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郭凤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4-01-04

郭凤霞2011-04-0612:20:36作者:zhang来源:大物院姓名:郭凤霞性别:女出生年月:1977.9籍贯:甘肃平凉民族:汉族政治面貌:党员最高学历:研究生职称:副研究员通讯地址:南京市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邮编:210044电话:02558699867E-mail:aguo_fx@yahoo.com.cn一、个人简介利用云动力-电耦合三维时变模式在雷暴云起电机制、电荷结构、放电、闪电产生氮氧化物(LNOx)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输送方面进行了一些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结合模式和实际的野外观测资料在雷暴云的微物理和动力结构、闪电和降水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改进了模式的起电机制和放电参数化方案,结合新研制的多普勒双偏振天气雷达对雷暴云起电和动力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分析。曾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的重要科研项目,作为第二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对流天气过程中云内闪电和降水特征观测研究”(40575002),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雷暴云起电数值模拟和放电参数化研究”(40605002),已顺利结题。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近十篇,其中SCI两篇。参编论著两本。主讲课程:《雷电原理》、《雷暴监测和预警》、《雷暴电学》、《专业英语》二、主要研究方向雷暴云数值模拟、雷暴电学三、教育工作经历学历情况:1996年9月至2000年6月在云南大学地球科学系气象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攻读中科院寒旱所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大气电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攻读中科院寒旱所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大气电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工作经历:2003年7月至2008年8月在中科院寒旱所大气室工作,职称助理研究员。2008年9月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职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四、近年来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1.中国科学院创新重要方向项目“雷电物理过程及其探测和防护试验”(KZCX2-201),2000-2004年,参加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雷暴及其雷电过程的观测和理论研究”(40135010),2001-2005年,参加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里的“青藏铁路沿线高原雷暴天气灾害监测和防御的应用研究””(KZCX1-SW-04),2002-2005年,参加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闪电辐射源定位和HF/VHF频段辐射频谱特征的观测研究”(40375004),2004-2006年,参加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雷电与强对流天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40325013),2004-2007年,参加6.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西北地区人工增雨防雹减灾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2005-2007年,参加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对流天气过程中云内闪电和降水特征观测研究”(40575002),2006-2008年,主要参加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雷暴云起电数值模拟和放电参数化研究”(40605002),2007-2009年,主持9.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基于遥感的雷暴云大气电场强度分布预测研究”(GYHY2008060),2008年-2011年,参加1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课题“探空类型与雷暴电活动特征的关系(20080319)”,2009-2010年,主持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七期工程项目精品课程雷电监测预警,(10KC004),2010-2012年,主持12.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2010年度开放课题“持续深对流系统中电活动特征的模式研究”(KLME1004),2011-2012年,主持1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七期工程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闪电监测计数器(10CX016),指导五、代表性学术科研成果1、杨明珠,吴涧,王卫国,郭凤霞,储蓉。昆明月平均臭氧总量距平与云南地区月平均降水距平场的奇异值分解法分析。云南大学学报。22(6),2000:433-4382、郭凤霞,张义军,郄秀书,言穆弘。雷暴云不同空间电荷结构数值模拟研究。高原气象.2003,22(3),268-2743、张义军,孙安平,言穆弘,郭凤霞,郄秀书,黄美元。雷暴电活动对冰雹增长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04,47(1):25-32.4、ZhangYijun,SunAnping,YanMuhong,GuoFengxia,QieXiushu,HuangMeiyuan,Numericalsimulationsoftheeffectsofelectricenvironmentonhailgrowth,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2004,47(1):29-375、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董万胜。环境温湿层结对雷暴云空间电荷结构的影响。高原气象,2004,23(5):678-683.6、熊亚军,郄秀书,郭凤霞,袁铁,周筠珺。南美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高原气象,2005,24(3):396-403.7、谢屹然,郄秀书,郭凤霞,MarciaBaker。液态水含量和冰晶浓度对闪电频数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高原气象,2005,24(4):598-603.8、郭凤霞,言穆弘,张义军,闪电产生氮氧化物(LNOx)及其输送过程的模式计算,高原气象,2006,25(2):229-235.9、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云电荷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研究,大气科学,2007,31(1):28-36.10、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赵阳。青藏高原雷暴云降水与地面电场的观测和数值模拟,高原气象,2007,26(2):257-26311、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征及机理分析,地球物理学报,2007,50(6):1649-165712、GuoFengxia,ZhangYijun,YanMuhong.Thesecularvariationcharacteristicsandmechanismsofgeomagneticfield,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2007,50(6):1425-143513、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三维雷暴云电耦合数值模式中空间电位的求解,高原气象,2008,27(3):648-65514、赵中阔,郄秀书,张广庶,张廷龙,张彤,郭凤霞,窦志强。雷暴云内电场探测仪及初步试验结果,高原气象,2008,27(4):881-90415、王杰,袁萍,郭凤霞,郄秀书,欧阳玉花,张义军。云闪放电通道的光谱及温度特性,中国科学,2009,Vol.39(2):229-23416、WangJie,YuanPing,GuoFengXia,QieXiuShu,OuyangYuHua,ZhangYiJun,Thespectraandtemperatureofcloudlightningdischargechannel,ScienceinChinaSeriesD-EarthSciences,2009,52(7),907-91217、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雷暴云首次放电前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比较,大气科学,2010,34(2):361-37318、张义军,言穆弘,孙安平,郭凤霞,雷暴电学,气象出版社,2009,0719、张义军,言穆弘,郭凤霞,大气电过程与日地关系,气象出版社,2010,07六、获奖情况1.2008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二等奖《雷电原理》主要制作人2.2008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雷电原理》精品课程主讲人3.2009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4.2009年,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其系统开发”获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三等奖
相关话题/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