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老师:没有一次疫情不会结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精神指导下,陈曦老师结合疫情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更新教学内容,以“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直播+微信等软件”为载体,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答疑为辅,配合多种形式的互动和作业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3月2日,陈曦老师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线上教学。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开课伊始,陈曦老师在微信群中做了自我介绍、并附上了个人生活照,开始了与学生的第一场互动。授课中,陈曦老师以直播形式语重心长的说了一段开场白,将学生带入中国近现代史学习的情景,正式进入第一课《导论》章节的视频学习。新课学习接近尾声后,陈曦老师以“没有一次疫情不会结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中华民族永远不倒!”作为结束语与学生共勉,使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触动,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更加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将在学生心中燃烧起来的爱国热情推向了高潮,赢得了学生网上的一片赞许。

李大棚老师:在抗击疫情的历史中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李大棚老师是较早开展线上《纲要》课的青年骨干教师,为了让课程不流于形式,使学生真正按照大纲和教学日历学习,主要采取了“腾讯在线指导+超星课程学习+分段作业练习+互动讨论抢答+集中答疑释惑+个别沟通指导”的教学模式。
鉴于在线教学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情况,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开设直播学习指导,建构章节微视频,提供教材内容和PPT教案,布置作业练习,设置主题讨论、问题抢答以及教师答疑等教学环节和内容,努力使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实效同等。教学中,李老师一开始就以学生们非常关注的疫情为切入点,用历史的思维将近代以来尤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中华民族抗击疫情的历史与当前中国和世界抗击疫情的现实充分结合起来,既回顾了过去的历史,又关注了眼前的现实,用历史照进现实。既全面立体地阐释了党领导各族人民抗击疫情的举措和实效,又引用各方人士抗击疫情的感人视频和世卫组织专家的高度评价,来展示中国的速度、效率和责任。学生们通过学习逐渐认识到中国在这次疫情面前所展现出的高速度和高效率,这些都得益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全国一盘棋的组织优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制度优势、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以及乐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优势,概而言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这更加坚定了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增强了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张海滨老师:青年人应从这次抗疫中读懂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采用超星线上平台系统进行教学,“微视频+测验+主题讨论+专题讲解”的授课模式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大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还可以让老师有效的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与兴趣点,让教学内容更加富有针对性,做到精准思政。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张海滨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一课中以《青年人应从这次抗疫中读懂什么?》为主题,为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恩格斯曾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所以,这次疫情对于中华民族,既是灾难,但也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契机。”……“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与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黑死病、鼠疫、天花、到最近的SARS,每一次斗争的结果无不是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但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斗争的代价却是不一样的……”。张老师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的方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疫情,并通过制度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政治优势”的深刻内涵。学生们则纷纷表示,个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坚决服从国家统一指挥,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蔡静老师:从历史中淬炼抗“疫”教材让“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上,蔡静老师采用“微信群+腾讯会议直播+超星学习通”教学模式,她开篇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哪些重大的传染性疾病吗?”她以“历史视野中的重大疫情及治理”个案谈起,向学生们阐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是“一切为了人民”,只有将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万众一心“送瘟神”。这些都可以帮助同学们树立抗“疫”必胜信心,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人民群众为什么强?科学技术为什么灵?”的道理,让学生在历史启迪中探寻规律、思考未来,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为祖国奋斗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展示了“纲要”课的独特魅力。一周来,已有150余名学生留言感慨,10余名同学自创书画、制作视频吐露心声,展现了海大学子的情怀与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