www.iae.cas.cn/gb2019/xwzx_156509/kyjz/202010/W020201011730018076110.jpg)
绿色基础设施径流调蓄供需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