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天然林生态组研究团队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连续10年的长期动态监测数据,整合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种间异步性、优势树种和土壤养分对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种间异步性(species asynchrony),而非物种多样性,是维持温带森林地上生物量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力,且其影响程度随着森林演替呈增加趋势(图1)。去除土壤养分的影响后,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对老龄林的时间稳定性亦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次生林基本没有影响。研究结果突出了由时间生态位分化形成的种间异步性在调节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物种多样性和树种组成(优势种)对温带天然林稳定性影响主要发生在老龄林的现象。因此,为了维持森林地上碳库的稳定性,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在物种配置时应着重考虑具有强异步性特征的树种。
研究结果以“Temporal stability of aboveground biomass is governed by species asynchrony in temperate forests”为题在线发表于Ecological Indicator杂志,原作强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郝占庆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青促会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

图1. 物种多样性、种间异步性、优势树种和土壤养分对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