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褚金奎

大连理工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4


褚金奎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
电子信箱:chujk@dlut.edu.cn
更新时间:2014-4-18
其他专业:★微机电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个人简介
1965年生,199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其后历经讲师(1992)、副教授(1993)、教授(1997)、博士导师(1998),其间先后两次到日本的东北大学、近畿大学、山形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

社会兼职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
中国微纳米器件与系统常务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机械设计分会高级会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米制造技术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美国车辆工程师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已完成和正在承担的主要纵向课题有:
1)《平面 空间机构的分析与综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机构结构的拓扑特征、尺度特征及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齿轮连杆机构的分析与综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连杆机构的输出特性及尺度综合的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微机电系统若干关键机械学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6)《微流控芯片通道成形与自动对准装配系统》,863 MEMS重大专项
7)《智能机器人及微机器人的研究》日中合作研究交流项目
8)《多回路连杆机构的输出特性及尺度综合的研究》国家教委归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
9)《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MEMS微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仿昆虫偏振光导航定位原理的微纳传感器关键理论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1)《新型微夹钳的拓扑优化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12)《微型机械电子(MEMS)系统测试计量技术与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3)《BNI融合的微纳传感器及其系统基础研究》,课题名称《仿生微纳敏感器件与智能系统》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14)《微纳结构的功能特性与数学模型》,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15)《仿生光导航微纳器件的设计与制造》,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16)《面向收集环境振动能的压电微电池关键技术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17)《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MEMS微能源和光MEMS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硕博研究方向
1)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
2)仿生微纳传感器和执行器
4)机器人机构学及CAD
5)智能机器人及微机器人。


出版著作和论文
出版著作和论文:
共发表杂志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其中主要的论著有:
(1)Structural analysisand synthesis of Assur Groups with multiple joints ,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No.1,1992
(2)用快速傅立叶变换进行再现平面四杆机构连杆曲线的综合, 机械工程学报,1993年 第五期, 被苏联"机械制造材料与机械零件文献"收录 。
(3) Identification of Isomorphism Among Kinematic Chains and Inversions Using Link's Adjacent-Chain-Table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 No.1, 1994, 被"SCI"和 "EI"收录
(4) 齿轮连杆机构类型综合的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No.3, 1996,被"Ei"收录
(5) Systemics of Assur Groups with multiple joints,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No.8 ,1998,被"SCI"和"EI"收录 。
(6) 带有预定时标平面四杆刚体导引机构尺度综合的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No.5, 1999,"EI"收录
(7) 空间凸轮廓面检测的接触点回归法与误差评定的数学解析,计量学报,No.4
,2003,被"Ei"收录。
(8) 四杆机构轨迹特性与机构尺寸型关系研究,中国科学E辑,No.7,2004,被"SCI"收录
(9)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pler curve properties of a 4-bar linkage and its dimensional type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v 47, No. 4,2004, 被"SCI"收录.
(10)Stephenson六杆机构可动性研究,机械工程学报,No.11,2004 ,被"Ei"收录
(11)基于β辐射伏特效应的同位素微电池理论模型研究,核动力工程,vol.27,No.6,2006 ,被"Ei"收录。
(12) 电热驱动镍微夹钳的设计及制作,机械工程学报,No.5,2007,被"Ei"收录 。
(13)Rapid Nonlinear Analysis for Electrothermal Microgripper Using Reduced Order Model Based on Krylov Subspa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Vol. 9, No. 4, 2008,被"SCI"收录
(14)用快速傅立叶变换进行球面四杆机构连杆轨迹综合,机械工程学报,第44卷,第7期,2008,被"Ei"收录
(15)中国微纳制造研究进展,机械工程学报,第44卷第11期,2008,被"Ei"收录
(16)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test of a novel polarization sensor for navigation,Sensors & Actuators: A. Physical,DOI information: 10.1016/j.sna.2008.07.016,2008,被"SCI"收录
(17)Fourier method to function synthesis of an RCCC Mechanism,Proc. IMechE,J.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Vol. 223 ,2009,被"SCI"收录。
(18)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 SiO2 micro-beams through tensile testing,J. Micromech. Microeng. 19 (2009) 095020 (8pp), doi:10.1088/0960-1317/19/9/095020,被"SCI"收录。
(19) A novel angle algorithm of polarization sensor for navigation ,IEEE Transanction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Vol.58,No.8, 2009,被"SCI"收录。
(20)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oplated Ni Films by Micro-tensile Testing,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Vol. 22, No. 4, 2009,被"SCI"收录。
(21)新型仿生偏振测角传感器及角度误差补偿算法,宇航学报,Vol.30,No.2,2009,被"Ei"收录
(22)Research of radioisotope microbattery based on Beta-radio-voltaic effect, J. Micro/Nanolith. MEMS MOEMS 8(2),2009。被"SCI"收录。
(23)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blue/violet sensitive photodetectors in silicon-on-insulator,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Vol.30,No.10,2009。
(24)A Visual Attention Model for Robot Object Trac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7(1), February 2010, 被"Ei"收录
(25)Numerical atlas method for path generation of spherical four-bar mechanism,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10,No.1 ,被"SCI"收录。
(26) Large area mold fabrication for the nanoimprint lithography using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Vo.53,No.1, 2010,被"SCI"收录。
(27)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ost-buckled micro-bridge beams by micro-tensile testing,Microsyst Technol (2010) 16,被"SCI"收录。
(28)基于傅里叶级数理论的连杆机构轨迹综合方法,机械工程学报,第46 卷第13 期, 2010,被"Ei"收录。
(29)基于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技术的三维微拉伸梁制作工艺,机械工程学报,第46 卷第1 期, 2010,被"Ei"收录。
(30)连杆机构尺度综合的谐波特征参数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








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
1995年评为原机械工业部部级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1996年项目《机构结构的拓扑特征、尺度特征及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
1997年评为机械工业部部级学术骨干
1999年项目《以序单开链为基本单元的机械系统新理论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
2000年项目《齿轮连杆机构结构及运动学的基本理论及新方法的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


在读学生人数
博士8硕士14

毕业学生人数
博士20硕士62

相关话题/工程学院 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