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报】柔性与力量碰撞出的导电载体_苏州纳米所

苏州纳米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柔性可穿戴太阳能钙钛矿电池

  柔性纤维状可编织电学器件作为碳纳米管纤维的重要发展方向,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近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李清文团队在柔性可穿戴器件研究方向取得了新进展。他们采用柔性的碳纳米管纤维作为导电电极,将整个电池采用透明聚合物封装,使得电池稳定性有了大幅提升。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并被国际著名科学新闻杂志New Scientist报道。

  未来将成为穿戴器件重要发展方向

  “从纤维角度看,碳纳米管纤维是一种崭新的纤维材料,具有传统纤维不可比拟的力学性能,也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而且碳纳米管纤维是一种组装结构,内部含有上百万甚至上亿个纳米结构单元,这种丰富的界面特性在能量转换和输运方面具备了独特的优势。”李清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柔性纤维状的电学器件,如纤维状锂离子电池、纤维状太阳能电池、纤维状记忆存储器及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可以编织成各类织物,与人们日常穿戴结合起来,用于制备智能织物。碳纳米管纤维,以其柔性、质轻、高导电及多级界面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柔性的导电电极。

  基于纳米材料发展柔性可穿戴器件是国际上新兴的课题,而纤维类材料与生俱来的柔性和易于同织物编织的特性,使得发展纤维类器件成为可穿戴设备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柔性可穿戴纤维器件开发领域,需要重点考虑的是纤维主体材料的选择和纤维器件结构的设计。我们选用的是一种新型的纤维材料,它是由大量碳纳米管组成的具有良好导电性能且柔韧的宏观纤维。”李清文告诉记者。

  因此采用这种集众多优异特性于一身的碳纳米管纤维作为线型器件的主体材料对于开发可穿戴器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在器件的设计方面,碳纳米管纤维中存在的大量界面,为纤维的改性及功能化提供了可能,使得一些具有功能特性的活性物质更易于与碳纳米管纤维复合,进而得到性能优异的柔性纤维器件。

  李清文说,随着近年来可穿戴设备的兴起,目前国内外对于纤维类器件的研究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特别是纳米碳材料组成的纤维,如碳纳米管纤维和石墨烯纤维,由于其出色的特性,因此基于这种纳米纤维器件的开发,未来仍将是可穿戴器件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

  柔性可穿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李清文研究团队制备的碳纳米管纤维具有非常良好的柔韧性,可以轻易的将其弯折成圆环形状,甚至可以将其打结,这对于发展未来的柔性可穿戴式器件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即便将碳纳米管纤维用钙钛矿包裹后,其柔韧性依然可以很好地保留。

  “我们通过生长工艺参数和生长环境的调节和控制,实现了具有高界面附着力的复合纤维结构,使得纤维器件即便在弯折甚至打结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和高效的光电转换能力。” 李清文研究团队博士研究生李儒说。

  他们在实验中也发现,经过多次弯折虽然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钙钛矿的破裂,但钙钛矿整体并不从碳纳米管纤维表面脱落,说明钙钛矿与碳纳米管纤维表面有很强的作用力,界面结合的效果很好。

  博士研究生相喜告诉记者,对双股加捻的纤维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而言,加捻的圈数会影响两根纤维的接触电阻、光阻挡面积等,因此也会对最终的太阳能电池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不过双股加捻的纤维状钙钛矿电池最大的优势是可穿戴,未来可以编织成各种各样的织物,应用于智能衣服。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会在不同的光照角度下工作,这种转化效率几乎不随光照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它更有利于应用于可穿戴织物。

  实验结果表明,将这种双股加捻的纤维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弯折1000次,电池的性能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表现出良好的柔性。制备出来的电池的柔性是如此之好,以至于它可以轻易的缠绕在一个直径为0.6 mm的毛细管表面,说明此纤维状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未来可以有效地制备成可穿戴的织物,应用于未来的智能织物中。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7-20 第6版 进展)

相关话题/材料 结构 智能 纳米 设计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苏州纳米所在可穿戴纤维器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_苏州纳米所
    作为碳纳米管纤维的重要发展方向,柔性纤维状可编织电学器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柔性纤维状的电学器件,如纤维状锂离子电池、纤维状太阳能电池、纤维状记忆存储器及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可以编织成各类织物,与人们日常穿戴结合起来,用于制备智能织物。碳纳米管纤维,以其柔性、质轻、高导电及多级界面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柔 ...
    苏州纳米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中国科学报】新仿生驱动器诞生_苏州纳米所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获悉,该所陈韦课题组利用制备出的新型碳氮二维纳米片电极材料,成功构筑了具有快速大应变响应的电化学驱动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扑翼飞行、线性运动、蛇形爬行等多种多自由度运动形式的仿生驱动器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自2010年以来,该课题组 ...
    苏州纳米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MaterialsView China】脑肿瘤手术导航—-新型磁共振/近红外荧光双模态影像探针_苏州纳米所
    脑外科手术中,要实现脑肿瘤安全、完整的切除,主要取决于对肿瘤边界的精确界定。神经胶质瘤为颅内肿瘤的主要类型,其分化程度差、增殖及侵袭能力强,呈弥漫性浸润生长、无明确边界,通过肉眼很难将其与周边正常组织区分开。此外,胶质瘤具有较丰富的肿瘤新生血管,并且病灶部位通常与中枢神经血管结构毗邻,不当的手术操作 ...
    苏州纳米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苏州纳米所仿生驱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_苏州纳米所
    离子对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起着核心作用,参与神经信号传递、肌肉收缩调控等生命过程,是器官组织执行复杂而有序微观运动和宏观变形过程的重要基础。因而,研究具有类生物活性的离子响应型智能人工肌肉材料,通过调节离子传输和材料微观结构(分子构象、孔结构、晶格等)应变,实现仿生驱动功能,成为功能仿生材料领域的重要和 ...
    苏州纳米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苏州纳米所在高效冷凝传热纳米界面研究上取得新进展_苏州纳米所
    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近年来已经引起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因为这种新型传热传质界面可用于设计开发高性能相变基热控器件以满足电子器件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研制更节能环保的热泵/空调散热器以及开发其它新型的节能热控系统。众所周知,滴状冷凝相比膜状冷凝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能量输运方式,离散的冷凝液滴相比 ...
    苏州纳米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苏州纳米所在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研究上取得新进展_苏州纳米所
    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近年来已经引起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因为这种新型传热传质界面可用于设计开发高性能相变基热控器件以满足电子器件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研制更节能环保的热泵/空调散热器以及开发其它新型的节能热控系统。不同于常规疏水表面的珠状冷凝液滴重力滑离模式,这种新型纳米仿生界面可实现小尺寸 ...
    苏州纳米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苏州纳米所在非辐射复合速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上取得新进展_苏州纳米所
    以GaN为代表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材料及相关器件中,如何控制和利用缺陷一直是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过去最受关注的是线位错,随着氮化镓单晶衬底的实现、材料中位错密度不断降低,氮化物材料中的点缺陷必将受到普遍关注。特别点缺陷及相关复合体在非辐射复合中所起的作用,对这些物理问题的深入研究是进一步发挥氮化物 ...
    苏州纳米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苏州纳米所直接印刷银纳米线研究取得新进展_苏州纳米所
    近年来,导电金属纳米线特别是银纳米线的应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主要用于制备透明导电材料以及可延展的弹性导电材料。由于金属纳米线的分散特征与传统的溶液型或颗粒型液态体系有较大区别,目前主要采用涂布、喷涂、旋涂等方法获得银纳米线导电薄膜。但这些现有的主流成膜方法并不能直接实现图案化,需要额外增加蚀刻等工艺 ...
    苏州纳米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苏州纳米所基于特异性结合多肽的肺癌干细胞研究取得新进展_苏州纳米所
    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是肿瘤起始、生长、复发、转移、耐药性产生的根源。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预后监测具有革命性的指导意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苏州纳米所朱毅敏研究员课题组以筛选肺癌干细胞特异性结合多肽为基础,建立了一种不 ...
    苏州纳米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苏州纳米所锂硫电池研发取得进展_苏州纳米所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电化学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大,研究人员都在寻找具有更高比能量的下一代二次电池。锂硫电池以硫为正极活性物质,基于硫与锂之间的可逆电化学反应来实现能量储存和释放,其理论比能量可达2600Wh/kg,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的3-5倍,有望被应用于动力电池、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  锂 ...
    苏州纳米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