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会场共录用21篇论文,产生优秀论文4篇,来自多个国家的研究生参与了分会场报告。今年也是首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报告形式,并在线上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本次分会场报告邀请了朱永伟教授、王长瑞副研究员、凌杰副研究员作为特邀评审专家。

会议在肖军和付静颐的主持下有序进行,樊龙欣等21名校内外研究生从项目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案、研究成果、创新点等多角度依次进行纯英文报告与答辩。评审专家就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创新点、研究方案与原理、实际应用价值等方面提出问题,同报告人进行细致交流。


纯英文报告的形式增强了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而在紧张的答辩环节,部分报告者坚持全程英文作答也是对临场应变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与锻炼。
评审专家强调:对于并非从事相同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与观众而言,尤其是国际学术报告,更应该在报告过程中突出课题研究意义、应用价值与具有实际借鉴意义的科学研究方法等,更加利于台下人员理解报告人的核心思想。
茶歇期间,工作人员对留学生Qsisar Ali就本次国际学术会议的看法进行了采访。Qsisar Ali表示:“本次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是一场组织完善、学术性强、内容充实的会议。通过本次会议,不仅拓展了自己的学术技能,还激发了灵感,对自己日后的学术研究推进提供了方向。”

本次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机电学院分会场的顺利举行,倾注了工作人员的精心筹备和辛苦付出,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学院学术氛围,提高了在校研究生科研素质,增强了交叉研究领域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为学院育人培养体系的健全以及国际化交流的加强做出了贡献。