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邓伟涛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3-28
邓伟涛讲师(高校)主页
邓伟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讲师(高校)
教师拼音名称:dengweitao
所在单位:大气科学学院
性别:男
职称:讲师(高校)
学科:大气科学
基本信息
个人简介
近期主要论著
近期科研项目
姓名:邓伟涛
出生年月:1982年3月
国籍:中国
性别:男
导师:孙照渤教授
职称:讲师
最高学历:博士
所属专业:大气科学
所属系部:气候学系
毕业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方向:大气环流异常及短期气候预测
办公地点:气象楼609室
邮箱:nimmjy@nuist.edu.cn
主讲课程:流体力学、短期气候预测
主要研究领域: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动力学、降尺度应用
教育背景:
2002、2005、2008年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分别获得气候学专业学士、气象学专业硕士和气象学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年6月—至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其中2012-2013年英国雷丁大学访学。
荣誉获奖:
2015年,第一届“气象出版杯”全国大气科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交流与竞赛(三等奖);2014年,“短期气候预测基础”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排名第5,共7人);2011年,“短期气候预测基础”获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排名第5,共7人);2011年,“短期气候预测基础”获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排名第5,共7人)。
2018年
Deng Xueliang, Nie Suping, Deng Weitao, Cao Weihua.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gridded monthly precipitation products from reanalysis data, satellite estimates, and merged analyses over China.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8, 132(1-2): 621-637. DOI 10.1007/s00704-017-2105-x.
吴玲玲,张建伟,邓伟涛,赵鹤,陈宇杨. 2018. 太阳活动对NAO与冬季中东急流轴线位置之间关系的调制作用. 大气科学学报, 41(1):93-102.
李忠贤,范倩莹,曾刚,邓伟涛. 2018. 盛夏南海越赤道气流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 热带气象学报, 34(3):339-346.
金爱浩,曾刚,余晔,邓伟涛,李忠贤. 2018. 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经纬向位置配置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热带气象学报, 34(6):806-818.
2017年
Wu Lingling, Zhang Jianwei, Deng Weitao, Ni Donghong. 2017. Wintertime Middle East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stream inter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possible physical factors.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3(4): 380-395.
彭丽霞, 倪东鸿, 周顺武, 谭桂容, 李忠贤, 邓伟涛. 2017. 短期气候预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思路. 实验技术与管理, 34(1):136-139.
2016年
俞淼, 邓伟涛, 孙善磊. 2016. 大气科学专业开设《陆面过程与气候》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教育教学论坛, (39):235-236.
2015年
Zhang Jie, Li Dongliang, Li Laurent, Deng Weitao. 2015. Summer droughts in the northern Yellow River basin in association with recent Arctic ice lo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35(10):2849-2859. Doi:10.1002/joc.4177.
Iftikhar Ahmad, Romana Ambreen, Sun Zhaobo, Deng weitao. 2015. Winter-spring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in Pakistan.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4(1):115-139.
邓伟涛, 段雯瑜, 何冬燕, 杨琼. 2015. 夏季淮河流域大气环流型在降水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大气科学学报, 38(3):333-341.
贾建颖, 邓伟涛. 2015. “天气学分析基础”教学体会.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8(4):76-78.
贾建颖, 邓伟涛. 2015.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教学体会. 教育教学论坛, (48):189-190.
2014年
Ni Donghong, Sun Zhaobo, Li Zhongxian, Zeng Gang, Deng Weitao. 2014.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East jet stream during seasonal transiti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Indian summer monsoon onset.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3):208-217.
邱金晶, 孙照渤, 邓伟涛. 2014. 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垂直结构的年代际变化. 气象学报, 72(2):318-336.
李忠贤, 何鹏, 倪东鸿, 曾刚, 邓伟涛. 2014. 阵风效应对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年际变化模拟效果的影响. 大气科学学报, 37(2):155-162.
吴玲玲, 张建伟, 邓伟涛, 王根. 2014. 大气再分析资料中潜在可预报性的特征及其差异. 大气科学学报, 37(4):509-516.
邓学良, 邓伟涛, 聂肃平. 2014. 基于MODIS的春、夏季中国近海气溶胶对于云参数的影响差异研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342-349.
何冬燕, 田红, 邓伟涛. 2014. 青藏高原不同季节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558-569.
段雯瑜, 邓伟涛. 2014. 淮河流域大气环流型在冬季气温预测中的应用. 气象与减灾研究, (1):6-12.
邓伟涛, 李忠贤, 彭丽霞, 李碧兰. 2014. “短期气候预测基础”实践教学的探讨. 教育教学论坛, (5):213-214.
2013年
Zhang Jie, Li Dongliang, Li Laurent, Deng Weitao. 2013. Decadal variability of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during the last five centuries and relations with the North Atlantic S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33(15):3217-3228. Doi:10.1002/joc.3662.
Zeng Gang, Sun Zhaobo, Deng Weitao, Lin Zhaohui, Li Chunhui. 2013.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STA impacts upon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cross-equatorial flows in Eastern Hemisphere.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19(3): 223-232.
倪东鸿, 孙照渤, 李忠贤, 曾刚, 邓伟涛. 2013. 中东急流的季节转变特征及与印度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关系. 热带气象学报, 29(1):7-16.
李忠贤, 孙照渤, 倪东鸿, 曾刚, 邓伟涛. 2013. 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影响中东急流的观测分析和数值试验. 热带气象学报, 29(1):83-92.
何冬燕, 田红, 邓伟涛. 2013. 三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区域的适用性分析. 大气科学学报, 36(4): 458-465.
李忠贤, 李碧兰, 邓伟涛, 彭丽霞. 2013. 短期气候预测课程建设与改革.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6(1):83-84.
2012年
何冬燕, 田红, 邓伟涛. 2012. 多种方法在年平均风速均一性检验中的效果对比. 大气科学学报, 35(3):342-349.
2011年
曾刚, 孙照渤, 邓伟涛, 林朝晖, 李春晖. 2011. 不同海域SSTA对东半球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热带气象学报, 27(5):609-618.
姚永明, 姚雷, 邓伟涛. 2011. 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的变化特征分析. 气象, 37(3):339-344.
2010年
Iftikhar Ahmad, Sun Zhaobo, Deng weitao, Romana Ambreen. 2010. Trend analysis of January temperature in Pakistan over period of 1961-2006: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Pakistan Journal of Meteorology, 13(7):715-718.
谭桂容, 陈海山, 孙照渤, 邓伟涛. 2010. 2008年1月中国低温与北大西洋涛动和平流层异常活动的联系. 大气科学, 34(1):175-183.
邓学良, 邓伟涛, 何冬燕. 2010. 近年来华东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时空特征. 大气科学学, 33(2):347-354.
倪东鸿, 孙照渤, 李忠贤, 曾刚, 邓伟涛. 2010. 冬季中东急流与中国气候异常的联系. 气象科学, 30(3):301-307.
2009年
Deng Weitao, Sun Zhaobo, Deng Xueliang. 2009. Predic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over China by CAM-RegCM nested model. Fir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5001-5004.
Deng Xueliang, He Dongyan, Deng Weitao. 2009. Validation of MODIS aerosol optical depth retrievals in Anhui Province. Fir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5283-5286.
刘向文, 孙照渤, 顾伟宗, 邓伟涛, 曾刚. 2009.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持续非绝热加热的特征分析和数值试验. 大气科学, 33(1):73-82.
邓伟涛, 孙照渤, 曾刚, 倪东鸿. 2009.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大气科学, 33(4):835-846.
刘向文, 孙照渤, 倪东鸿, 邓伟涛, 曾刚. 2009. 澳洲冷空气活动的季节内和年际变化特征. 大气科学学报, 32(1):24-31.
邓伟涛, 孙照渤, 倪东鸿, 刘向文. 2008. 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北半球夏季海平面气压的年代际变化. 大气科学学报, 32(2):239-245.
2008年
张焱, 孙照渤, 白莹莹, 邓伟涛. 2008. 近47a华南前汛期旱涝特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31(2):176-182.
高琦, 孙照渤, 邓伟涛. 2008. 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年代际变化.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31(2):272-276.
邓伟涛, 孙照渤, 倪东鸿, 谭桂容. 2008. 夏季北半球环状模态及其周期分析.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31(4):539-545.
2007年
徐文明, 孙照渤, 曾刚, 邓伟涛. 2007.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及其与全球热通量的关系.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30(1):26-33.
2006年
邓伟涛, 孙照渤. 2006. 冬季北极涛动与极涡的变化分析.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9(5):613-619.
近期科研项目:
目前在研项目:2018-2019,企事业委托项目(2018h040),国家气候中心BMEP降水产品在全球区域的性能评估算法开发(主持)2017-2018,企事业委托项目(2017h067),FY-4卫星地表温度产品在气候模式陆面分量模式中的同化算法开发(主持)2016-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近30年来影响我国北方的寒潮路径变化及其机理研究(参与)2016-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阵风参数化对NCAR CESM海气耦合模式气候模拟的影响(参与)2016-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冬季不同形态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季节内演变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参与)已结题项目:2016-2017,企事业委托项目(2016h150),对流层与平流层大气环境参数收集与计算(参与)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淮夏季降水年际关系的年代际变异的机理(参与)2013-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冬季中东急流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主持)2013-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欧亚大陆表层热力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的物理机制研究(参与)2012-2014,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 ),欧亚陆面热力异常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研究(参与)201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温度对中国区域夏季气候可预报性影响的研究(参与)2010-2012,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0KJB170007),利用区域气候模式预测我国冬季气温和降水异常(主持)2008-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东半球越赤道气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研究(参与)
邓伟涛讲师(高校)主页
邓伟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讲师(高校)
教师拼音名称:dengweitao
所在单位:大气科学学院
性别:男
职称:讲师(高校)
学科:大气科学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暂无内容
论文成果
暂无内容
专利
暂无内容
著作成果
暂无内容
科研项目
氧化锌纳米纤维压电耦合光催化机理研究及 在降解抗生素方面的应用, 其他课题, 2017/05/30, 进行
仿生纤毛担载氧化锌阵列的制备及压电-光催化性能研究, 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 2017/06/17, 进行
压电势调控等离子共振热电子增强光催化性能研究, 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 2018/05/30, 进行
压电势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及光催化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8/08/16, 进行
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研究及在降解抗生素方面的应用, 其他课题, 2017/04/30, 进行
邓伟涛讲师(高校)主页
邓伟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讲师(高校)
教师拼音名称:dengweitao
所在单位:大气科学学院
性别:男
职称:讲师(高校)
学科:大气科学
研究领域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邓伟涛讲师(高校)主页
邓伟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讲师(高校)
教师拼音名称:dengweitao
所在单位:大气科学学院
性别:男
职称:讲师(高校)
学科:大气科学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共0条0/0
邓伟涛讲师(高校)主页
邓伟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讲师(高校)
教师拼音名称:dengweitao
所在单位:大气科学学院
性别:男
职称:讲师(高校)
学科:大气科学
专利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专利
共0条0/0
邓伟涛讲师(高校)主页
邓伟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讲师(高校)
教师拼音名称:dengweitao
所在单位:大气科学学院
性别:男
职称:讲师(高校)
学科:大气科学
著作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著作成果
共0条0/0
邓伟涛讲师(高校)主页
邓伟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讲师(高校)
教师拼音名称:dengweitao
所在单位:大气科学学院
性别:男
职称:讲师(高校)
学科:大气科学
科研项目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共0条0/0
邓伟涛讲师(高校)主页
邓伟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讲师(高校)
教师拼音名称:dengweitao
所在单位:大气科学学院
性别:男
职称:讲师(高校)
学科:大气科学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教学资源
暂无内容
授课信息
暂无内容
教学成果
暂无内容
邓伟涛讲师(高校)主页
邓伟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讲师(高校)
教师拼音名称:dengweitao
所在单位:大气科学学院
性别:男
职称:讲师(高校)
学科:大气科学
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资源
共0条0/0
邓伟涛讲师(高校)主页
邓伟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讲师(高校)
教师拼音名称:dengweitao
所在单位:大气科学学院
性别:男
职称:讲师(高校)
学科:大气科学
授课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授课信息
暂无内容
邓伟涛讲师(高校)主页
邓伟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讲师(高校)
教师拼音名称:dengweitao
所在单位:大气科学学院
性别:男
职称:讲师(高校)
学科:大气科学
教学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成果
共0条0/0
邓伟涛讲师(高校)主页
邓伟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讲师(高校)
教师拼音名称:dengweitao
所在单位:大气科学学院
性别:男
职称:讲师(高校)
学科:大气科学
获奖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获奖信息
共0条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