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教君站长从清原站基本情况、定位方向、基础设施、研究支撑、工作进展、未来发展六个方面向学术委员会和专家组做了整体介绍。学术委员会成员首先充分肯定了清原站建站以来取得的成就,并对清原站未来发展的定位、研究方向、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给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于未来研究方向:目前清原站的4个未来研究方向基本是从生态系统出发,围绕国家林业重大需求和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设置,但是仍需要分析清原站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体现清原站研究的特色,形成属于清原站且有显示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增加清原站的辨识度,为冲击国际一流野外生态站奠定基础。
关于未来人才培养方向:目前缺乏全球变化对次生林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的科研人员,需要大力培养和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充实这方面研究的实力。
关于未来平台建设:平台建设应与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紧密衔接,平台建设要服务于科学问题;另外,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次生林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研究内容,在正在建设的LiDAR塔群的基础上,于清原站其他集水区内扩建一系列高塔,形成“群塔”,揭示流域尺度的水文过程(包括碳氮水循环耦合、能量流动、污染物行为等)。
随后,清原站学术骨干陈振举教授、闫巧玲研究员、杨凯研究员、郑晓副研究员、朱飞飞副研究员和高添副研究员分别做学术报告,介绍了各自依托清原站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与会专家对各学术报告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与研究重点。
会后,与会人员考察了清原站实验室、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成对试验样地、森林小流域水文观测场等监测和科研样地;并对未来清原站科研管理等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清原站学术委员会是清原站正式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之后(2014年)成立;本次会议是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对清原站准确定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为实现将清原站发展为国际一流野外台站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教君研究员介绍清原站整体情况

向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专家组讨论

学术报告

会议现场

考察科研样地

参会人员合影
附:清原站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 任:刘世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副主任:于贵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朱教君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委 员:尹佟明 南京林业大学
贺金生 北京大学
戴玉成 北京林业大学
黄志群 福建师范大学
王政权 东北林业大学
曾庆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申卫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何兴元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郝占庆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方运霆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秘 书:闫巧玲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