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9年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简介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9-24

2019年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
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简介
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之一,依托"港口协同发展与绿色增长"国家级创新团队组建。中心依托工商管理和交通运输工程两个学科搭建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平台,围绕港航特色,在交通运输企业运营管理及协同决策等领域开展人才培养、科研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心导师队伍由学校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相关学科优秀导师,其他院校著名学者以及大型物流企业的行业专家构成。中心在大连港集团、大连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有研究生实践培养基地。
2019年中心拟面向全国招收工商管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3名、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1名。其中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包含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管理三个方向;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包含港航绿色运营与管理、高效货运与智慧物流、航运大数据管理三个方向。中心研究生的学籍及日常管理归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统一管理,具体的培养环节由中心全权负责。
[培养特色]
中心积极营造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氛围,着力搭建跨学科研究生招生、培养平台,努力探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紧密结合的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强化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控,以点带面,有力推动全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    中心依托“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工程” 两学科共同搭建跨学科、跨学院研究生培养平台,实行单列计划招生,改变以往按学科归属划分院系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通行做法;
    中心通过两个学科主干理论的整合设立跨学科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单学科知识结构;
    中心实施以主学科方向第一责任导师为主的跨学科导师组构建交叉培养方式,突破单导师观念中的学科固化限制;
    中心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牵引,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协同培养制度,打造卓越的“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的研究生培养生态,夯实创新创业导向的研究生多元化培养途径。
    中心以跨学科名家讲座,跨学科自主研究资助、跨学科学术沙龙活动等,突出营造跨学科学术交流氛围。
[培养目标]
充分利用中心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科研项目、研究平台、协同资源等条件,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为提高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经验和示范。力争实现如下指标:
1.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产出质量,其中学术型研究生人均发表1篇A级期刊论文;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人均完成1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
2.基于跨学科的大型科研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满意率居学校各学科前列;加强国际交流,当年毕业生中有国际交流经历的达到30%以上。
[中心优势]
1.高水平导师队伍
中心建立导师动态评估机制,以高于学校导师招生资格审核条件,提高导师队伍水平。中心导师均具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发表学校认定的A级期刊论文等经历;中心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建设若干个多学科交叉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联合指导。
2.多元交叉的对外协同科研环境
中心与理事会成员单位设有若干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的协同研究院,开展涉及管理、经济、信息、法律等多学科交叉的科研项目,中心以此打造一个思维、视野和知识多元化的科研环境。以项目为牵引驱动研究生培养,有利于训练学生团队协作、技术实践和理论创新等多元化能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3.丰富多彩的国内外名家讲座系列活动
中心计划定期邀请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机构的学者、Transportation Research系列等高水平期刊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指定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主编以及知名企业领导人等来中心为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学生视野,认知行业发展前沿,增强学生交流能力。
4. 优质科研创新平台
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港口协同发展与绿色增长")和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理工类"创新团队(“港口低碳智能化及关键技术”),1个大连市社科研究基地(大连企业发展研究基地)。中心下设「绿色港航研究所」、「综合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所」、「交通大数据应用研究所」、「航运金融研究所」、「港航发展与战略研究所」和「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所」6个研究所。中心建有1个「民航业数据分析与安全管理决策」实验室、1个「自动化码头」研究中心、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心与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筹建,致力于绿色增长导向的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解决方案领域创新研究)。另外,中心在大连港集团、大连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有研究生实践培养基地。上述科研平台可为研究生的理论创新训练、行业创新实践、对外学术交流等科研活动提供支撑。
[培养方式]
中心实施以第一责任导师为主的导师指导组联合指导培养方式,并建立多学科交叉培养机制。
1.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工商管理),导师组由一名工商管理学科方向的导师作为第一责任导师,一名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方向的导师,和一名中心协同高校的导师构成,对研究生进行跨学科联合指导。以强化跨学科主干理论课程教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实施以科学研究为核心的学术型研究生考核、监督和评价体系。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在基础课程设计、多学科交叉培养体系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中心侧重系统科研训练,以前沿性、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心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上级别的高水平基础科研项目指导研究生选题及研究,加强学术创新能力培养;中心优先硕博一体化培养,鼓励学生申请硕博连读。
2.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导师组由一名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方向的导师作为第一责任导师,一名工商管理学科方向的导师,和一名中心协同单位的企业导师构成,对研究生进行跨学科联合指导。以强化产学联合培养,培养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实施以创新项目为核心的专业型研究生考核、监督和评价体系。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心协同企业在培养标准制定、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中心侧重行业案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中心依托协同企业科研合作项目指导研究生选题及研究,并指派学生到中心协同企业的实践基地进行一年的实践能力训练、加强基于技术创新的实践能力培养。
[奖助体系]
中心自筹经费在学校和学院硕士研究生奖励资助体系基础上,加大助研费资助力度并设立三类基金如下:
1.中心设立研究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研究生创新实践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育自主创业人才;
2.中心设立研究生国外学术交流基金,资助优秀研究生到中心国外协同单位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国际视野。
3.中心设立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基金,激发学生科研热情,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
[报名办法]
1.请考生认真阅读《大连海事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2.报考专业与研究方向信息,请考生阅读《大连海事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注意工商管理为学术学位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为专业学位研究生。
注:中心网站为http://cicts-dmu.com,微信公众号为CICTS_DMU。
[招生咨询]
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相关招生信息请咨询:
联 系 人:贾老师,韩老师
咨询电话:0411-84728856, 传真:0411-84728486
邮    箱:cicts@dlmu.edu.cn
通信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大连海事大学西山校区机电楼5楼519办公室
邮    编:116026
 

相关话题/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