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辽宁科技大学学科及导师简介(20)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7-05-17


赖仕全,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9年抚顺石油化工学院本科毕业,200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毕业;2005年7月到辽宁科技大学任教。2007年7月晋升副教授,2008年7月任硕士生导师,辽宁省先进煤焦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员。2009年在日本琦玉工业大学先端科学研究作访问学者。2011年起任化工系主任职务。从事煤焦油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方面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煤焦油粗产品精细分离及液相催化氧化合成、煤焦油催化加氢、煤沥青基炭材料、先进性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承担和参与的项目有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鞍山市科技局项目、校级创新团队项目以及国内企业横向项目等。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正在培养8名硕士研究生。已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批授权专利4项。
徐国忠,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9月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毕业。2001年辽宁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读硕士期间师从我国著名煤化工专家周师庸教授,从事应用煤岩学优化配煤炼焦技术和焦炭热性能研究,毕业后留校继续跟导师从事炼焦煤性质和焦炭质量控制研究工作,同时还从事稻壳提取白炭黑提质工作。2004年3月—2008年1月在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读博士,主要从炭/炭复合材料ICVI制备工艺及机理研究,期间参与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预研等课题多项。毕业后后回到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煤化工专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任辽宁省先进煤焦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主要从事煤焦化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煤系新材料开发研究和C/C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
李犇,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7月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毕业,2007年3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11年8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2012年01月起开始辽宁科技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从事石蜡烷烃混合物及芳烃异构体选择性分离、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及催化烷基化反应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国际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2008年-2011年独立完成一项意大利石油天然气公司ENI资助的工业基础研究课题,题目为Adsorption of long chain alkanes on Fischer-Tropsch wax hydroconversion catalysts: an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study。
杨春杰,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炭利用和煤炭转化等方面的教学以及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煤炭气化、煤炭焦化、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应用、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等。近年来承担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有国内横向合作项目、国家863项目子课题、鞍山市科技局项目等。曾在国内期刊和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教材一部。
周卫民,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工学)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高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电化学,煤化学等。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超分子材料,煤基炭素功能材料等研究与开发。作为通讯作者和与他人合作在国际学术论文11篇(SCI收录10篇),与他人合著国际图书一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批1项。获第三届宁波3315计划海外(东京)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

3、环境工程导师简介
  金文杰,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89年东北大学本科毕业,1992年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分配至辽宁科技大学任教;1997-1998年到清华大学进修环境工程专业; 2001年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2003年开始招生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05年考取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书,2008年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证书;2009年晋职为教授职称,现为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2012年任环境工程系负责人和环境评价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生物技术、污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城市污水处理的节能运行技术、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近年来承担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有辽宁省级项目3项、鞍山市级项目4、国内横向合作项目10余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20余项等,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在环境工程、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等核心期刊级别以上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的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磁选柱的研制及推广应用”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级、辽宁省级、鞍山市级科学进步奖、发明创造奖。“焦化废水生物脱氮技术”项目分别获得辽宁省级、鞍山市级科学进步奖。
王喜全,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85年北京钢铁学院本科毕业,1985年于鞍山钢铁公司参加工作;1987年9月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1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鞍山钢铁公司工作;1997年调入鞍山钢铁学院任教至今。2000年起任环境工程专业副教授,2007年起任环境工程专业教授至今。2004年9月在东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职就读博士学位,2011年10月获得东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监测、污水处理;近年来获两次鞍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一次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布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EI及SCI收录各1篇;完成辽宁省教育厅及鞍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各1项,完成与企业合作项目三十余项,获科研经费一百一十多万元。
李丽华,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4年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同年被分配到鞍钢设计研究院工作;2001年考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同年到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任教;2011年起进入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末博士后出站;现任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副教授。从事水污染治理及控制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生物工程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的开发及高级氧化技术。近年来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水体污染治理与科技治理重大专项课题、中法国际合作项目、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科技大学校内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等。曾先后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Technology、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环境科学及中国环境科学等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与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及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