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属纳米簇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逐渐成为生物传感与生物成像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金属纳米簇通常是由两个至几十个原子构成的纳米颗粒,尺寸一般不超过2nm,介于金属原子和纳米颗粒之间。金属纳米簇具有特殊尺寸,因此连续电子能级会分裂成离散能级使其具有特殊的光学以及电学性质。目前常用的金属纳米簇主要包括金纳米簇、银纳米簇以及铜纳米簇,其中铜纳米簇比金、银纳米簇具备更多的优点,如成本极低、生物安全性高及反应条件更加接近生理环境等。因此,铜纳米簇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探针在金属离子、生物小分子、蛋白质、核酸、酶的分析检测以及细胞成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苏州医工所医学检验室的杨大威等科研人员以DNA为模板、硫酸铜为原料、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合成了铜纳米簇,并基于该铜纳米簇分别实现了碱性磷酸酶及核酸内切酶的活性检测。
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广泛分布在生物膜上的酶,可以催化核酸、蛋白质等分子脱掉磷酸基团。碱性磷酸酶可以参与信号传导、细胞生长及凋亡等过程,同时可以作为肝炎、前列腺癌及骨癌的诊断标记分子。因此实现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超灵敏检测在基础生物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目前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的主要方法为比色法、电化学法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这些方法均需要专业的设备,且灵敏度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发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的碱性磷酸酶显得尤为重要。科研人员首先基于合成的铜纳米簇的荧光特性,实现了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灵敏检测。在这一工作中,碱性磷酸酶的存在,可以将无还原性的磷酸-抗坏血酸水解为具有还原性的抗坏血酸,进而将Cu2+还原为Cu+,接着触发“点击化学”反应,生成长链DNA,以此为模板合成铜纳米簇,通过检测铜纳米簇的荧光信号实现碱性磷酸酶的超灵敏检测。该检测体系的检测范围为0.1-40 U/mL,检测限为0.05 U/mL。
EcoRI核酸内切酶是一种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识别特殊的核酸位点,剪切磷酸二酯键。核酸内切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酶,可广泛参与DNA复制、重组,分子克隆以及基因编辑等过程中。因此实现核酸内切酶活性的检测在基础分子生物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凝胶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色法以及电化学发光法,然而这些方法均具有操作复杂、原料昂贵以及灵敏度低等缺点。因此设计简单易行、灵敏度高的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方法尤为必要。科研人员以双链DNA为模板合成的铜纳米簇作为电信号探针,用电化学手段实现了核酸内切酶活性的灵敏检测。在这一工作中,首先将双链DNA修饰在金电极上,当核酸内切酶不存在时,以金电极上的双链DNA为模板可以合成铜纳米簇,铜纳米簇可以溶解沉积到玻碳电极上,进而可以检测其电化学信号。当核酸内切酶存在时,其可以识别和剪切电极表面上的双链DNA,电极表面铜纳米簇不能生成,即不能检测到电化学信号。因此,在这一检测方法中可以通过检测电化学信号的强弱实现核酸内切酶活性的检测,该检测体系的检测范围为10-3-10 U/mL,检测限为10-3 U/mL。
相关工作已发表(ACS Appl. Nano Mater. 2018, 1, 168?174; Analyst, 2018, 143, 1685-1690)。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ZDYZ201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1929)等项目的支持。
图1. (A)铜纳米簇荧光发射光谱(碱性磷酸酶浓度: 0.1, 0.2, 0.4, 0.8, 1.6, 3.2, 6.4, 12.8, 20, 40 U/mL);(B)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标准曲线;(C)检测体系的特异性验证;(D)矾酸钠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效应。
图2. (A)核酸内切酶作用前后电泳图及DNA不同修饰阶段电化学阻抗图;(B)加入核酸内切酶前后的循环伏安图(核酸内切酶存在a;核酸内切酶不存在b);(C)差分脉冲伏安曲线(核酸内切酶浓度:10?3, 5 × 10?3, 10?2, 5 × 10?2, 10?1, 5 ×10?1, 1, 5, 10, 50 U mL?1 从下到上);(D)核酸内切酶检测标准曲线。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苏州医工所医学检验室在基于铜纳米簇的酶活性检测研究中取得进展_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相关话题/纳米 金属 信号 生物 工作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和团队实施方案论证会议顺利召开_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1月25日,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在上海组织召开了中科院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金属/荧光双模免疫标记高通量细胞亚群精准分析系统”和团队项目“原位生物冷冻电镜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实施方案论证会。 会议邀请生物物理所徐涛院士担任专家组长,沈阳科仪雷震霖研究员、化学所毛兰群研究员、微电子所夏洋研究员、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苏州医工所在多药耐药肿瘤细胞标记与治疗的研究中取得进展_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s)是位于肿瘤细胞膜上的一个超家族转运蛋白,可通过ATP水解供能,逆浓度的将抗肿瘤药物泵出体外。这一现象被称为多药耐药机制,极大增加了肿瘤治疗的难度。近年来,科研人员基于纳米粒子构建了一系列药物载体,认为它们可通过渗透长滞留效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苏州医工所在微小模式生物流式成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_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模式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理想研究材料,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强烈依赖于模式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斑马鱼、线虫、涡虫等为代表的微小模式动物在基于生命体活体表征的疾病模型药物筛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利用微小型模式动物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主要以手工分拣筛选和利用传统显微镜进行局部成像为主,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苏州医工所检验室在开发多功能纳米载药系统用于治疗肝癌的研究上取得进展_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光热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因其简易可控的治疗模式和极高的生物安全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光热治疗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吸收近红外光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进而杀死肿瘤细胞的物理治疗模式。目前所研究的光敏剂有很多,包括:金纳米材料,硫化铜,碳点以及一些有机的近红外光染料。其中,吲哚箐绿(ICG)由于其高的光热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苏州医工所在房颤抗凝快速检测方面取得进展_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近年来,由于高盐高脂的饮食习惯和亚健康生活方式,很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房颤等疾病的发生。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心律失常现象,是指心肌失去了正常舒缩活动,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患者的心房由于过快且无规律的收缩,导致血液不能完全泵出心房,因而在心房内淤滞导致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大视场生物成像分析仪” 项目2017年度总结会在广州成..._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12月30日,由中科院南天仪牵头,我所董文飞研究员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项目“大视场生物成像分析仪”2017年度总结会在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隆重召开。项目责任专家,项目总体组,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以及项目骨干成员等20余人出席了会议。项目组还特别邀请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苏州医工所医学影像室在肝癌微创消融手术计划导航系统研究中取得进展_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肝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肝癌病人约39.5万人,死亡38.3万人,并以5%的速度增长,占全球发病人数的50%以上,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 目前,消融治疗已成为除外科切除和肝移植之外,治疗肝癌的又一可靠性治疗手段,主要方法包括物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苏州医工所在压电材料及紫外光子探测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_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由于背景噪声干扰小、通信准确率高的特点,紫外光子探测技术具有虚警率低、不需低温冷却、不扫描、告警器重量轻等诸多优点,紫外探测技术研究在紫外制导、导弹识别跟踪、舰载通讯等国防领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除此之外,这项技术在电网安全监测、医学成像、海上搜救、环境与生化检测等民生领域也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基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苏州医工所在压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_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近年来,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迅速,在产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压电材料是指一类具有压电效应的功能材料,可用于传感器、换能器、电声器件、滤波器、微位移驱动器等,在能源、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具有非中心对称性的结构材料受到外加应力时,由于晶体中离子的极化而在材料内产生压电电势。压电半导体材料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苏州医工所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Mole-Q)顺利通过欧盟CE认证_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2017年11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传感创新中心周连群研究员和团队研发的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Mole-Q),成功通过权威实验室CE(EMC\LVD)\FCC(EMC)等相关测试,获得相关认证证书及报告。 分子界面分析仪主要应用在生物生命分析领域中,实现对生物分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